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言不由衷】谓说话不是出于内心,心口不一。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杨伯峻注:“人言爲信,中同衷。”《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正月》“自是澤不復與府中謀議”注引宋汪伯彦《建炎中兴日历》:“王語伯彦等曰:‘宗澤渡河,方到趣行,言不由衷。’”清龚自珍《对策》:“進身之始,言不由衷。”孙犁《秀露集·关于诗》:“不合情理的,言不由衷的,没有现实根据的夸张,只能使诗格降低。”亦作“言不由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實相告:此言不由中,轉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復憶之也。”
【言不由中】见“言不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