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087阅读
  • 77回复

校对的待遇真的只有那么低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iuning0125z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07-06-14
校对待遇低不容忽视啊!!!
离线jiaojian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08-10-09

这个帖子还在?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08-11-19
宛 芸:水平最高的人才可以做校对
  "水平最高的人才可以做校对"--面对校对的现状,这样的提法简直就是谬论。
  现实中对于校对的选用没有提出太高要求,校对的实际待遇往往也不高。在出版行业中怎么可能是"水平最高的人才可以做校对"呢?
因为不是水平最高的人在做校对,所以,出版物质量难以保证。
  依笔者愚见,若想提高和保证出版物编校质量,就要把水平最高的人放在质量把关的关键位置,放在最后的环节。"三校一读"是校对的基本制度,这是用校次来保证出版物质量。无疑,通过增加校对次数是可以提高文字编校质量。但是如果不是高水平的人在校对的岗位上,恐怕单纯增加校次也是难以确保质量的。高水平的校对可以在一次的校读中发现问题,低水平的校对多看三遍也不一定看出问题。因此,从工作绩效的角度考虑,为了高效率、高质量,我们也应该把最高水平的人放在校对的位置上。
  南怀瑾先生就说:"最好做校对的人比写文章的人水平高一点才行。"(《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 --南怀瑾先生演讲录》,见《校对之友》2007年51期)为什么校对要比作者水平 "高"一点?因为只有比作者水平还要高,才能发现作者的不足,修正作者的错误。校对面对经过编辑加工的文稿,在印刷前的最后关头把关,这实际上意味着这最后的把关人水平要在编辑之上。因此,只有水平最高的人才能做校对,才能出效益。
  报社中记者、编辑、校对的组合也造成了这样的心理依赖,"记者后面有编辑,编辑后面有校对,难免有点侥幸心理。"(见老树临风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6c64901008bhl.html)这种依赖心理就是依赖最后的校对,有校对在后面把关。当现实也把校对放在责任最重的位置上,为什么校对人员不用最有才、最能干的人?校对的待遇为什么不是最高的?南怀瑾先生还说了"商务印书馆号称'商务的书出来,有人找出来一个错字,任罚五元银大洋。'他们为什么没有错字?商务印书馆请了很多前清遗老学问好的来校对。……商务印书馆不大请青年校对的。"这说明,要想出版物质量高,不出错,就要把学问好的人请来做校对。
  把学问好的人请来做校对,就应该付出较高的报酬,给予公正的待遇。例如著名出版机构中华书局,曾经请瞿兑之做校对,在特殊的年代,瞿兑之虽然连署名权也没有,但是得到的报酬却不低。(详见《一个没有署名权的校对曾经获得的报酬》http://www.jiaodui.net/bbs/ShowPost.asp?ThreadID=543)。
  如今在校对岗位上为什么留不住人才?为什么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做校对?为什么做校对的人没有自豪感?难道不应该追问一下制度吗?姑且不论那些在出版中根本不设校对环节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在现有的校对制度上,对于校对的选用和给予的待遇,以及其他不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可以说直接导致校对效率低下这样的结果,也导致出版物编校质量难以提高。
  水平最高的人才可以做校对,把水平最高的人留在校对岗位上,能做到这一点,出版物质量的提高才会成为现实。
  宛 芸 jiangchouyuan@163.com 2008年3月28日 11:50
  附:
  一个没有署名权的校对曾经获得的报酬
  宛芸
  黄苗子在《人文琐屑》(责任编辑黄大刚,三联书店2006年8月出版)一书中有一篇短文《文人落水》,写到瞿兑之。
  瞿兑之何许人也?有资料这样介绍瞿兑之:瞿兑之,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现代文史学者、画家,世家出身。其父瞿鸿禨为清季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其岳母是曾国藩之女曾纪芬。他是近代著名文学家与学者王闿运(号湘绮)的入室弟子。其后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复旦大学接受过现代新式教育。他阅历丰富,曾任北洋政府顾维钧内阁的国务院秘书长、编译馆馆长、河北省政府秘书长等职,又曾以教授身份在南开大学、燕京大学等名校执教。瞿兑之学问渊博,精研文史,于职官、方志等学有深湛研究,尤精掌故。著有《人物风俗制度丛谈》、《中国骈文概论》、《方志考稿》、《汪辉祖传述》、《李白集校注》、《刘禹锡集笺注》等。1949年以后,长期寓居沪上,以著述为业。
  黄苗子文中提到瞿兑之1949年之后的生活,说:"蛰居上海一小楼,有一老妈子做伴,因为才思明敏,一目十行,所以中华书局请他点校古籍,其他书店亦有请他帮忙的,但多不刊用他的名字,月入可三四百元,在当时也就很可观了。"这表明,1949年之后,瞿兑之也无法以著述为业了。他只是以校对为业,而且是不能留名的校对。好在书局付给的校对费还不算低。在大学讲师工资80元的时代,在工人工资18元-36元的时代,他的校对费是讲师的4-5倍,工人的10-20倍。相当于时下月入8500-10000元,也还算上天给他的一点点公平。如果按照现在施行的校对规程最高付酬标准千字5元计算,老先生每天至少要校对5.7万字。这是不可能的。反之,只能说,当时的校对费实在是太高了,至少是现在最高标准千字5元的四倍。
  顺便说一句,黄苗子在文中说瞿兑之是瞿鸿禨的孙子,是不对的。瞿兑之是瞿鸿禨的幼子。

http://www.jiaodui.net/magazine/2008/013.html#MAILLISTDOC3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08-11-19
校对的月工资应是:8500-10000元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08-11-19
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要掌握语言文字工作法规、规范,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应对语言文字工作法规、规范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内容是要掌握的,这样才能提高刊物的编校质量,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切实提高编校质量。


相关语言文字工作法规、规范如下:
(来源:李南生校对工作室)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新闻出版总署)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
统战宣传报道中应严格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文摘)(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统战部网站 《统战知识》)
关于征求《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修订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新闻出版总署)
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中国版协校对工作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国家语委异形词研究课题组、《咬文嚼字》编委会)
关于转发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标准地名的通知(民政部)
已制定发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明细表如何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2002年11月修订)(文摘)(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统战部网站 《统战知识》)
图书书名页(国家标准)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教育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标准规范(新闻出版署)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国家教委办公厅)
转发《关于校对工作的两个建议》的通知(附:《关于加强校对工作实施<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新闻出版署)
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新闻出版署)
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全国报纸编校质量评委会)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闻出版署)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
社会科学期刊评分原则和方法、社会科学期刊政治质量标准评估办法(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信息文摘类(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外语教学辅导类(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教育教学类(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综合文化生活类(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文学艺术类(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时事政治类(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工作指导类(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学术理论类(新闻出版署)
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新闻出版署)
《报纸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细则(试行)(新闻出版署)
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新闻出版署)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国家标准)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
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附: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简化字总表》说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简化字总表(第一表)
简化字总表(第二表)
简化字总表(第三表)
简化字总表(附 录)
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及其说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
关于颁发《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通知(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
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已废止,供参考)(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离线阿玛尼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08-12-25
兼职校对也不能这么低吧?还要人活吗?
生:(摇头晃脑背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怒而掴之)看你究竟是知也不知?!
离线天空海阔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10-02-02
好像很久没人发帖了,不知现在校对的待遇怎么样了,各位大大说一下自己那里的情况吧。我现在的校对工资是1600左右,计件。
离线书剑庄主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10-03-03
我们现在待遇好了一点,一般有1500左右,但也只是正式工的一半左右。我做了11年,无论你工作多么出色,要想转为正式工难上加难哦。请问各位哪里可以找到需要校对的兼职吗?
离线Phoenix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10-03-06
我们这里也是计件,每千字0.5元。
离线cpen98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10-03-07
我不是校对,但是看到你们的待遇真是为你们愤怒。
离线小笨象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10-03-09
我即将加入校对行列~~看了楼上各位发言,觉得好恐怖啊~~
离线一心一意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10-03-09
确实太低了。
离线蔷筱茨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0-04-12
我还准备投简历去应聘校对的呢,看来我又要慎重考虑了。
离线一米阳光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0-05-04
虽然学过的,干过的都是财务。但是喜欢文字,自己又写不出书。现今正在各个招聘网上找校对的工作呢。只是觉得这个工作跟文字息息相关,既有书读又有钱赚了,只是看样子前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光明啊!
离线阿玛尼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0-07-20
如果真的校对水平不错,在北京,应该还是可以拿到高一点的待遇的。
生:(摇头晃脑背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怒而掴之)看你究竟是知也不知?!
离线阿玛尼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11-07-29
回 43楼(echo) 的帖子
校对也是有区分的,折校(重点校异同)、读校(重点校是非),这是最大的区别,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目前很多人对于校对的认识,停留于折校方面,所以会肤浅地认为校对很简单,是人都可以做,实际上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别说是高中生,初中甚至小学学历的都有做校对的,当然,只是折校而已。
北京的私营公司给折校的价格是0.3-0.8元/页(16开),累死累活也就能挣一两千而已。
生:(摇头晃脑背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怒而掴之)看你究竟是知也不知?!
离线阿玛尼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11-07-29
要做好校对,首要的还是校对水平,只要水平达到了,提高些要求出版单位是会认可的。
生:(摇头晃脑背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怒而掴之)看你究竟是知也不知?!
离线江涵秋影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12-04-01
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一家地市级日报社专职校对。去年拿到手的各种五花八门的钱,包括每月工资、奖金、补贴、过节费、年终奖、困难补助,不含保险,不含饭卡补助,不含个税,不含非消费卡等非现金性福利,差不多是36000多,折合到每月,应该是3000+。在国内算是中等偏下,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晚上五六点上班—九十点钟下班是常态)、工作量(两三个版)、工作氛围和环境(轻松自由,出错基本也不扣钱)算是挺高的了。
校对基本情况:旗下三报一网,三报各自有7-9名不等校对,网站无,另广告部有自聘校对名,工作量大,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基本不享受社聘人员待遇。
社聘待遇:签定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年终进行考核。
工作时间:一律实行双休。做五休二,小长假不休息,春节和国庆节根据报纸休刊天数结合校对排班、及换班定,五六天到十来天不等。但是日报没有。享受年休假,
其他福利:
1.享受旅游券(2年2000、3年2500、4年3000、5年及以上3500)、女职工享受妇女节外出旅游;
2.工龄满两年后,享受免费体检一次(男500元、女530元),每两年一轮;
3.饭卡每月补助200元;遇重大事件、端午、中秋、记者节、春节或者另发过节费三五百元—1000元,及聚餐。
4.逢员工生日,当天会送鲜花及200元消费卡。
5.不定期部门也会组织旅游、聚餐等活动,发放超市卡等,与报社行为无关
6.7-9月发放高温补贴800元;
7.每年年底发放年休假奖金,1-10年3000元,10-20年7000元,20年以上12000元;
工资待遇:每月正常工资1800元+工龄补贴+职称补贴(当然,你得有才行)+保险金+200元饭补(打进饭卡内)—保险个人承担部分—出现差错扣罚部分(基本形同虚设,没见真有人被扣过,我去年两次被通报,一次版名弄错,本是社会错成天下,被扣20元,一次封底一篇娱乐新闻稿件最后一段漏了个句号,被扣罚5元,实际都没有扣,说说而已了)
年终奖:员工撰写上一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考核,领导进行考核,分A(优秀)、B(基本合格)、C(合格)、D(不合格)四档,对应奖金为7000元、5000元、3000元、0元。
工作时间:上班不打卡,不签到,管理比较松散、自由,原则上晚上五六点—10点半,重大事件、突发新闻、特殊情况延迟至11点12点,但是此类情况不经常发生,最晚不过1点多。根据版面情况偶有下午甚至上午(比如特刊、专题策划等)来上班的。如果要开会,也会白天来参加的,总体上不多。
工作量:根据排班,每人每天2-4个版面不等,我们是加长型报纸。4个不多见,一般是两三个,遇到整版广告,甚至少至1个;我们报纸的软文版(4-5个/天/期)已经被广告部拿过去了,由他们聘请的专职校对完成。
工作环境:照排室就在我们校对室隔壁,每人一张办公桌、椅,上班期间真正用来干活的时间估计连一半都不到。可以聊天、喝茶、看报纸、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上网、看书看报、吃东西,做一切想做的事情。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