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迂回】亦作“迂迴”。1.曲折回旋。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緜聯邪亘,側直齊平”注:“迂回處謂之邪亘,平正處謂之側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又南出一里至天井,井裁容人,穴空迂迴,頓曲而上,可高六丈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木蘭伐官木者,遥見對山有數虎,懸崖削壁,非迂迴數里不能至。”刘白羽《长江三日》:“船常常在很狭窄的两面航标之间迂回前进,顺流驶下。”2.不直捷;牵强。《南齐书·文学传论》:“一則啓心閑繹,託辭華曠,雖存巧綺,終致迂回。”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三》:“其義迂回,皆不足取。”清俞樾《茶香室丛钞·为人後者不入》:“鄭注亦迂迴難通。”3.指绕向敌侧或敌后进攻敌人。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等我们进村后,你们分成两股向村边迂回。”杨朔《百花山》:“这支小部队一路往前钻,时而迂回,时而包围……把敌人从潜伏的角落里掏出来。”
【迂迴】见“迂回”。
【紆迴】1.曲折;回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迴,雖途經信宿,猶望見此物。”清曹寅《雨霁过沧浪亭迟悔庵先生不至和壁间漫堂中丞韵》:“領畧南禪茗一杯,滄浪亭上步紆迴。”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四:“漓水很清洁,水流很缓,平稳地在两岸的山峰中纡回。”柯灵《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上海人民还可能以租界为掩护挣扎着生存,纡回地战斗。”2.迟缓。《明史·朱谦传》:“是役也,大帥無制勝才,師行紆迴,無紀律,邊民死者遍野。”《明史·孙承宗传》:“倘臣言不當,立斥臣以定大計,無紆迴不决。”清戴名世《丙戌南还日记》:“余佯爲不聞,至是益信其爲老爪之黨,而此日之小徑行,實欲速,反得紆迴,非有他也。”
【紆回】同“紆迴”。曲折;回环。汉班彪《北征赋》:“涉長路之緜緜兮,遠紆回以樛流。”南朝梁何逊《登石头城诗》:“馬嶺逐紆回,犬牙傍隆窣。”清周亮工《仪封曹白公进士冠日梦予过访》诗:“殊慙急遽求吾友,近喜紆回過敝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