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文明】1.文采光明。《易·乾》:“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泰階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區宇文明。”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鴻業,授之元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清钮琇《觚賸·石言》:“予既喜身親古人未言之見聞,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藴,山川元氣,漸至竭耗。”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則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則以青繒爲囊,盛印於後也。謂奏劾尚質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廣樂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輩苟以觀書得罪,不猶愈他咎乎?”元耶律楚材《继宋德懋韵》之一:“聖人開運億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4.谓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遠俗以文明,懾凶奴以武略。”宋司马光《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遠,於今臺閣尤蟬聯。”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見先朝文明之盛,爲之慨然。”5.文教昌明。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銷鋒鑄鏑。”前蜀贯休《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爲王者師。”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經濟之奇才,當文明之盛世。”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6.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後汉书·邓禹传》:“禹内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亘文明嚴重,所到以善政稱。”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來,遂以俚詞塞責,則走入荒蕪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清秋瑾《愤时叠前韵》:“文明種子已萌芽,好振精神愛歲華。”老舍《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8.新的,现代的。《老残游记》第一回:“這等人……只是用幾句文明的辭頭騙幾個錢用用罷了。”9.合于人道。郭孝威《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