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033阅读
  • 3回复

【发奋读书】还是【发愤读书】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七宝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0-02-03
(2010-02-03 16:24:30)   晓雅 语文周报(358476118)
发奋读书 还是发愤读书啊  

“发奋”和“发愤”读音相同,意思也相近。了解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对正确使用这两个词非常必要。

先看“奋”与“愤”,“奋”在繁体字当中是个形声字,形旁是“隹”,和鸟有关。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如“奋飞”。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如奋斗、兴奋、勤奋、奋不顾身等。

“愤”也是形声字,形旁是心,和人的心情有关,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如气愤、愤愤不平等。

再看“发奋”和“发愤”。

二者意义有别。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

二者范围有别。“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

二者功能有别。“发奋”可以说“奋发”。如“发奋努力”可以说“奋发努力”,“发奋图强”可以说“奋发图强”。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需要区分两个成语的意义。发奋图强和发愤图强,两个都有“谋求自强”之义。前一个指振作精神,奋力自强;后一个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一个侧重于“振作精神”,一个侧重于“下定决心”,侧重点有所不同。

摘自:结识语文网站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10-09
中国大百科全书》收条目“发愤说”,释文为:中国古代关于优秀作品产生原因的一种说法。亦称孤愤说。屈原《惜诵》有“发愤以抒情”;《淮南子·训齐俗》也有“愤于中而形于外”。司马迁继承了这些说法,并根据自己的切身遭遇,提出了发愤说。司马迁认为,历史上的优秀作品,都是由于作者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到重大不幸,“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发愤之所为作”(《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版:
唐寅】…… 出身卑微商贩之家,早年发愤读书,弘治十一年(1498)得中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解元。……
【寇准】……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十九岁登进士第,当了一个时期地方官后即被召入朝任职,以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赵炅器重。……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冯子和】…… 他痛感艺人没有文化之苦,发愤读书,在夏月珊的支持下,边演戏边在育才公学学习,研习英语、西洋歌曲和钢琴等。……
【寇準】……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发愤读书,19岁中进士第,出任巴东(今属湖北)知县。……
【唐寅】…… 出身商贩之家,早年发愤读书,弘治十一年(1498)得中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解元。……
【《诗经通论》】…… 姚际恒,字立方(一说字善夫),号首源,长期寓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康熙诸生。少时发奋读书,潜心百家,后专事经学,晚年成《九经通论》。……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5-11-12
参见【发愤】【发奋】,见:http://www.jiaodui.com/bbs/read.php?tid=19814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5-12-19
台湾《国语辞典》:
【反思】fǎn sī  自我檢討、反省。如:「他反思自己終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深感慚愧,便立志發奮讀書。」
【好事】hǎo shì  ① 喜慶之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小姪為此發奮讀書,指望完成好事。豈知宅上忽然另許了人家。」……
【蘇秦刺股】sū qín cì gǔ  戰國時蘇秦未被秦王錄用,回家受到家人冷落,因而發奮讀書,打瞌睡時即用錐刺大腿,苦讀多年有成。見《戰國策·秦策一》。後以蘇秦刺股比喻發憤苦讀。《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第一折》:「笑煞我也蘇秦刺股,嘆煞我也孔子絕糧。」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