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93阅读
  • 0回复

在叶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叶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4-05-03
在叶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叶公
                          
    叶公其人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庄王后裔,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戍之子,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约生于公元前529年。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叶县旧县乡)为尹,故史称叶公。
    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其父沈尹戍在吴楚之战中屡立战功。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叶公到了叶地之后,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并制定出了修建东西二陂的工程计划,发动叶邑百姓开工兴建。西陂主要用于拦洪,东陂主要用于蓄水。据《水经注》记载,“陂东西十里,南北七里”,可见其工程之大,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东西二陂的修建,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现在,东西二陂遗迹尚存,还在为当地农业灌溉发挥作用。另外,被后人称为“召父”的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和被称为“杜母”的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都是在借鉴叶公治理澧河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而在南阳兴修水利,取得卓越成绩,并深受百姓爱戴的。
    公元前489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专程到叶地拜访叶公,希望能得到叶公的重用。孔子在叶期间,多次和叶公谈论为政之道。叶公和孔子就何谓忠诚的为人标准进行讨论,叶公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却不以为然地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叶公提出的具有法治色彩的治国理念,比提出“法后王”主张的荀子和提出“严刑峻法”、“以法治国”的商鞅、韩非至少早一二百年。由于叶公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一天,他便向孔子的弟子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即责怪子路说:“汝奚不对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因二人观点不一致,孔子的叶邑之行并未取得所期望的结果。于是他很快离叶北返。孔子的门人大为不满。后来,一些儒士借用叶公喜欢画龙的故事杜撰了“叶公好龙”的寓言,把叶公喻为伪君子。
    公元前479年,身居吴楚边境的重臣白公胜在楚国都城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并劫持惠王欲自立,楚国一时战云密布。消息传到叶邑,叶公不顾自己年纪已大,决心从叶地起兵平息叛乱。原来被白公胜召去参与叛乱的将领见叶公的军队人强马壮,军纪严明,纷纷阵前倒戈,一起杀入城中。叶公救出惠王,收拾残局,重整朝纲,被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在楚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公元前475年,是中国历史上春秋与战国分界的年份。此时的叶公,感到年轻一代朝气蓬勃,如果把权力交给他们,会更有利于楚国兴旺。于是他毅然把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把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然后,叶公回到叶地,安度晚年。
    叶公以一生的行动,表达了对百姓的爱及对国家的忠,赢得了世人的敬慕。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海内外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这一成语家喻户晓,说的是叶公非常喜欢龙,他住的房子墙上画着龙,睡的床上刻着龙,房梁上也雕着龙。叶公爱龙崇龙的举动被天龙知道了,天龙备受感动,前来拜访。一日,天龙摇着尾巴从天而降,来到了叶公家里,从窗户伸头向里屋探望。真龙的突然光顾,吓得叶公面如土色,拔腿就跑,露出他爱假龙、怕真龙的马脚。语出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后来“叶公好龙”就用来讽刺那些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的人。
            
    叶公蒙垢
    无疑,“叶公好龙”的故事给“叶公子高”带来了灾难。因此,许多史学专家呼吁,要正确地评价“叶公子高”,有必要对刘向编造的“叶公好龙”的故事进行剖析。
    孔子活着的时候,他的学说不为统治者重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他开始大红大紫以至被尊为至圣,他的学说也被后世儒士不断完善。对他游叶时不愉快的经历,他的徒子徒孙们一直耿耿于怀。汉儒刘向《新序》上的一段话,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出了一口闷气,这就是寓言“叶公好龙”。其实“叶公好龙”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个故事,并没有经过严格考证。出于对古籍和历史的尊重,在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新序》、《说苑》等书中,也编录保留了关于叶公的部分积极内容。但是,在“直躬”问题上,处于“独尊儒术”文化氛围中的刘向,采取了与众儒同流的态度,不惜歪曲孔子游叶的历史,在《新序》中杜撰了一个“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塑造了一个口是心非的艺术人物形象,为孔子鸣“不平”。
    现在,我们对照孔子游叶活动,这则寓言可以这样理解:人们都知道叶公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真正的孔圣人慕名而至你却不敢接纳,你并不是真正爱才的人啊。
    采访中,叶县政协文史委的符春禄笑着对记者说:“因为出过这样一位闻名遐迩的人物,叶县也随之提高了知名度。若非‘叶公好龙’出了名,恐怕外地人知道叶县的寥寥无几。”不过,符春禄也称,因为历史原因,许多人心目中的叶公形象与历史上的叶公真人不符,我们有责任还其“庐山真面目”。
    关于“叶公好龙”的故事,郑州大学教授、博士安国楼撰文说:“这则传说经刘向《新序》记载后,广为流传,一直至今,其真假自不必多说,世间所谓的‘龙’压根儿就不存在,何以言真假。而对叶县来说,这则传说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真假,而在于它浓重的富有戏剧性的远古文化内涵,其实是一种精神凝结的象征。”
    对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建魁也曾说过:“在书画界,一个名家喜欢写什么、画什么乃至雕刻什么,并不等于他在现实生活中喜欢什么。如果一个画虎名家突然见到一只真老虎横于面前,恐怕也会吓得魂不附体的。”
    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张发欣对记者说:“由于‘叶公好龙’的缘故,海内外许多叶公后裔无法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始祖,海内外许多叶县籍人氏无法自豪地介绍自己与‘叶公同乡’。叶县籍的平顶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卫民,曾请一著名篆刻家治‘叶公同乡’印,篆刻家听后很不以为然,认为与‘叶公好龙’的主人连在一起有失雅操。后来王卫民向我提到这件事时,我感到很不是滋味。每个叶县人,每个叶公后裔,在向别人详细介绍自己的祖籍或始祖时,或许都会碰到类似的尴尬,因此,都有尽快为叶公正名的责任和义务。”

    叶公故里
    叶县作为叶公文化的发祥地,被历代文人所关注,如今叶县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叶公的“痕迹”。近日,记者随同市邮政局、叶县邮政局及叶县县委宣传部和叶县政协、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同志进行了探访。
    玩龙仙台遗址。研究叶公的专家说,从历史的角度看,叶公喜爱龙很可能是事实。荆楚之地本来就有崇龙的风尚。据《淮南子·泰族训》载,那时楚国宫中就有“九龙之钟”的陈设,被视为宫中珍宝,待吴军入郢时为伍子胥所毁。今日叶县仍有玩龙仙台遗址,为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吟颂。
    东西二陂。叶公带领当地百姓修建了东西二陂,使百姓免受洪涝之苦,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开我国小流域治理之先河,比西门豹、李冰都要早。如今遗址尚存,名为旧县乡南水城、北水城,从叶县县城乘车往南大约20分钟路程。
    孔子与叶公论政处遗址。孔子在叶期间,叶公非常高兴地请教孔子:怎样才能把国家政事处理好?孔子答曰:“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子路》中载:“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韩非子·难三》:“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政在悦者近而来远。”《论语·子路》还专门记述了叶公向孔子虚心求教,而双方在对正直人的标准上产生了分歧。以上情况可知,孔子游叶、叶公问政在当地有很大影响,至今还保留有许多传说遗迹,如在叶县旧县乡刘秀庙内有“叶公问政处”、“问政门”石碑。
    叶公陵园。清光绪《叶县志》载:叶“故城在县南三十里,今旧县镇,春秋时沈诸梁邑也。”在今叶县旧县乡西北1.5公里澧水之滨建有叶公墓,现已辟为叶公陵园,每年清明前后,海内外叶姓同胞纷纷到叶县寻根祭祖。
    诸梁寨。旧县乡的东北有个村叫沈湾,原来叫诸梁寨。相传为沈诸梁后裔之一支,因而叶县自古就有沈叶一家,互不通婚之说。
    
     (本报记者田秀忠)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