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杜衡】亦作“杜蘅”。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江南之杜蘅兮色以陳,願使黄鵠兮報佳人。”唐皮日休《九讽·见逐》:“彼茨菉之叢穢兮,固不能讓乎杜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苏颂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條,即《爾雅》所謂土鹵者也。杜若,即《廣雅》所謂楚衡者也。其類自别,古人多相雜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離騷》云:‘雜杜衡與芳芷。’王逸輩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清周亮工《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緒,芳洲失杜蘅。”参见“杜若”。2.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蘇恭曰:‘杜衡葉似葵,形似馬蹄,故俗名馬蹄香。’蘇頌曰:‘《爾雅》杜又名土鹵,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郭璞注云,似葵,當是杜衡也。’”
【杜蘅】见“杜衡”。
台湾《国语辞典》:
【杜蘅】dù héng 植物名。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有地下根莖,葉呈心臟形,有長葉柄,葉面有白斑。冬至春天開暗紫色小花。如:「杜蘅產於中國浙江省,可供觀賞及藥用。」或稱為「杜衡」。
【杜衡】(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