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譬如”是这样解释的:比如。表面看来,“譬如”与“比如”读音相仿,词义相近,注释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究其原因,“譬如”一词重在“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容易明了的甲事物来说明不易明了的乙事物,从而使乙事物这个被说明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其中甲事物是喻体,乙事物通常是本体,且甲与乙的内在特性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实,“譬如”的这种用法,在我们熟悉的经典例文中都能得到见证,例如,《吕氏春秋·察今》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的说法,这里就是用良医治病用药的千变万化,来说明时代不同了,法令制度也要相应发生改变的道理。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是用形象可感的朝露来比喻青春易逝的人生;此外,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也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事实上这里也是通过打比方说明社会形势变了,对于转换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性。以上三个句子,实际上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譬如”在句中充当了比喻词。由此看来,把“譬如”一词释解为“好像、就像”似乎更为妥当一些。而“比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举例时的发端语”,它大多数时候是对某个结论或判断,举出实例予以证实和说明,词义与“例如”相当,显然这同打比方的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由此看来,我们在对词语释义的时候,用一个意义与之相近的词来解释另一个词,这虽然是很常见的现象,但这两个词在内涵和外延上至少要基本一致,否则就会释义牵强造成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