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语辞典》:
【戚戚】qī qī ① 相親。《詩經·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文選·曹植·求通親表》:「退省諸王,常有戚戚具爾之心。」② 憂懼。《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③ 內心有所感動的樣子。《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老殘遊記·第二回》:「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焉】yān …… [助] ① 語氣詞,置句末:(1) 表示肯定。相當於「也」、「矣」。唐·柳宗元〈封建論〉:「夫假物者必爭,爭而不已,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焉。」(2) 表示疑問。相當於「耶」、「呢」。《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3) 表示感嘆。相當於「啊」。《史記·卷一〇二·張釋之傳》:「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椁,又何戚焉!」② 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相當於「然」、「樣子」。如:「與我心有戚戚焉。」《書經·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