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078阅读
  • 77回复

校对的待遇真的只有那么低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5-02-17
我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家县市报的头版夜班校对,基本月工资800元,一共加起来每月不超过1000元,没有正常的休息日,每晚都要上班。上班时间从晚上6点开始,到值班领导签字同意付印为止,遇到国家领导活动、重大事件,等稿子等到一两点是家常便饭。晚上食堂开放,但对夜班校对不供应晚饭。被评报员发现一处差错,扣4元。对照其他一般报社工作人员,他们有正常的休息日,年薪是我的6倍还多。你们其中有校对吗?能说说你们的待遇吗?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2-18
河南的,地市级党报的校对,工龄三年,基本工资400元,每天晚上看三四个对开版两三遍报酬为6元,每月总收入568元。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2-18

补充: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从没在凌晨一点之前下班过,正常下班时间为两点半,四五点下班不新鲜,最迟上午八点半下班(是夜班,不是白班)。

曾被评为全社年度优秀员工,发了100块钱。(当年报社广告收入为3000万元)

自己租房居住,没签合同,没有三金,没有医保。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2-18
以下是引用jiaojian在2005-2-18 4:21:50的发言:

补充: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从没在凌晨一点之前下班过,正常下班时间为两点半,四五点下班不新鲜,最迟上午八点半下班(是夜班,不是白班)。


曾被评为全社年度优秀员工,发了100块钱。(当年报社广告收入为3000万元)


自己租房居住,没签合同,没有三金,没有医保。



那记者、编辑的收入呢?你没有想过干别的吗?我们都是兼职的,要是全职没有人来的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2-19
不算基本工资,采编人员每月的绩效工资最低在1000元以上,最高4000多元,平均2000元左右,合同、三金、五险俱全,他们的奖金最高是5000元。如果在考核中名列末位,他们将被待岗,“待岗期间只发生活费800元”(引自本社采编人员考核办法)。全社一共有26名校对(不含广告部),全部是专职,有14人待遇和我一样,其余12名算是报社正式职工,水平一般(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我不愿过多贬低他们),但工资从1400—1800元不等。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2-20
我们校对的待遇比报社的门卫老伯和清洁工都不如,真你不骗你!清洁工还有双休日呢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2-21

普遍存在的现象.福州市的行情也好不到哪里去.仅仅以<东南快报>为例,20个校对员,分出三六九等,高的拿1500元,低的拿500元.想干就得逆来顺受,扣罚的轻重完全由评报的3个糟老头字的个人意识来决定. 这是一张私人企业投资办起来的"报纸".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2-21
楼主是浙江(宁波)余姚市的吧?小学历史课本上说那里有个河姆渡遗址。2003年起县级报纸不是停办了吗?你那里怎么还有个《余姚日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1 0:24:34编辑过]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5-02-21

我在的这家报社这个月初刚评了10个2004年度“十佳”员工,一个天天在大楼门口打扫卫生的大嫂因为位置重要且经常被领导看到辛勤劳作而多次获得表扬入选,奖了5000块钱,相当于我们校对9个月的工资啊。前年职工食堂还有位做饭的大婶也得了这样的奖。校对干的活,为提高报纸质量作的贡献,人们永远看不到;只有一不小心出错的时候,才会被人提起。我在的这家报社,编辑做一个版,要闻版是16分(1分=10元人民币),本地社会新闻是13分,国内新闻版和国际新闻版都是12分。校对干一夜,不管校几个版,统统6块钱。2月20日是星期天,按惯例不出报,但因为本市“两会”召开,党的舆论喉舌自然得报道,于是增出一期。可是,编辑们做的版都记了分,我们校对干了一夜,却被告知:不能记加班。也就是说,白干了一夜,一分钱也没有,为党奉献了一夜。

还有广告部拉来的广告,有时候交给新闻编辑做,我们校对也得看。这些胡编乱造的东西往往是纯文字广告,大多是为某机关歌功颂德、为某企业吹捧的,一个版七八千至上万字,能把校对累死。编辑能从中提成数百至上千元不等,校对一分钱没有,出了错还要扣钱,替广告部背黑锅!
离线lrwy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5-02-21

楼上的几位:如果待遇这么低,那还有什么留下的必要呢?

天下之大,除了干这个每月几百块钱的差事,就吃不上饭了?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5-02-21
以下是引用jiaojian在2005-2-21 0:17:32的发言:
楼主是浙江(宁波)余姚市的吧?小学历史课本上说那里有个河姆渡遗址。2003年起县级报纸不是停办了吗?你那里怎么还有个《余姚日报》?


宁波地区本来有5张县级报,后来根据经营状况停了2家,保留3家。这种报纸我不知道有几个人在仔细看,有错字别人也看不出来,所以校对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让你来上班已经很给面子了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02-21
以下是引用lrwy在2005-2-21 2:06:01的发言:

楼上的几位:如果待遇这么低,那还有什么留下的必要呢?


天下之大,除了干这个每月几百块钱的差事,就吃不上饭了?



这位仁兄说得对,校对我是当兼职做的,但现在我连兼职的兴趣也没有了,实在是气不过啊!我决定走人!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02-21
以下是引用我想一生不出错在2005-2-20 16:59:58的发言:

普遍存在的现象.福州市的行情也好不到哪里去.仅仅以<东南快报>为例,20个校对员,分出三六九等,高的拿1500元,低的拿500元.想干就得逆来顺受,扣罚的轻重完全由评报的3个糟老头字的个人意识来决定. 这是一张私人企业投资办起来的"报纸".



我曾经看到福州晚报发过这样一条广告,说招聘校对,要求本科,待遇和记者一样,真的吗?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02-22

十三楼的,恐怕不可能吧。《南方周末》招校对也不过要求大专,福州晚报都敢要本科?

离线江伟智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02-25

知道校对艰辛的唯有校对同仁。

金眼睛校对网站:小江

离线文字警察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5-02-26

校对干的活,为提高报纸质量作的贡献,人们永远看不到;只有一不小心出错的时候,才会被人提起。

精彩!!!

离线青铜玫瑰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5-02-26

楼上几位,我看辞职算了,这简直是非人的待遇。一份报纸如果没有校对,那就意味着它的死亡,某种意义上说,校对不仅是校而且要审,因此责任重大,你们的待遇与你们的付出不成正比。

我们报社,所有员工容福利待遇是一样的,编辑的工资是比校对要高,但这是正常的,因为咱们是编采辅助。另外,校对有正常休息日,夜班补助,班车等。像你们所说的食堂不供应晚饭,要是我们遇到,我们早撂挑子不干了。

现在报社越来越重视校对了,他们认识到一份报纸如果想长期发展,没有校对是不行的。我对几位的遭遇感到很愤怒。我严重同意10楼的观点,辞职算了。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5-03-01
以下是引用青铜玫瑰在2005-2-26 13:48:07的发言:

楼上几位,我看辞职算了,这简直是非人的待遇。一份报纸如果没有校对,那就意味着它的死亡,某种意义上说,校对不仅是校而且要审,因此责任重大,你们的待遇与你们的付出不成正比。


我们报社,所有员工容福利待遇是一样的,编辑的工资是比校对要高,但这是正常的,因为咱们是编采辅助。另外,校对有正常休息日,夜班补助,班车等。像你们所说的食堂不供应晚饭,要是我们遇到,我们早撂挑子不干了。


现在报社越来越重视校对了,他们认识到一份报纸如果想长期发展,没有校对是不行的。我对几位的遭遇感到很愤怒。我严重同意10楼的观点,辞职算了。



你的命好啊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5-03-03

十八楼说得对!十七楼你哪个报社的?运气真好!

离线老潮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5-03-04
是啊,几位,没必要在这种地方呆下去了,天下何其大,是金子必有发光的时候.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5-03-04
以下是引用老潮在2005-3-3 20:38:51的发言:
是啊,几位,没必要在这种地方呆下去了,天下何其大,是金子必有发光的时候.


我现在已经发光了,待遇比以前好多了
离线fennu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5-03-08

xx日报社编校质量管理规定

(修订要点)

一、 xx日报、xx晚报编校质量管理目标

控制差错率:万分之三以下。

二、几项制度

(一)三级审稿制

1.除新华社电稿、夜晚从网上下载的稿件外,其余所有稿件均实行三级审稿制:编辑编稿——部主任审阅——编委签发。

2.日报1-2版、晚报1-4版的三级审稿均须在纸质稿件上进行;其他版面的三级审稿,具备纸质稿件条件的,在纸质稿件上进行,不具备纸质稿件条件的,可在电脑上进行。

3.夜间采写的本地新闻稿,由新闻编辑部门带班主任或副主任审阅,值班编委签发。

4.采、编、审应承担的责任

记者:对本人采写稿件的编校质量负全责。稿件在提交给编辑前,先交本部门主任审阅。

编辑:对稿件的编校质量负全责。

部主任:对稿件的政治性、导向性差错,标题差错及重稿负责。

编委:对稿件的政治性、导向性差错,标题差错负责。

值班编委:对日报或晚报所有版面的政治性、导向性差错,标题差错,漏发重要稿件,同日报纸重稿,重要稿件安排不当负责。

(二)重点版面实行文检制

日报、晚报各设文检员1名,分别检查日报1-2版、晚报1-4版编辑提交稿件的市级和市级以上领导姓名、职务、排序差错,语法、逻辑、字词、数字用法、标点用法等差错。

(三)原稿差错登记追究制

1.编辑负责登记记者的原稿差错。

2.设有文检员的版面,文检员负责登记编辑提交稿件的差错。

3.校检员负责登记文检员的差错,不设文检员的版面,校检员直接登记编辑的差错。

4.编辑、文检员、校检员,每天将自己填写的《见报前差错登记表》签名后交编委办。

(四)广告稿件审阅制

1.广告稿件经广告部编辑精编后,由新闻研究室审阅。

2.日报1-2版、晚报1-4版的所有广告稿件,严格执行编校质量管理规定。其他版面广告的编校质量,由广告部门自行把关。广告部、房地产广告分部、发行部承担的新闻服务版、《楼市金刊》、《小记者》版,以及其他由编委办校检人员校检的版面,均须严格执行编校质量管理规定。

(五)编校流程督察制和编排校月度议事制

1.成立编校质量督察小组,每周对两报编校流程及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不严格执行编校规定现象的,严厉处罚。编校质量督察小组成员:新闻研究室王廷瑜、编委办薛继、照排车间李建勇。

2.每月召开一次编排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编排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见报差错举报奖励制

凡本社职工,发现当天日报、晚报差错,一经认定,即给予第一举报人奖励。奖励标准如下:

(1)C类差错:①发现语法、逻辑差错,采编人员,每处奖1分,非采编人员,每处奖10元。②发现其他C类差错,采编人员,每处奖0.5分,非采编人员,每处奖5元。

(2)发现B类差错,采编人员,每处奖2分,非采编人员,每处奖20元。

(3)发现A类差错,采编人员,每处奖3分,非采编人员,每处奖30元。

(七)版面编校质量月度抽检制

对所有编辑,每人每月抽检1个版面,该版的差错率即为其该月的差错率,并实施奖罚。

(八)差错率计算标准和办法与省编校质量计算办法接轨。

1.以差错分值计算差错率,不以差错处数计算差错率。如标点符号每处扣0.5分,字词、数字差错每处扣1分,语法、逻辑差错每处扣2分,标题差错,每处扣3分。

2.整版字数计算:日报一版8000字,其他版10000字;晚报一版4000字,其他版5000字。广告、图片不足半版,版面字数按整版计算;广告、图片达到半版,版面字数按半版计算。

(九)严禁在大样上编稿,大删大改

稿件必须精编后上版,不允许在大样上大删大改。日报第一张大样,修改的内容应在20处以内;第二张大样,修改的内容应在6处以内;第三张大样(付印样),应是完全净样。晚报第一张大样,修改的内容应在12处以内;第二张大样,修改的内容应在4处以内;第三张大样(付印样),应是完全净样。

(十)各版发版、出第一张大样、签付印时间

1.发版:各版须在规定付印时间前3-4小时发版,鼓励早发版。

2.出第一张大样和签付印时间:

各版付印时间仍执行现行规定,出第一张大样时间为付印前1.5-2小时。

(十一)实行校对在版面上署名制

(十二)所有版面,应经过“黑马校对”检查。

三、差错分类

(一)A类差错(重大差错)

政治性、导向性差错,市级和市级以上领导姓名、职务、排序差错,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重要会议名称、届次、时间差错,刊发国家规定的禁载内容,漏发重要新闻,小二号以上标题差错,题文不符,稿件错位,失实,报头、报眉(日期、刊号、总期数、版名、版次、版数、拼音)差错。

(二)B类差错

重稿,题花错位,常识性、专业性错误引起严重后果,三号字以下标题差错。

(三)C类差错

语法、逻辑错误,人名、地名、数字、计量单位、职务、职称、单位名称、编制称谓差错,错别字、多字、掉字、异体字、异型字、标点符号差错,排版不规范等。

四、奖惩

(一)见报前差错处罚

1.C类差错处罚

①语法、逻辑差错,采编人员每处罚0.3分;非采编人员,每处罚3元。

②其他差错,采编人员每处罚0.2分;非采编人员,每处罚2元。

2.B类差错处罚

采编人员每处罚1分;非采编人员,每处罚10元。

3.A类差错处罚

采编人员每处罚2-5分;非采编人员,每处罚15-30元。

(二)见报差错

1. C类差错:①语法、逻辑差错,采编人员,每处罚1分,非采编人员,每处奖5元。②其他C类差错,采编人员,每处罚0.5分,非采编人员,每处罚3元。

2. B类差错,采编人员,每处罚5-15分,非采编人员,每处罚30~100元。

3. A类差错,采编人员,每处罚20-50分,非采编人员,每处罚100~300元。特别严重、造成不良后果者,由报社党委研究处理。

注:①A、B类差错处罚标准是指第一责任人,次责任人的处罚标准为第一责任人的20%~50%。②C类差错引起严重后果,视情况按B类或A类差错处理。

(三)月度抽检版面差错率奖罚

1.时事版、文体版、文摘版:零差错奖10分;0.5%00~1.5%00,奖5分;2%00~3%00,不奖不罚;3.5%00,罚20分;4%00(含4%00,下同),罚50分。

全年累计3个月差错率在4%00以上,降为见习编辑。见习期为1个月,如果见习月内差错率仍在4%00以上,次月仍为见习编辑。见习期间,每月发生活费800元,版面署名“见习编辑”。

2.其他版.:零差错奖20分;0.5%00~1.5%00,奖10分;2%00~3%00,不奖不罚;3.5%00,罚10分;4%00 ~4.5%00,罚20分;5%00以上,罚50分。

全年累计3个月差错率在5%00以上,降为见习编辑。见习期为1个月,如果见习月内差错率仍在4%00以上,次月仍为见习编辑。见习期间,每月发生活费800元,版面署名“见习编辑”。

文检员、校检员差错率在4.5%00或3.5%00(时事版、文体版、文摘版)以下,每月的奖罚额均为编辑的二分之一。所校检的版面差错率在5%00或4%00(时事版、文体版、文摘版)以上,罚200元。全年累计3个月差错率在5%00或4%00(时事版、文体版、文摘版),留岗察看1个月,留岗察看期间,聘用人员,每月发生活费500元;非聘用人员,每月发生活费800元。

3.每月对编辑、文检、校检的差错率进行排队,并张榜公布。

(四)不履行登记原稿差错职责,每漏登记1处,按见报前差错处罚标准扣分或罚款。

(五)不按规定交《见报前差错登记表》,每次罚2分。

(六)在大样上修改处数超过规定指标,每处罚编辑0.1分。

(七)稿件不编或不经审阅即上版,每篇罚编辑1分。

(八) 所有奖罚,月底兑现。采编人员奖罚分数,纳入其当月任务考核。

(九)非纸质稿件,编辑提交给校检员的第一张大样上出现的差错即视为原稿错(因错误录入造成的差错除外)。

(十)付印样上出现的差错视为见报错。

本规定3月7日起施行。

注:

一、现公布的是编校质量管理规定的修订要点,详细规定,随后公布。

二、原编校质量管理规定中本《修订要点》没有涉及的有关部分,仍然有效。

xx日报社编委会

2005年3月3日

离线fennu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5-03-08

xx日报社采编人员定额考核办法

(2005年1月修订)


为了进一步增强采编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大质量奖励力度,提高报纸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对原《xx日报社采编人员定额考核办法》进行修订。

一、 记分办法

(一) 采写的文字作品

1. 日报、晚报发表的新闻稿件,发在一版的,200字~500字,每篇记7分;600字~1000字,每篇记9分;1100字以上,每百字加记1分。发在其他版的,200字~500字,每篇记6分;600字~1000字,每篇记8分。1100字以上,每百字加记1分。不足百字的部分不加分(下同)。

2. 两报在一版作导读的稿件,按发在一版的稿件记分。

3. 日报稿件超过3000字、晚报稿件超过2500字的部分,原则上不记分,特殊情况(社领导布置的重点稿件、在质量评价中加分的稿件),超过的部分每百字加记1分。

4. 未到现场采访,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及打电话写成的文体新闻稿件,每篇记3分;文体新闻版编辑在本版发表评论稿件每月5篇以下正常记分,超出5篇部分,减半记分。

5. 非新闻版上刊发的到现场采访,有明确的新闻五要素的稿件,按新闻稿件记分。

6. 新闻热线栏目“记者核实”稿件,每篇记3分。

7. “新闻热线”记者未到现场采访,根据电话记录整理的读者反映,3篇以上为1组,每组记3分。

8. 新闻热线记者值班(含在市公安局110值班),每天记5分。

9. 非稿件质量因素而被撤发的稿件,经主管总编签字后每篇记6分。

10. 内参,800字以下,每篇记10分,超过800字部分每百字加计1分。

11. 《xx日报通讯》刊发采编人员稿件,按见报新闻稿件记分。

12. 两报刊发的简讯不记分,不发稿费。

13. 非新闻稿件不记分,按社会来稿标准发稿费。

14. 记者合写的稿件,平均记分。

15. 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稿件,记者署名在前,记者记全分,通讯员不发稿费;通讯员署名在前,记者不记分,通讯员发稿费。

16. 给广告部、发行部组版的版面写稿不记分,如该版面需要记者提供稿件,由广告部或发行部付给报酬。

17. 采编人员写广告稿件,不记分,由广告部发稿费。

18. 记者上午完成采访的稿件,下午4:30以前交稿。逾期交稿,减半记分。

19. 日报记者可以向晚报投稿,晚报记者可以向日报投稿,但不能一稿两投。两报刊登同一记者的同一稿件(含新闻图片),按1篇稿件记分。

20. 采写(摄)的新闻作品,每分补助0.5元交通费。

(二) 言论作品

1. 社论,每篇记22分,超过1200字部分,每百字加记2分。

2. 评论员文章,每篇记18分,超过1200字部分,每百字加记2分。

3. 短评,每篇记8分。

4. 新闻版上的专栏言论(含新闻时评),每篇记10分。

5. 编后、编者按、点评不记稿件基本分,如质量较高,可由质量评价小组打出质量分。

(三) 新闻摄影作品

1. 发在日报、晚报一版的主打照片,每幅记7分,发在一版的非主打照片和其他版上的照片,每幅记5分。

2. 同时同一场地拍摄的同一题材照片,两幅以上(含两幅)为组照,每幅按0.6幅计算,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二舍三入(最小计算单位为0.5幅,如1.2幅按1幅计算,1.3幅按1.5幅计算;1.7幅按1.5幅计算,1.8幅按2幅计算);不同时或不同场地拍摄的组照,按实际幅数计算。

3. 非新闻版刊发记者摄影作品,不记分、不发稿费。

(四) 美术作品

漫画、速写、插图、图表,每件记4分;刊头每件记3分;题花每件记2分;组画、连环画两幅算一幅,每幅记6分。

(五) 编辑作品

1. 日报一版每版记16分;综合新闻版、社会新闻版每版记13分;国内、国际新闻版每版记12分;文艺副刊版、文娱新闻版、体育新闻版每版记11分;文摘、文件专版、大特写每版8分;法制天地版、美术图片版、生活服务类版面,每版记10分。

2. 晚报一版每版记13分,“三采风”(文艺副刊)每版记8分,电视节目版每版记4分,大特写、长篇连载、文件专版每版记5分。其他版是夜间成版的,每版记8分;是预备版的,每版记7分。

3. 两报广告占整版,日报每版给所占版面编辑记4分,晚报给所占版面编辑记3分。编辑版面被占但当日仍有组版任务的,不记占版分。

(六) 公务记分

1. 整月公务者,按所在部门当月人均分数记分。

2. 非整月公务者,每天记6分。

3. 受领导指派采访但又不能发稿,或采访时间较长所写稿件分数平均达不到每天6分的,由主管总编签字后,按公务记分。

4. 需记公务分者,先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经主管总编签字后,交编委办登记、记分。

(七) 休假记分

1. 因事请假不减工作定额,正常考核。

2. 因病休假不满1个月者,在计算绩效工资时按实际完成任务量考核,但在末位淘汰排队中,每休1天可按4.5分的标准计入排队总分(此分仅用于末位淘汰排队,不与绩效工资挂钩);休病假满1个月者,只发固定工资、工龄补贴部分,当月不参加末位淘汰;连续休假满6个月者,离岗享受劳保待遇。记者、编辑休病假,须写请假条并附本社医务室证明,经主管总编签字后,交编委办登记备案。

3. 休公休假、婚假、探亲假,每天记4.5分。

4. 休工伤假不满1个月者,每天记4.5分;满1个月者,按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标准全额发放。

5. 按国家规定享受产假者,产假期间不参加本社采编人员考核,按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标准全额发放。

6. 怀孕妇女,从怀孕满7个月时起,到休产假时止,每月减3天工作定额。

二、 考核分配

1. 记者、编辑月任务定额为100分。

2. 记者、编辑:完成100分以上,发固定工资、工龄补贴和绩效工资,完不成100分,取消固定工资、工龄补贴,只发绩效工资。

3. 副主任:完成100分以上,发固定工资、工龄补贴、绩效工资和职务津贴(部门平均绩效工资的10%)。完不成100分,取消固定工资、工龄补贴和职务津贴,只发绩效工资。

4. 主任:完成100分以上,发固定工资、工龄补贴、绩效工资和职务津贴(部门平均绩效工资的20%)。完不成100分,取消固定工资、工龄补贴和职务津贴,只发绩效工资。

5. 节假日不减工作定额。

三、 末位淘汰

1. 两报每年对记者(总分)、编辑(质量分、策划分)分别进行排队。记者(总分)、编辑(质量分、策划分)排在最后一名,且总分低于所在队列平均分数70%的,由两报安排指定岗位留用3个月,3个月后,由报社根据其表现,决定其是否退养或解聘。留用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800元。

2. 社龄20年以上的编辑、记者,不参加末位淘汰。

3. 记者完成的质量分、策划分乘以3计入月度总分(只适用于分数排队,不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

4. 本办法只涵盖稿件的基本分,稿件的分量、角度、读者关注度、社会影响力、写作技巧、采访难度、刊发位置等因素,均在质量评价中体现。

5. 自本办法施行之月起,主任、副主任原来享受的300元、150元职务津贴取消。

6. 任正科职3年以上,在此次机构调整后不再担任正科职务的采编人员,原待遇不变。

7. 本办法“编辑作品”中各版面记分标准已包含夜班及夜班时间长短的因素,不再另记夜班分。

8. 编辑每天将本人编的版面和本版所发的记者稿件在大样上按规定划分,经主管副主编签字后(主管副主编不在岗时由部主任签字)交编委办审核登记。如发现有不按规定划分现象,每处罚编辑、签字者各2分。不经主管副主编签字的划分大样,编委办不予接收。

9. 不参加定额考核采编人员的奖罚分值均按每分10元计算。

10. 本办法解释权归编委会。

本办法2005年1月15日起施行。

xx日报社编委会

2005年1月13日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5-03-08

反正你们说的这些规章制度,跟我们校对浑身不搭界,我们是好处没有,坏处有份!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5-03-11
校对的职业修养


(2005-02-04 08:46:38)

肖 洒(楚天金报 武汉 430077)

毋庸置疑,校对,在出版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校对人员的职业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份出版物品质的高下优劣。

就报纸校对而言,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无原稿校对”时代早已开始,“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文字差错、语句差错、逻辑差错、人名地名差错、知识性差错、表述性差错,甚至政治性差错,在实际工作中,都已成为使校对人员神经高度绷紧的一个个地堡暗礁。要完成这一高质量的工作任务,没有高素质的校对职业修养是不可想象的。实际工作对校对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要把校对当作一种事业

有人认为校对职业卑微,或以为做校对工作不需要多少学问和知识储备,其实不然。唐代韩愈说:“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可见校对决不是不学无术者所能担任的。鲁迅说:“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这也充分说明,真正对校对职业有认识的人,是从来不鄙薄校对工作的。历来报业的领导者都是十分重视校对工作的。在武汉报业中,金报是唯一给校对人员在版面上署名的。小小的一个署名,赋予了校对人员以责任感、成就感,充分体现了对校对工作的重视。

是为一份事业努力,还是为打工糊口,工作状态是截然不同的。把工作变成一种享受生活、享受成就的过程,我们就会从内心焕发出一种美丽的工作热情,把我们的工作做到最好。把校对当作一份事业去做,从心里去热爱这份事业,我们就会“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精其术,竭其力”。因为热爱是最强的工作动力。

二、 要有良好的技术准备

“精其术”,是校对技术准备的要义。

第一、文字要过关,语文知识要过关。对于校对人员来说,学好语法、修辞、逻辑,过好文字关,才能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沉稳细致,对文字敏感。是校对人员应具备或者说应修炼的首要基本功。由于汉字的特点,形近字、同音字特别多,特别是出版技术计算机化以后,由于文字输入的特点,形近字、同音字造成的错误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如在2004年7月5日至8月2日近一个月中,金报“读者纠错热线”所指出的关涉到校对环节的19处差错,有8处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差错,比例达42%。而在校对过程中所发现和纠正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差错,所占文稿差错的比例,在80%以上。

要炼就对文字的高度敏感性,必须有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养成沉稳细致的“校对性格”,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心浮气躁者是做不好校对的。

校对,是文稿的特殊读者,特殊之处在于,要时刻带着疑问“审查盘问”,甚至“透视扫描”,然后决定是否“放行”。当然,这个过程,对于训练有素的校对来说,多数情况下是在瞬间完成的,不然工作效率达不到要求,这就是对文字敏感的精义所在。

由于校对是文字的把关人,客观上要求校对人员甚至要比采编人员有更严格的语文能力的修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文稿的文句舛误,是由作者编者本身素质的原因所致。校正这部分差错,已日益成为校对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例如2004年8月23日金报23版的校样上,赫然有这样一个标题:“敲诈十万 身陷囫囵”。令人莫名惊诧。显然,“囫囵”是“囹圄”之误。这两个词,看似形近而误,实际出错的原因,是采编者对于这两个词平时没有细心分别,有些“囫囵吞枣”所致吧。

再如2004年8月20日28版《男人不哭》一稿,校样里有这样一句话:“杨威已然无语,即使他再不会凝咽。”这句话令人莫名其妙。作者把柳永的《雨霖铃》词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无语凝噎”四字生生拆开,生搬硬套,结果弄巧反拙。并且“凝噎”一词也错成了“凝咽”。审校时将该句话删掉,尽到了一名校对人员的责任。

第二,要有尽量完备的知识修养。

要具备社会百科的基本知识,才能胜任纠错之责。

2004年5月20日,金报11版校样上有这样一个标题:《深圳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颁布的一部法律,深圳岂能自行修改?原来,内文讲的是,深圳地方人大修改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本地“实施办法”,校对通过审校,把原标题补充为《深圳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办法》,就妥当了。如果校对人员不具备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没有对该标题进行认真审校,就可能出现见报标题上一个违背法律常识的错误。

在金报的“读者纠错热线”中,有读者曾指出一个见报差错“对接白蜡”。“对节白蜡”是一种盆景,见报文稿把其中的“节‘字错成了“接”字。这说明校对所关涉到的知识是多么驳杂。

校对下笔必须慎重,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或知之不详的东西,一定不要轻率修改。自以为是,想当然,是最要不得的。在一次关于省里“两会”的报道中,一篇关于民主党派的稿子,一校对人员在民主党派“中国民主促进会”的简称“民进”二字后面,轻率地加了一个“党”字,成了“民进党”,险些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教训十分严重。

校对碰到疑问,应积极向采编人员请教,向工作伙伴请教,翻查工具书,才能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第三,要对工作对象十分熟悉。

要熟悉版面的基本范式。对版面的基本范式,包括报眉的样式、文头的样式、基本的字体字号要求等等。我们校对人员都要十分熟悉,了如指掌。

要熟悉文稿的各种体例。校对在工作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文稿体例比较混乱,有的消息类稿件没有文头,署名做成通讯或特写类样式,有的通讯类稿件又做成消息的样式,校对在工作中应注意发现这类问题,准确及时地给予改正。

校对人员必须心细如发,对报纸版面上的一切稔熟于胸,要做到一点点异常、一点点瑕疵,都逃不过自己的“火眼金睛”。

第四,要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国家规范。

报纸是国家严格管理的公开出版物,国家对其有一系列的严格管理规范。如汉字的规范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等系列国家标准和规范。这些规范,校对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掌握,严格执行。

在坚持规范方面,校对环节必须充分发扬对报纸负责、对总编辑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坚持原则,才维护报纸的基本品质,才能称为合格的校对人员。校对是一门大学问。每一个校对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努力地去钻研这门学问。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5-03-11

略谈校对“四要”

   □ 慎 德  



  
   说起校对,在许多人看来不值得一提,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无论公文颁发,还是新闻出版,校对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环节。差错率不得超过万分之二,是校对工作的起码要求,而目前相当多的报刊、公文达不到这一标准,有的甚至闹出天大的笑话和政治上的是非。时常可以看到.一篇文章本来写得很好,就因为校对出了纰漏,产生了几个错别字,让人如同吃了绿头苍蝇,浑身觉得不舒服,阅读的兴致由此大打折扣,至于闹出政治问题就更是失职校对者的罪过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校对水平呢?依笔者的经验,至少须做到“四要”。
  一要诚心。人们常讲,心诚则灵。搞校对,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抱着对工作、对作者、对受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谨小慎微地校对手中的每一篇文稿。诚心不诚心,敬业不敬业,校出的质量会迥然不同。所有搞校对的同志,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重大,切莫以为无关紧要漫不经心,这是搞好校对的前提性条件。
  二要细心。刘伯承元帅有过一旬至理名言:“粗心大意害死人。”在军事侦察、作战指挥中当然不可有丝毫的粗心大意,搞文字校对同样来不得半点粗枝大叶。校对前,应该浏览一下原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校对中.要逐段、逐句、逐字、逐个标点符号仔细对照。一校是整个校对的基础,要特别警惕疏忽大意招致丢段落句的大忌;以后各校也得认真、细致再过细,要敢干和善于“鸡蛋里边挑骨头”,用心发现前校中失察漏掉的些许差错。地名、人名、统计数字、引文内容和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等尤需在意,这些是绝对不可以出现错误的。
  三要耐心。通常情况下,校对是一件比较枯燥和乏味的事情,不能持重者是难于胜任此项工作的。校对过程中,务必静下心来,屏神凝气,从头到尾,善始善终。如果遇到外界干扰,或者本人心绪烦乱,应该暂且放一放,待内外环境平顺时,再继续手头的校对工作。切记不要虎头蛇尾,功亏一篑,由于一时的不慎,亏待了作者和自个的心血。
  四要匠心。校对看起来很死板,实际上同样有创新。再有名的作者也不是神仙.写出来的东西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欠妥之处。“文章不厌百回改”,其中就包含着校对时的再切磋。一个高明的校对者,理当发现原稿中的缺陷,向编辑和作者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得文稿更臻完美,尽可能做到锦上添花。而欲达此境界.平时就得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好校对写出好文章,这样的典型是不乏其人的。
  综上所述,校对工作实在事关重大,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愿每一位校对者都能激发责任心和上进心,坚持磨练在校对方面的硬功夫。世上无难事,在乎有心人。如果所有报刊、公文都能实现零差错,那该是多么美妙而惬意的好事哪!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5-03-11


电脑化办报还要不要校对?


杨兆旺 杨楠



  目前,许多报社都采用了电脑采编采统,告别了纸与笔,实现了编采人员用电脑写稿、用电脑编稿和处理版面,加快了编辑稿件的处理速度,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但是,电脑化办报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电脑化后还要不要“校对”程序的问题,本文在这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电脑化办报要不要“校对”,就是说在采用电脑采编稿件后还设不设“校对”岗位,在报纸生产过程中对稿件的观点、文字、版面语言搞不搞再行核对,这已成为电脑化办报后一个焦点问题。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是不要“校对”人员,不设“校对”岗位,理由是编辑发来的稿件都是成品稿,已是打印稿,主任已审过,不必再行校对。何况,校对必须忠实于原稿,对照原稿,这里已经没有了原稿,没有什么对照的了,而且校对人员无权对原稿再次进行修改,所以不应设立校对岗位和校对人员。第二种意见是,电脑化办报后仍然必须有“校对”,而且是新型的“校对人员”、新型的“校对”岗位,他们必须对稿件的出版负责,在做好日常的出版方面(包括文字、编辑语言、出版语言)等的校正工作的同时,还要对观点、政策、提法、事实进行必须的校正和核对,既要做传统的“校对”工作,也要做传统的第一读者的工作,这就是说,采编电脑化后仍需要高素质的“校对人员”,仍需要设“校对”岗位。

  笔者所在报社从1998年正式告别纸与笔实现了电脑化办报后,对原来的“校对”进行了初步的改造工作,第一是把“校对”改成了“审读校对”,在“校对”前加了“审读”二字,这就加强了他们的责任和工作量。

  “审读校对”发挥什么作用呢?首先,审读校对就是对稿件进行审读和校对,审读就要把政治关,把观点和事实关,就是要在这方面做好编辑和值班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不能做单纯的文字核对者。对稿件一是要读,二是要想,要进行深入思考,要有政治的敏感性,并对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能准确判断稿件中的提法、观点、政策和事实的正确与否,要能提出疑问和改正意见供编辑和值班领导参考。这实际上就是过去许多报社实行的“第一读者”这道工序的前移。其二,编辑处理稿件,由于是就稿件而编稿件,受到很多限制,不可能对所编稿件中的每一句话都能了解,审读稿件的人从读者的角度去看,由于站的角度不同,就能看出一些编辑看不出的问题,对编辑工作就形成了一种补充;其三,审读校对工作对整个出版的工序有监督作用,该做那一步就有个提示,这样就不会乱;其四,报纸版面上的文字和其他出版符号的使用仍然要有人来核对和把关;其五,要对所在省地市的党政领导的姓名、职务了如指掌(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其六,要学习一些美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是电脑化办报,已经放弃了手工划版的工序,报纸版面的修改要向组版编辑提出建议,使版面形象化,方便读者阅读,也是审校的责任。

  搞好报纸的审读校对,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选用有奉献精神的人,选用有较高的政治和政策识别力的人,就是选用有政策水平的人。

  在深入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法律等的基础上,审读文稿时要把握稿件的观点、提法,看它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党的宣传纪律的规定,是否适合宣传时机。

  电脑化办报后要不要校对,目前还在争论,但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发现,审校仍是一项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设立审读校对能够监督出报过程,把握文稿观点,修正文稿文字,正确规范版面语言,保证出报质量。我们也正在这样一个思路下,总结探索电脑化办报中报纸审读校对的新程序新路子。■ (作者:四川德阳日报社)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5-03-11

差错责任呼唤制度认定

冷卫兵

差错见报,责任可能在校对,也可能在作者,还可能在编辑;差错有大有小,写错一个别字可能无关紧要,错漏一个数据可能非同小可。差错责任需要一个制度认定,不能由谁说了算,一棍子打在校对屁股上,更不能大题小做或小题大做。
  见报差错,屡禁不止,作者气愤,读者讨厌,作为责任校对更加心痛。可校对毕竟只是校对,在校“是非”时,他首先要尊重作者的风格、编辑的意见,无权改动原稿,当“是非”不能轻易界定时,校对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证。作者有时埋下的陷阱,校对无法先知先觉,编辑有时坚持的意见,校对实在不敢苟同,可当差错出现的时候,校对就成了责无旁贷。文字是一个比较主观的东西,很多时候可以商榷,但有的人实在太牛气,校对惹不起,而差错来了,校对挨批评受处罚,有人照样拿稿费。差错不可能绝对避免,而一个差错的影响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因为某个人的心情或意见,夸大或缩小它的影响,从而随意给予处罚。
  校对守土失责,屁股皆打,痛而无怨。但不能想打就打,不能见错就打,否则屁股打烂了,差错照样出。所以分清差错责任,需要制度认定,认定哪个环节导致的差错,认定一个差错责任的大小,只有分清责任及其大小程度,才能更加有效地消灭差错。
  (作者单位:广东顺德报社)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5-03-11
都是校对的错?


大凡读者向编辑部反映报刊的差错,编辑(甚至领导)就会推诿道:可能是校对没有校出来。一些重要的差错,报社往往会在报屁股的位置刊登一则小启:由于校对工作疏忽,某月某日某篇某句话出现差错,应为……,特此更正,并向读者致歉。

这种事看到多了,遇到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不过,读到《羊城晚报》7月18日的一则报道,再次唤起了我的牢骚。7月15日广东省成人自考会计原理科最后一道题提问部分没有给考生提问题。对此,广东省考试中心负责人指出:“出错试题是在试卷校对流程上出了问题”。

又是校对的错。这是官方把差错责任推到校对头上的一例。

为何报刊现在屡屡出错?是采编、校对水平低?非也。乃未严格执行制度使然。

随着报刊竞争的加剧和进入信息时代,一些报刊不断扩版,原来的三审制、三校制受到严重冲击。一个总编每天要审看三四个甚至更多的版面,加上会议多、应酬多,根本没有时间仔细把关。一些部室主任大权独揽,越俎代庖,指定这篇稿子上,那篇稿子上,于是编辑就不必那么认真编了。这样,差错不多才怪。而印刷环节为了节省人力,一校由一个校对自念自校,三校只核对二校提出需改部分,不看全文。造成一、二校没校出来的差错,三校很难再找出来。

报刊差错要减少,已经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采取全国编校质量评比、单位编校质量月等举措,收到了实效。但往往活动一过,差错就回潮,成了老大难问题。

笔者以为,报刊差错要减少,除了提高编校人员的责任心、水平外,还须坚持行之有效的三审、三校制度。一些看似繁琐、重复的工作,却是预防差错发生的最有效办法。任何侥幸心理都将给差错打开大门。差错往校对身上一推,简单是简单,却于事无补。


(黄德华)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5-03-11
让新记者先做校对好处多

  王定焕


  宁波日报让即将走上记者岗位的人先做一段时间校对,时间两个月,作为上岗前的培训内容之一。实践证明,让新记者先做校对大有好处。
  首先,对新记者本人来说,有利于尽快熟悉采编流程,较快地进入角色。校对接触的是编辑编过的发排稿、照排室排的小样、总编签发的大样等,让即将上岗的记者做一阵校对工作,使之对整个编辑出版过程有所了解,并体味记者努力写稿、编辑精心编稿的甘苦,领教总编对具体稿件是如何处理的,提出了什么要求。这样,记者走上工作岗位后,采写的稿子就会比较到位。其次,让新记者先做校对,有利于提高报纸质量,减少差错。做过校对的记者,避免出错的弦相对绷得较紧,写稿时在文字上注意推敲把关,在内容上要求编辑加工的地方记者首先加以重视,确保准确无误,这就意味着从源头上开始紧把质量关。宁波日报已多年在全国报纸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这与新记者先做校对不无关系。

《新闻战线》 (2002年第十一期)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