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76阅读
  • 6回复

高学(li)、同等学(li),括号中的字怎么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青溪云林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6-01-12
高学(li)、同等学(li)、(jiang)糊、蹄(pang)。括号中的字怎么写??
离线sxj101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1-12
高等学历,同等学力
离线hml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3-31
高学(历)、同等学(力)、(糨)糊、蹄(膀)。括号中的字怎么写??
离线青溪云林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4-01
请问,以上俩词中“学(li)”的概念有区别吗 ?学历?学力?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8-25
学历与学力

   陈云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的领导人之一。由于幼时家境贫寒,最高学历只是小学毕业。尽管后来的实际文化水平提高很多,可在填写各种登记表的“文化程度”栏时,陈云总是写上“小学”。从陈云同志甘当“小学生”,联想到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片面追逐文凭,造成有学历无学力的现象,确实值得深思。

  学历,是指一个人的学习经历,而学力则是指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一般来讲,学历和学力应当是一致的。也就是学历越高,学问越大。可是,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些人的学历不断飙升,而学力却跟不上趟。其实,这种有学历而无学力,则是隐性的伪学历,正像一句歇后语所说:“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个时期以来,学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对于一些行业和部门的人员提出学历的要求,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素质,胜任工作,其中也含有在提高学历的同时,要达到相应的学力的要求。很多同志按着这一要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为自己“充电”,使学历和学力双双提高,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也有一些同志,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却把学历功利化。以至于出现了学费不用自己掏,有公家出;论文不必自己写,有人代写;考试不必自己考,有人代考。自己惟一要做的,就是拿文凭,取得一个升官的资格。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考风日下,各种作弊手段不断翻新,投机取巧拿文凭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就给那些刻苦学习、诚实守信的人以极大的冲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出现了文凭“贬值”的问题。这种隐性伪学历的危害不仅仅是个人的弄虚作假,而是动摇了社会公正、公平的原则,毒化了社会风气,不但败坏了学风,使我国的学位水准大打折扣,也为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提供了升迁的台阶,如果任其泛滥,不仅使人们对我国的教育制度产生信任危机,而且败坏我们干部的声誉,这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

  因此,认真解决文凭腐败问题是反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的确需要提升人们、特别是干部的学历水平。但所要求的学历,是与学力相一致的学历,绝不是那种有学历而无学力这样的隐性的伪学历。要彻底纠正唯文凭是重,唯文凭是用的用人倾向,要重用那些刻苦学习、勤奋努力、真才实学的人。对于搞文凭腐败的人,要予以查处。对于学历与学力不相符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在学力上尽快提高,予以正确的导向。同时,要从制度和立法上加强对考试和文凭的严格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文凭腐败问题。□赵万玉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8-25

学历、学力

  学历、学力,读音相同,实际上说的是两回事。

  学历是指学习的经历,具体地指曾在哪类哪级学校毕业或肄业。

  学力是指学问的深浅。

  它们的含义各异,但极易被混淆、错用。例如:

  “高小毕业或有同等学历的,均可报名投考。”

  “他尽管没有什么学力,但是经过刻苦努力,自学成材,学历却很深。”

  第一句里的“学历”,应该是“学力”。同等学力,指学问达到同等毕业生水平。

  第二句里的“学历”和“学力”都用错了,“学力”应该是“学历”,是指“文凭”,而“学历”应该是“学力”,是指实际的学问。

选自:《咬文嚼字200例》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8-25

“学历”并非“学力”

  蔡忠辉

  前几天,写了一篇《招聘是一门学问》的短文,朋友来电说很有针对性,并向笔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一本科生和一专科生同时被某公司录用。试用三个月后定级,专科生高本科生一级。本科生不服。问老总:“我本科毕业,怎么比专科低?”老总回答道:“你们有两个不一样。一个是‘学历’,你学历比他高,这是事实;另一个是‘学力’,他的学力比你深,试用期间,他对公司的贡献比你大,这也是事实。”本科生欲辩却无言。

  这位老总“重学历更重能力”的人才价值取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今像这样看待学历的人似乎并不多见。不信翻翻那些招聘启事,或打开网络上网看看那些求才告示,几乎都把高学历当作必备条件。有句顺口溜道:“硕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专科没人要。”没人把“学力”当回事。这种导向,难免不使人们在“学历”和“学力”的价值取向上往“学历”倾斜,大都着眼那个本本,唯高学历是图。一些学校也降格以求,大办高层次“学历班”或“研究生班”之类的教育。结果没几天就有成批成批原来学历并不高的人,摇身一变成了“高学历者”,长此以往,社会所需人才的整体学力不降低才怪呢?笔者这里绝没有替学历低辩护,而反对高学历的意思,只是说学力才见真功夫,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要力求做到“学历”与“学力”相当,才算是合格的。所谓“硕士满街走”,细细品味,其深层含义并非指数量多,乃是“学力”功夫不到家。实际上,反映学习经历的学历,只能说明过去,而反映学习功力的学力,却指向未来。那位老总对学历的考察只看三个月,而那位本科生的机会有的是,只要扔掉曾经有过的包袱,在功力上多用气力,孜孜不倦,前途一定无量。

湄洲日报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