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遺址】亦作“遺阯”。指年久被毁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唐刘禹锡《山阳城赋》序:“山陽故城,遺址數雉,四百之運,終於此墟。”宋梅尧臣《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舊池堙猶窳,遺址巋不平。”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京師廣安門内慈仁寺,乃古雙松寺遺阯。”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北磨石岔一条小溪旁边,有一座茅棚的遗址。”
【遺阯】见“遺址”。
【遺趾】1.犹遗迹。《宋史·隐逸传·张愈》:“有峯千仞,有溪數曲,廣成遺趾,吴興高躅。”元袁桷《次韵瑾子过梁山泺三十韵》:“飄飄愧陳人,歷歷見遺趾。”参见“遺迹”。2.同“遺址”。明陈宏绪《寒夜录》卷中:“吴彩鸞仙蹟在吾郡紫極宫,今寫韻軒其遺趾也。”清厉鹗《元西天元兴寺钟题名跋》:“五寺又遞湮矣,今遺趾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