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攀緣】1.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三国志·吴志·吾粲传》:“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緣號呼。”清刘大櫆《游凌云图记》:“於是擕童幼,挈壺觴,逶迤而來,攀緣以登。”丁玲《两个家庭》:“舅母家和陈家的后院,只隔一个竹篱,本来篱笆上面攀缘着许多扁豆叶子,现在都枯落下来。”2.依附;投靠。宋曾巩《谢杜相公书》:“煢煢路隅,無攀緣之親;一見之舊,以爲之託。”清唐孙华《客有作诗寄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之二:“攜養當年市國權,輿金輦璧費攀緣。”郭沫若《阳春别》:“他回到上海五个月,找事找不到手,也没有人可以攀缘。”3.牵挽。明刘基《长安有狭邪行》:“峻滑無澁踵,攀緣有牽裾。”沈从文《边城》一:“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4.佛教谓心随外境纷驰而多变。因如猿攀树枝摇曳不定,故云。明真鉴《楞严经正脉疏》悬示上:“諸衆生以攀緣心爲自性者。”唐元稹《悟禅寄胡杲》诗之二:“病宜多宴坐,貧似少攀緣。”宋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诗之二:“世間投老斷攀緣,忽憶東游已十年。”
【攀援】1.谓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延伸。《庄子·马蹄》:“是故禽獸可係羈而遊,鳥雀之巢可攀援而窺。”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蘿蔓延以攀援,花芬薰而媚秀。”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元许谦《冯公岭》诗:“攀援何異蜀道難,氣竭神疲背流汗。”清昭槤《啸亭杂录·茅麓山》:“諸將皆於層巖陡壁間,草衣卉服,攀援荆葛而進。”邓洪《山中历险记》:“我攀援着下去一看,树丛后面还有一个石洞。”2.追随;依附。《楚辞·远游》:“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娱戲。”唐孟郊《戏赠无本》诗之二:“相思塞心胸,高逸難攀援。”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二:“人主宫闈之中,少有偏暱,臣子不可妄有攀援,亦不可過爲排擊。”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凡子臣弟友,各有分所當爲,各有奉值,各有才德,各宜奮力上進,致令聞外著,豈可攀援以玷仕途?”3.援引提拔;支持。《汉书·翟方进传》:“(朱博等)與立交通厚善,相與爲腹心,有背公死黨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後已。”《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今帝崩無嗣,大將軍惟思可以奉宗廟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豈有量哉!”清刘大櫆《与某翰林书》:“獨先生于櫆,非有攀援之交,共事之情,久故之知……一旦見其文,擊節賞歎。”4.援用,引用。宋司马光《乞令三省诸司无条方用例白札子》:“近歲三省及百司多用例破條,諸色人亦多於條外攀援體例,希求恩澤。”宋苏轼《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臣又慮朝廷惜此恩例,恐今後妄有攀援。”5.挽留。《汉书·杜钦传》:“主上照然知之,故攀援不遣。”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