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34阅读
  • 10回复

【欲辨已忘言】【欲辩已忘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0-04-16
帕图斯(82225354)  15:43:50
请教:欲辨已忘言。“辩”还是“辨”?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4-16
、純蓝色<l308963855@qq.com>  15:44:38
辩吧
dlld(1141407907)  15:44:59
会不会是通甲字啊
安然(376240221)  15:45:14

dlld(1141407907)  15:45:41
是分辨还是辩解?
安然(376240221)  15:45:56
辩解
dlld(1141407907)  15:46:33

、純蓝色<l308963855@qq.com>  15:46:43
从“已忘言”可以看出
应该是用“辩”

dlld(1141407907)  15:47:16
有道理
帕图斯(82225354)  15:48:11
古汉语中这两个字都有吗?有熟悉古汉字的吗?
dlld(1141407907)  15:48:31
是在古文中嘛
dlld(1141407907)  15:48:47
那就要通过意思来理解了
帕图斯(82225354)  15:49:27
这句诗直译起来也很模糊
dlld(1141407907)  15:50:27
全文
dlld(1141407907)  15:50:54
通常情况下应该尊重原稿
dlld(1141407907)  15:51:10
只有在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才有必要改
、純蓝色<l308963855@qq.com>  15:52:26
古文不是很熟悉。

不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中,“辩”通“辨”。

帕图斯(82225354)  15:52:54
是啊,尊重原稿是一条容易忽视的编校原则。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鹿子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4-16
古文今用时,有时也会弃用通假前的字
我支持用“辩”
离线凉风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4-16
应为辨,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但注释里也说明了:一作辩
按合理性,应为辨。建议用这个。如原稿为辩,那么要么笔误,要么通假。
认为是辩的朋友,可能是受了后面的言的影响。但前后联系一看,就知道用辩讲不通的。
像其他普通人一样普通地生活......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4-16
晓钟(363477807)  16:23:44
教材中用的是“辨”,比较认同教材中用法。所谓忘言,应该并非指辩论中忘记说什么,而是想要对所感(即前面的“此中有真意”)有所辨别、表述。
晓钟(363477807)  16:37:19
陶渊明此诗(《饮酒(其五)》收入人教版初中教材八年级下册,所用就是“欲辨已忘言”。【12群】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4-16
死猪vs开水(41061642)  16:16:36
欲辨已忘言。“辩”还是“辨”
谁有书,帮查一下
阿紫(1086029)  16:18:04

死猪vs开水(41061642)  16:18:31
要出处
candyあおい(56317845)  16:20:33
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陶渊明集》卷三《饮酒二十首》第89页
死猪vs开水(41061642)  16:20:44
是辨吗
candyあおい(56317845)  16:21:14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清秋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4-16
离线赵红宙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4-16
1.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就是辨。
2.我在汉语大词典上诗词篇查到的也是辨。
3.原句“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这句话的解析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根据义项来看也应该是“辨”。
离线a12xd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4-16
严格上来说用“辨”。古代大多用“辨”。

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商君书·更法》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上》
这里辨都是通“辨”的。


“辩”士由“辨”演化出来的,“辨"是"辩"的根源。“辩”比“辨”。更符合现代的生活。
如果在古文里用“辨”比用“辩”更专业一些。
长期接网络零活(文字录入,校对,组稿,改稿,留言,评论,投票,论坛秩序,群客服,管理,群秩序, 店铺上货,发货,店铺客服,名片设计,印刷)
离线辰金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4-16
应该用“辨”,前一句是“此中有真意”,从前后承接看需用辨别的辨,即使后面有个“言”字,也不要受其影响,辨别事物或其他,难道辨完就结束了么?也需要表达出来,或说出或写出,不能尽停留在辨的层面,对吧,此处的辨正是“表达出来”的意思,而不是陶渊明要与谁谁辩论,与“可意会不可言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5-12-24
台湾《国语辞典》:
【辨】biàn  [動] ① 分別、判別。如:「辨別」、「分辨」、「明辨是非」、「雌雄莫辨」。《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耳辨音聲清濁。」唐·杜甫〈秋雨歎〉三首之二:「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② 爭論是非曲直。通「辯」。《戰國策·趙策三》:「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晉·陶淵明〈飲酒詩〉二〇首之五:「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忘言】wàng yán  不藉言語而心領神會。《晉書·卷四三·山濤傳》:「後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晉·陶淵明〈飲酒〉詩二〇首之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