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37阅读
  • 9回复

【满洲】【满洲事变】【南满】【满铁】【满业】【满洲国】【伪满洲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0-09-16
满洲和东北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中国东北一词源于近代。     1689年之前满洲全图(局部)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满洲。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五盟市)也属于满洲地区[1]。

满洲和辽东、关东、关外、东北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今天辽宁省和吉林东南部,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满洲(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东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满洲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满洲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狭义的满洲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


满洲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  1689年之后的满洲地图
地理名称和民族名称的双重意义。“满洲”这个名称从17世纪开始被用来称呼满洲各个民族的居住地;满洲在民族上作为民族称呼,旧指满洲族(即“旗人”),辛亥革命以后称为满族。在19世纪末,因为中日本和俄罗斯等列强对这一物产丰富的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

关于“满洲”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满洲”为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的祖先李满住的名字谐音。第二种说法是,由于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明朝为火德,“满”和“洲”的汉字都为水字旁,皇太极的这种做法有以水克火、以清代明的意思。第三种说法是源自通古斯-满语和蒙古语中谐音是“满洲利亚”意为吉祥、幸福、平安的土地之意。第四种说法是,满洲为“曼殊”的转音,“曼殊”为西藏人对文殊菩萨的称呼,全称是曼殊师利菩萨。不过,这种说法不为多数历史学家所认可,历史学家根据东北历史发展比较认可第三种说法。

清朝官方编订的《清文总汇》的解释是:   Manju:满洲从龙六十六部归顺俱名满洲。   乾隆皇帝钦定的《御制增订清文鉴》(原文为满语,以下为汉语译文)解释是:   满洲:太祖高皇帝姓爱新觉罗。先世创始於长白山福地。长白山高二百里,周围千里,山之上有湖名达门,湖之周围有八十里。由此上流出者有鸭缘、混同、爱呼三江。在白山之东方俄漠惠之郊野,俄朵里城居住。平定了乱国而名其国曰满洲。自此又迁居於赫图阿拉,即今之兴京。那时苏克素护部,萨尔浒、嘉穆湖、沾、王家、额勒敏、札库木、萨克达、苏完、董鄂、雅尔古、安达尔奇部,窝集部,瑚尔哈、瓦尔喀、费优,萨哈尔察等处之人民,皆自动来投太祖高皇帝。其次:赵家、玛尔墩、翁鄂罗、安突卦尔佳、浑河部,哲陈部,托莫河、章佳、巴尔达、界藩、董家、俄尔浑通、珠舍哩、讷殷、佛朵河、席北、安楚拉库、哈达、璋、阿奇兰、赫席赫、鄂莫和苏鲁、佛讷赫、辉发、瑚叶、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玛察、兀尔古陈、木伦、札库塔、兀拉乌苏、雅兰、西林、额赫库伦、固纳喀库伦、萨哈廉部、阴答浑塔库啦啦路、诺洛、石拉忻、叶赫、卦勒察、乌苏哩、兴坎、珲春、夸兰等国各部,都是被征服者,这些都作为满洲。

满洲的中心为为今天的长春市,以长春为中心划分出:   【南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大连线以东的庄河、安东(今丹东)、通化、临江、清原和沈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第301、306、321、371页。   【东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长春线以东的吉林、西安(今辽源)、延吉、安图、敦化等地区。--第300、321页。   【西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哈尔滨线以西的齐齐哈尔、洮南(今洮安)、扶余、双辽、开鲁、阜新等地区。--第300、306、321页。   【北满】--指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区。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9-16
民族意义上的满洲族是在皇太极时期建立的八旗制度统辖的百姓,即“旗人”。1616年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对大明展开进攻。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洲”这个名称也被用来称呼满洲人的居住地。
从战国的燕国至西晋
  东北地区在古代中国被称为肃慎、女真等,从战国的燕国至西晋,辽东地区一直属于中国本土。随后鲜卑族又在这里建立前燕、后燕,又被高句丽吞并。唐国灭高句丽后,东北重归中国中央政权控制,其北部则建立了渤海(北邵)国,之后则分属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有。永乐年间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下游设立羁縻机构奴儿干都司,其南部则为独立的女真族聚居地,当时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15世纪的李氏朝鲜曾对女真展开进攻,吞并了图们江以南的地区,设立四郡六镇。   16世纪中叶,建州女真部开始兴起,发展为后来的后金及清国家政权。
清朝初年
  清朝初年,在满洲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将军的辖区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中俄雅克萨战役后,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满洲地区派遣八旗及汉军移民。属于吉林将军管辖的宁古塔在清朝则是著名的流放地。由于满洲是清朝的发祥地,因此清朝入关之后对这一地区采取了封禁措施,修建了柳条边,禁止汉族移民进入此地。
19世纪末
  在19世纪末,满洲因为日本和俄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1858年和1860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1年牛庄(营口)开埠,西方势力开始进入满洲南部。英国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德国德茂洋行、瑞记洋行,美国旗昌洋行纷纷在营口开业,各国先后在营口设立领事馆,清朝也设立了营口海关。从1865年至1891年,满洲地区大量出口大豆、豆油、柞蚕丝、以及人参等土特产,进口鸦片、棉纺织品和其它消费品。   清朝早期,满洲被列为“龙兴之地”的圣地而禁止汉人进入。由于清朝末年俄国的南下势力抬头,以及朝鲜移民擅自越过图们江开垦长白山地区的情况趋于严重,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1885年设立吉林电报局,1883年,满洲第一家近代机器工业制造厂——吉林机器局投产。
日本逐渐加强向满洲的渗透
  1896年,俄国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满洲境内修建铁路的特权,并于1898年取得了旅顺-大连租借地。这一时期日本也逐渐加强向满洲的渗透。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被迫退出南满。此后日本、俄国和中国三方均加速对满洲的开发。   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日本于1906年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公司的名义在满洲实行殖民,并且鼓励其控制下的朝鲜人向满洲大量移民。
满洲各种独立运动
  1911年清朝灭亡,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1917年满洲开始各种独立运动,后来由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曾参与策划了满蒙独立运动,由于局势变化而未能得逞。日本随后扶植地方军阀张作霖成为东三省的实际控制者。由于张作霖不完全听从日本人的控制,1928年兵败于国民党北伐军队,自北京退往沈阳时,被日本特务炸死。1929年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归顺中华民国南京政府。   1932年至1945年,为“满洲国”时期。其政府由日本控制,以前清朝皇帝溥仪为元首。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打败关东军,日本投降,“满洲国”解体。国共军队同时接收东北。   1948年辽沈战役后,中共完全控制东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9-16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满清发祥地的原有名称。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清朝时称为“满洲”的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   目前东北地区,辽宁满族占15%左右, 吉林、黑龙江两省汉族占90%以上。在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在官方文件中开始使用“东北”来称呼清朝时称为“满洲”的地区,一再强化“统一”的观念。在日本投降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汇也延用了一段时间,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现在辽、吉、黑三省的民间仍有使用。在西方语言中,“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较常见。南北韩、日本及俄国的出版物至今仍使用“满洲”一词的译文。   “满洲”一词作为地理名词,除了像“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以外,在东北地区仍有很少部分地名保留了“满洲”的用法,比如“满洲里”(城市名,坐落于中俄边境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9-16
“满洲国”这样一个曾经的“国名”,存在过13年,已被埋进了历史。   在地理意义上,“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再加上内蒙古和河北东北部的地区。“满洲”在清朝这段历史时期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域的双重称谓。公元1635年,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以海西女真为主体,吸收了部分汉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锡伯人、朝鲜人等组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改“女真”名称为“满洲”。从此,“满洲”的名称正式出现。   Manju(满洲, 英文Manchu) 可能来自梵语,是“曼殊文扎”菩萨尊号的简称,满文写作Manjusiri,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旅顺沦陷。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对外扩张纲领。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9-16
 关东军参谋部作战参谋石原莞尔在给调查“9?18事变”的调查团的备忘录中,明确提出:   (一)如不利用满蒙资源,日本国民的生活就没有保障。(二)为此日本防御“满洲”已有20余年。(三)苏联的军备在增强,日本也不得不扩张军备。   但是,对于已被政府束缚住手脚的关东军而言,通过军事作战已无望,剩下的只能选择“政略”这条路。所以,关东军只能通过满蒙建立亲日政权,来实现实际上由日本领导的政权这近似于占领的目的。   1932年3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9日,溥仪举行执政就任仪式,并组建由关东军选定的“第一任内阁”。关东军统治部的重要成员之一山口重次在回忆录中写到当时的一个细节:许多关东军反对推举溥仪复辟,他们发牢骚说,“我们豁出性命作斗争,为什么要把地位让给那些在天津、旅顺袖手旁观的人?”   反对的人中包括石原莞尔中佐。有一天,石原问满洲青年联盟的理事小泽开作,“青年联盟怎么看溥仪皇帝?”   小泽立刻回答,“没什么特别看法!”   石原笑道,“那么,关东军推他做皇帝也没关系了。反正他也做不了。”“满洲国”初期,关东军的指导方针是“扶助满洲国独立”;到1932年8月末,关东军的方针则明确更改为:使满洲国变为日本的属国,并使其殖民地化。   从此,中国东北以“满洲国”的形式被日本进行统治达13年。   1945年8月,苏联军队进攻满洲,关东军不幸失败,日本投降。同月18日,溥仪退位,“满洲国”解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满洲定名为“满洲族”,简称“满族”。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admin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1-15
深蓝  14:30:42
还有对伪满洲国的称呼,文中对话都称为满洲国
校对网站长【日月止戈】  14:32:32
这个让编辑去处理
校对网站长【日月止戈】  14:32:50
这个是严重问题
校对标准31群:10191413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1-28
辞海6:
【阿桂】  (1717 —1797)清满洲正白旗人,章佳氏,字广廷,一字云(霎)岩。乾隆举人。历任伊犁将军、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高宗所倚任,曾参与平定准噶尔部和天山南路小和卓木的叛乱。后屡任统帅,用兵大小金川,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又多次察看黄河决口、江浙海塘工程。

【岸信介】(1896--1987)日本首相(1957--1960)c原姓佐藤。初入农商务省。1936年起任。“满洲国”产业部次长等职。1939年回国后任商工省政务次官。1941年起历任东条英机内阁的商工相、国务相兼军需省次官。日本投降后,作为甲级战犯嫌疑被关押。1948年获释。1954年参与创建日本民主党,任干事长。次年自由民主党成立后,仍任干事长。1956年任石桥湛山内阁外相。次年出任自民党总裁并组阁。任内与美国签订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八旗汉军】俗称。汉军八旗”。清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努尔哈赤时,就降附的汉人编成十六个佐领,隶八旗满洲下。皇太极时,初设汉军一旗,后又陆续增设,迄崇德七年(1642年)编成八旗汉军。编制、旗色与八旗满洲相同,但地位不但低于八旗满洲,也低于八旗蒙古。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11-28
辞海6: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旗文经】总集名。清盛昱辑选。五十六卷。附杨钟羲著(作者考)三卷,《叙录》一卷。盛昱为清宗室。此书选录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人所作古文辞赋,一百九十七家,六百五十篇,某些罕见资料借以保存。有光绪间刻本。
【白鸟库吉】(1865—1942)日本东方学家。曾留学欧洲。长期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名誉教授。1908年起主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历史调查室”,发刊《东洋学报》,建立东洋文库。重点研究中亚、朝鲜、中国东北和蒙古历史。1919年敕选帝国学士院会员。曾主编《满洲历史地理>和《朝鲜历史地理》,著有《西域史研究》等。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11-28
辞海6:
【曹寅】:【满洲贵族】
【陈潭秋】:【满洲省委书记】
【李顿调查团】:【“满洲自治政府”】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
【南满铁路】
【满洲】清代满族自称。满族原为女真人后裔。明时以建州女真为核心,结合女真其他部和汉、蒙古、朝鲜等其他民族形成。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废除诸申(女真)旧号,定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3-19
黄典荣:这里不宜加“伪”字
——《辞海》第六版(缩印本)词条“伪满洲国”释义商榷

  “伪满洲国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建立的傀儡政权。1931年11月日本侵略者把已废黜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接到东北。1932年3月在长春成立,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1934年3月更名为伪满洲帝国,溥仪改称‘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覆灭。”这是抄自《辞海》第六版缩印本1962页一条释义之原文。
  愚以为,释义语中“更名为伪满洲帝国”一语里的“伪”字用得多余。因为,在此语境中,“更名”者是伪满洲国的当权者,他们绝不可能把自己建立的“新国家”的初定名“满洲国”更改为“伪满洲帝国”。否则,就是他们自己当时就承认自己的政权是非法的了。这显然是有悖于常理的!站在辞书编纂者的角度表述“满洲帝国”,当然应在其前冠以“伪”字;而伪满洲国的当政者绝不可能称其“国”名为“伪满洲国”或“伪满洲帝国”,特别是在其“政权”覆灭之前。
  建议《辞海》于适当时候,在上述词条里照“溥仪改称‘皇帝’”等说法,把上引“更名为伪满洲帝国”改作“更名为‘满洲帝国’”。

  《校对之友》(2013年第11期)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