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隱喻】1.暗中寄寓讽喻之意。夏曾佑《小说原理》:“小説始見《漢書·藝文志》,書雖散佚,以魏晉間之小説例之,想亦收拾遺文,隱喻託諷,不指一人一事言之,皆子史之支流也。”2.指言外之意。端木蕻良《遥远的风沙》:“他怕这‘算账’两字的隐喻,就是绑票,勒索,或结果性命。”3.修辞手法比喻的一种。又称暗喻。其构成方式是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喻词“如”、“像”之类,而是用“是”、“成为”等动词来联系,有时连动词也不用,如:花的海洋;落后和贫困这两座大山。
【暗喻】1.修辞用语。常用“是”、“成了”等联系本体、喻体,表示相等关系的一种修辞格。2.暗中晓示。《新民晚报》1987.4.24:“韩兄,你说说看,一个朴素端庄、眉清目秀、笑脸迎人的村姑比之珠围翠绕、体态风骚、自视甚高的阔太,究竟哪个更可爱呢?我完全明白他在暗喻什么,只是会心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