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51阅读
  • 2回复

两会期间哪些负面新闻不宜报道(转自百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0-03-10
两会敏感期间,中宣部继续严控负面报道,发出许多宣传提示,也就是所谓的“宣传禁令”,据中国的媒体从业者在互联网上透露,中宣部以及下属的国新办网络局要求相当细致。

例如,两会关于选举法的新闻只能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稿件。关于社会各界要求官员进行财产通报的新闻不报道。国外评南方周末主编为十大风云人物的新闻不报。广西烟草局长性爱日记的新闻不推荐。新闻中不能出现相关人物图片,或者人肉搜索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负面信息不上首页,新闻中心要闻区。转载或者发布两会文章时不出现“雷人”、“雷议案”、“雷代表”等字眼,不用雷的概念定义两会的相关内容。优昙婆罗花的相关新闻删除。

海南毒豇豆事件只用新华社、人民日报及海南当地官方媒体的稿件。两会期间关于北京的重大报道事件不推荐。例如“西单图书大厦物业员工砍死经理”及“顺义4s店事故,一人死亡”的事件不要“炒作”,不推荐。两会期间上访的新闻不炒作,不推荐。艾未未等艺术家绝食的事件不报道。13家媒体联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新闻不炒作,不推荐。

两会各地的负面新闻谨慎发布,会造成重大影响的新闻不炒作,不推荐。邯郸一次提89名干部的新闻不推荐。某地看守所囚犯睡觉死的新闻不报道。内蒙古开豪华车的女检察官辞职后官复原职的新闻不报道。李长江、孟学农两人重回两会的新闻“不炒作”,不推荐。

有网友评论说,“其实真理部才是做新闻的,CCTV、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机构都是做公关的。真理部不提醒,好几个新闻我们还真不知道。真理部的通知真是又快又及时啊!"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3-10
“负面报道”不等于负面作用

媒体报道,山西省省长于幼军6月22日说,山西的“黑砖窑事件”引起了媒体、特别是一些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它们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于幼军还为山西官方没有及时向媒体主动提供事件的更多情况表示歉意。(见新华网2007年6月22日电)品嚼着于幼军一番词恳意切之言,人们对山西领导层闻过即改知错必纠的胸襟添上敬意,对下一步彻底清查“黑砖窑”也添上几分信心。

  前些天,媒体刊出了一篇《山西为什么负面新闻不断?》的时评。文中称,通过一系列负面事件,“可以说,被山西一些地方政府及官员们糟蹋得一塌糊涂,甚至可以说体无完肤。”(见四川在线新闻网2007年6月18日)说实在的,对山西近来负面报道频见笔者心有同感;但对作者如此结论,笔者就不敢苟同。

  人们所说的“负面新闻”,也就是批评报道。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失误、存在问题进行曝光,当然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可能会招致公众举一反三的批评继续;可能会令被批评地方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的考核“失分”;可能会令被批评单位的“老顶”带来不悦等等。细析这些“负面影响”,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比如,就媒体记者在洪洞纪委“现场直击”纪委官员上班时间打牌娱乐一事分析,至少已暴露县纪委在抓自身作风建设方面有制度松懈问题。假若纪委一直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岂会冒出问题被记者逮个正着?假若这种松懈不及时进行整治,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恐怕还会泛滥成灾,还会害了更多官员。假若洪洞县纪委能顺水推舟把“负面新闻”当成活典型组织纪委官员进行反思教育,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惊出一身冷汗,对大家不是一堂很生动的洁身自好课吗?

  广而延之,近来媒体对山西洪洞县的“黑砖窑”案进行曝光。这个曝光既使山西上下如梦初醒,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促使山西各级党政官员举一反三,发奋努力,依法依纪查找漏洞。而今,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近来山西各级官员包括公安机关已事实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开展查处“黑砖窑”、严厉打击“奴隶主”专项斗争并获得重大突破,全省出动4万多人次警力进行地毯式排查,今已排查3347户,发现大量非法用工,已解救359人,确认童工12人等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维护。可见,“负面新闻”功不可没。

  “负面新闻”是与“正面新闻”相对而言,“负面新闻”的概念准确与否,留待新闻专家进一步研究。不过,就一般官员而言,喜欢自己所在的地方多出“正面新闻”,不大喜欢“负面新闻”。这种对“负面新闻”的憎与对“正面新闻”的爱很大程度与官员面子有关。可以说,“负面新闻”不等于负面作用。其实,只要去掉面子,“负面新闻”不失为一种“警醒教材”。这种警醒作用也就是胡总书记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两提的“忧患意识”。

  人贵有“忧患意识”。这是因为,“忧患”使人们能时常想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律自觉性,立足于防患于未然。而“忧患意识”的产生,靠人的自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民主监督的氛围。当着社会冒出问题、官员工作有失误的时候,通过媒体的“负面新闻”加以监督,使官员们清醒起来,这何尝不是利事一桩?因此,笔者认为,面对“负面新闻”,官员敢于正视,闻过即改从善而为是提高执政能力之需要。

  一句话,“负面新闻”不等于负面作用。

【转自新浪网】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凉风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3-10
看你想问题的角度了。呵呵

第二篇文章倒是有启发。推荐!
像其他普通人一样普通地生活......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