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文1[wén ㄨㄣˊ]
[《廣韻》無分切,平文,微。]
1.彩色交错。亦指彩色交错的图形。《易·繫辞下》:“物相雜,故曰文。”韩康伯注:“剛柔交錯,玄黄錯雜。”《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亂。”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十二》:“異色成彩之謂文,一色昭著之謂章。”2.纹理;花纹。《左传·隐公元年》:“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史记·平準书》:“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圜之,其文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縣有龍泉,出允街谷,泉眼之中,水文成交龍。”唐李峤《宝剑篇》:“背上名爲萬年字,胸前點作七星文。”3.字,文字。《左传·昭公元年》:“於文皿蟲爲蠱。”杜预注:“文,字也。”唐张九龄《敕岁初处公》:“我玄元皇帝著《道德經》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梁启超《爱国论》:“﹝香港﹞堂中生徒,並漢文而不能通焉。”4.谓刺画文字或花纹。唐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予觀僧之徒所以經於石,文於碑,蓋欲相與爲不朽計。”宋吴曾《能改斋漫者·记事二》:“司馬文正公言:‘契丹之法……民爲盜者,一犯文其腕爲賊字,再犯文其臂,三犯文其肘,四犯文其肩,五犯則斬。’”《水浒传》第十一回:“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明史·郭子兴传》:“太祖手書子興事迹,命太常丞張來儀文其碑。”5.文章。《汉书·贾谊传》:“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宋王安石《上张太博书》之一:“夫文者,言乎志者也。”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例如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6.南北朝时,专指韵文。与散文相对。《宋书·颜竣传》:“太祖問延之:‘卿諸子誰有卿風?’對曰:‘竣得臣筆,測得臣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爲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7.撰写文章。唐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其一碑,僧之徒思得名聲人文其事以自廣。”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四代師字公弼……俾予文之。”元刘祁《归潜志》卷六:“麻知幾九疇與之善,使子和論説其術,因爲文之。”8.文辞,词句。《国语·楚语上》:“若是而不從,動而不悛,則文詠物以行之。”韦昭注:“文,文辭也……謂文辭風託事物以動行也。”唐柳宗元《非〈国语〉上·荀息》:“吾言《春秋》之情,而子徵其文,不亦外乎?”清恽敬《读〈张耳陈馀列传〉》:“古之作史者,辯於物,析於事,慎於文。”9.指文字记载。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壓角’之來,莫究其始,《開元禮》及累朝典故,並無其文。”宋欧阳修《仙草》诗:“仙書已怪妄,此事况無文。”10.文才,才华。汉刘向《列女传·齐孤逐女》:“談國之政,亦甚有文。”唐韩愈《石鼎联句》序:“見其老,頗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三相女》:“蔡卞妻,亦安石女,有文。”11.谓有文才,有才华。唐刘长卿《哭魏兼遂》诗:“艱危貧且共,少小秀而文。”唐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公之子男四人……皆好學而文。”12.有文彩,华丽。与“质”或“野”相对。《论语·颜渊》:“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爲?”唐姚合《寄旧山隐者》诗:“我性本朴直,詞理安得文。”金王若虚《〈新唐书〉辨中》:“《李光弼傳》云,史思明攻太原,使卒于城下仰而侮駡。光弼令穿地道擒之。新史改爲‘隧地’,固簡而文,然‘隧’字作得暗地道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五:“其倉務要宏敞堅固,可垂百年。蓋藏之計寧廣毋狹,寧質毋文。”13.柔和,不猛烈。《国语·楚语下》:“天事武,地事文。”韦昭注:“地質柔順,故文。”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又九轉之丹者,封塗之以土,金中糠火,先文後武。”参见“文火”。14.指锦绣等织物。《书·禹贡》:“厥篚織文。”孔传:“織文,錦綺之屬。”《楚辞·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王逸注:“文謂綺繡也。”15.指礼乐制度。《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朱熹集注:“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唐韩愈《请迁玄宗庙议》:“國朝九廟之制,法周之文。”宋苏舜钦《感兴》诗之一:“孝元酌前文,一旦悉除去。”章炳麟《文学总略》:“孔子稱堯舜‘焕乎其有文章’,蓋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車輿衣服宫室飲食嫁取喪祭之分,謂之文;八風從律,百度得數,謂之章。”16.指礼节仪式。《荀子·礼论》:“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杨倞注:“文謂禮物威儀也。”《史记·高祖本纪论》:“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裴駰集解引郑玄曰:“文,尊卑之差也。”《汉书·地理志下》:“﹝魯俗﹞喪祭之禮文備實寡。”17.指鼓乐。《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郑玄注:“文謂鼓也,武謂金也。”18.泛指曲调。《礼记·乐记》:“樂者,異文合愛者也。”孔颖达疏:“宫商别調是異文。”《荀子·乐论》:“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飾節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19.指表现形式;外表。《礼记·乐记》:“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升降上下周還裼襲,禮之文也。”《荀子·礼论》:“故鐘鼓管磬,琴瑟竽笙,《韶》《夏》《護》《武》《汋》《桓》《箾》《象》,是君子之所以爲愅詭其所喜樂之文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賞罰用於實,不用於名;賢愚在於質,不在於文。”20.法令条文。《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韦昭注:“文,典法也。”《汉书·张汤传》:“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旧唐书·柳公绰传》:“行部至鄧縣,縣二吏犯法,一贜賄,一舞文。”宋苏舜钦《与欧阳公书》:“希望沽激,深致其文,枷掠妓人,無所不至。”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今欲更新百度,必自通上下之情始。欲通上下之情,則必當復古意,採西法,重鄉權矣。然亦有二慮焉,一曰慮其不能任事,二曰慮其藉此舞文也。”21.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天文;地文;水文。22.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书·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尉缭子·原官》:“官分文武,惟王之二術也。”唐韩愈《曹成王碑》:“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薦畯功。”23.美,善。《礼记·乐记》:“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郑玄注:“文,猶美也,善也。”《荀子·正名》:“故期命辨説也者,用之大文也。”《韩非子·说疑》:“文言多,實行寡。”24.文德。《国语·周语下》:“夫敬,文之恭也。”韦昭注:“文者,德之總名也。”《荀子·不苟》:“夫是之謂至文。”杨倞注:“言德備也。”25.谓有文德。《诗·周颂·武》:“允文文王,克開厥後。”孔颖达疏:“所以能致此業而得爲强者,由於信有文德之文王以聖德受命,能開其後世子孫之基緒。”26.文言的省称。与“白话”相对。如:半文半白。参见“文白”。27.指人文学与社会科学。与理、工科相对。参见“文科”。28.谥号。《逸周书·谥法解》:“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愛惠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旧唐书·杨绾传》:“諡法曰:‘忠信愛人曰文,平易不懈曰簡。’”29.指周文王。《诗·鲁颂·閟宫》:“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郑玄笺:“文王武王繼大王之事,至受命,致太平。”汉王逸《九思·逢尤》:“思丁文兮聖明哲,哀平差兮迷謬愚。”30.指晋文公。《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荀子·议兵》:“秦之鋭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31.金属钱币的正面。《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以金銀爲錢,文爲騎馬,幕爲人面。”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錢文面作騎馬形,漫面作人面目也。”《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亦以銀爲錢,文獨爲王面,幕爲夫人面。”清魏源《军储篇》一:“宋明以前,銀不爲幣,幣惟黄金及銅。而《漢書·西域傳》罽賓、安息、條支瀕海諸國,皆以金銀爲錢,文爲騎馬,幕爲面,或文爲王面,幕爲夫人面。”32.量词。钱币的单位。南北朝以来称钱一枚为一文。《宋书·徐羡之传》:“可以錢二十八文埋宅四角,可以免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柴合收錢六萬四千八百文。”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每斤價加收二文以充脚價。”《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衆人那裏肯聽他分説,搜索他搭膊中,恰好是十五貫錢,一文也不多,一文也不少。”沙汀《丁跛公》:“甚么奖呵,我一文钱也没有到手呀!”33.量词。纺织物的单位。《後汉书·舆服志下》:“凡先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成一文。”34.姓。《通志·氏族四》引汉应劭《风俗通》:“文氏,周文王支孫,以諡爲氏,越大夫文種。”汉有文翁。见《汉书》本传。
文2[wén ㄨㄣˊ]
[《集韻》文運切,去問,微。]
1.修饰;文饰。《礼记·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孔颖达疏:“文,飾也。”《论语·宪问》:“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爲成人矣。”晋袁宏《後汉纪·明帝纪上》:“後文之以采章,昭之以風雅。”《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大都皆有辯才,以文其説。”2.掩饰;粉饰。《论语·子张》:“小人之過也必文。”宋王安石《芝阁记》:“祥符時,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芝來告者萬數。”清戴名世《芝石记》:“然吾觀自古之驕主佞臣,他務未遑,而獨於芝也窮搜遠採,獻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時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見其然也。”郭沫若《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居于二十世纪的今日,何若定要学那以艰深文浅陋的扬雄呢?”3.通“紊”。乱。《书·洛诰》:“王肇稱殷禮,祀于新邑,咸秩無文。”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文,當讀爲‘紊’,紊,亂也。《盤庚》曰:‘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釋文》:‘紊,徐音文。’是‘紊’與‘文’古同音,故借‘文’爲‘紊’。”4.通“汶”。不明貌。参见“文2文莫莫”、“文2文墨墨”。
文3[mín ㄇㄧㄣˊ]
通“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