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30阅读
  • 1回复

【钱俶】【钱弘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4-04-11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钱俶(929年-988年,在位时间948年—978年),钱鏐之孙,钱元瓘第九子。钱俶本名钱弘俶,归顺宋朝后为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的名讳,改成了钱俶。【俶,读 chù;鏐,读 liú;瓘,读 guàn】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吴越】…… 后唐长兴三年(932)钱镠卒,子钱元瓘继立。后晋天福五年(940),闽中大乱,元瓘遣大军入闽,遭到巨大损失。六年,元瓘卒,子钱弘佐(一作钱佐)立。开运三年(946),吴越再次遣兵入闽,得福州。次年,弘佐卒,弟弘倧立,同年十二月三十日(948212日),将校废弘倧,立其弟弘俶(即位后,单名)。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吴越面临危机,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钱俶入朝。三年,再次入朝,尽献所据土地,全家迁汴京。吴越亡。……

《中国人名大辞典》第1615页: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4-04-11
关于钱俶的名字

  末代帝王一般少有好的评价,而五代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钱俶(929-988),可算是个例外。钱俶虽然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大名鼎鼎,但至今他仍然被杭州人所纪念。他948年—978年在位,也就是从19岁到49岁,在杭州做了30年的国王。吴越地区许多的名胜古迹与他有关,例如杭州雷峰塔、六和塔等都是他初建的,他在西湖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经常有人喜欢叫他“钱弘俶”,仿佛那样才显得有知识有文化,但是,深入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并非如此。因为“钱弘俶”是他31岁以前的姓名,之后他就改叫“钱俶”了,一直到虚岁60那年去世,他都是用着“钱俶”之名。也就是说,“弘俶”只是他的早期曾用名而已。——人家早就改了名,可你还硬要叫他的旧名,太没有礼貌了,明显是不尊重他,不尊重人家有自己的姓名使用权。姓名权是人身权的一种,每个人有权决定、使用和改变自己的姓名,他人不能无理干涉。贵为吴越国王的钱俶,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姓名权?他自己都改名了,而且是主动改的,新名又用了那么多年,你硬不肯承认,硬是要叫他的旧名,算是什么意思呢?——没道理!
  在五代、北宋时期,帝王们非常讲究避讳,将此看成是政治大事。吴越国是帝国中的独立王国,钱氏始终承认中原朝廷为正统,五代中原朝廷频繁改朝换代,每换一家皇帝,吴越国都要急忙查看国内有没有需要避讳的地名、人名,以表示对新朝的“忠顺”。据《吴越备史》,960年北宋建立,为避赵匡胤父赵弘殷的讳,钱弘俶便迅速自动改名为钱俶,以表示对赵宋代替后周的拥护,这是一种主动的重要的政治表态。如果北宋时期,他还叫钱弘俶,就是对北宋皇帝赵匡胤的大不敬,问题会很严重!
  2009年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份导游资格考试卷,很滑稽,其中有关杭州保俶塔的标准答案居然是:“北宋开宝元年(968),吴越国王钱弘俶被赵匡胤召到汴梁……”钱俶到汴梁去朝见赵匡胤,仅有一次,是开宝九年(976),而不是开宝元年(968),——九年与元年,相差太多了,开宝元年钱俶根本没有去朝见赵匡胤,找本《宋史》之类,就可以查到。——更重要的是,钱俶去朝见赵匡胤,绝对不能再叫“钱弘俶”!
  所以,钱俶他自动改了名,今天的人就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他的改名,尊重人家有自己的姓名使用权。“钱弘俶”只是钱俶的曾用名,硬要叫人家的旧名,并不能显得有知识有文化。——说得不客气一些,那不过是幼稚。
————————————————
注:
  (1)对于钱俶的名字,清代人写的五代十国史书《十国春秋》的表述比较规范:“名俶,字文德,初名弘俶。”
  北宋以来,古代史书对于钱俶的名字的表述,都差不多。喜欢叫他“钱弘俶”,是现代有些半酸不酸的秀才的创造,他们又如此教他们的学生,学生再如此去教学生,于是“钱弘俶”就“时髦”了。其实,这相当可笑。鲁迅(1881—1936),名周树人,字豫才。周树人之名是1898年改的,原名周樟寿,后来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如果现在有人不肯承认“周树人”,硬要叫他的旧名“周樟寿”,不仅不能显得有文化有知识,反而会被人们认为是没有教养。同理,喜欢叫钱俶为“钱弘俶”,也绝不是什么有文化的表现。
  又,钱俶的父亲钱元瓘(887—941,932—941年在位),本名钱传瓘,继位执政后改“传”为“元”,其兄弟亦如此。钱传瓘之名用了40多年,钱元瓘只用了9年多,但历史书都称其为钱元瓘,因为钱传瓘是曾用名。所以,硬要叫钱俶为钱弘俶,不过是半酸不酸、半通不通罢了。此外,钱俶所以初名“弘俶”,是因为他乃钱家“弘”字辈,他的数量众多的兄弟名字起初都有一“弘”字,第二字还都是“亻”旁,——960年北宋建立后,还在世的就都改了名,去“弘”字,变成单名。第三位吴越王钱弘佐(钱俶之兄)因早在947年去世,古俗逝者为大,所以不改名。
  对于钱俶的名字,现在不仅有人喜欢叫他的早期曾用名,而且喜欢乱读“俶”字。钱俶的“俶”字,按照北宋官编音韵字典《宋本广韵》,只能读作 chù,现代的词典辞书也都如此认为。可近年有些偶尔到西湖游了次把的秀才,回去就长篇大论硬说“俶”应该读作 shū,甚至还有硬说要读作 的,——真正是不可思议啊,钱俶有知,一定是只好生闷气了。
  关于“俶”字的读音问题,本博另有《西湖保俶塔的“俶”怎么读?》一文详加论述,点题可见。
  (2)又:古人的名字比较复杂,有“名”有“字”,甚至还有“号”,等等。名与字的意义有关联,字大多为名之相辅。古人自称其名常是表示谦恭,称人之字多是表示尊敬。
  《宋本广韵》告诉我们,在钱俶那个时代,“俶”字的字义只是四种:“始也、厚也、作也、动也”,那时的“俶”字已经没有“善”的字义。所以现在如果有人以为钱俶的父亲给儿子取名“俶”,意思是“善”,那只能是小说式的假想,根本不可能是历史事实。那么钱俶的“俶”字的字义是什么呢?那就只能是“始也、厚也、作也、动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实际上“始也、厚也、作也、动也”含义都很好,例如“始”——万始更新,“厚”——厚德载物,“作”——有所作为等,尤其是“厚”(厚德载物),与钱俶的字“文德”,相辅相成,配合很好。
  (3)此外,了解钱俶名字的变化,对判断吴越国文物的年代,也很有用处。例如,见署名“钱俶”的,即为960年之后的北宋时期。
  著名的千年文物——杭州凤凰山梵天寺吴越石经幢,上面就有署名“钱俶”的《建幢记》刻石,文曰:“乾德三年乙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建。”乾德三年,北宋初期,即公元965年。
  杭州凤凰山梵天寺吴越石经幢上的“钱俶”署名,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如果尊重历史,尊重钱俶,尊重他有自己的姓名使用权,就不能乱叫他“钱弘俶”。

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3b49e0102e0qj.html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