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48阅读
  • 0回复

【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21-05-05
《汉语大词典》:
1[xià  ㄒㄧㄚˋ]
[《廣韻》胡雅切,上馬,匣。]
“夓1”的今字。“昰2”的今字。1.大。《方言》第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槐榆》:“人謂夏者大也,非時之所謂夏也。予曰:古人以厦爲大者,非無取義。夏日之屋,非大不涼,與三時有别,故名厦爲屋。訓夏以大,予特未之詳耳。”参见“夏屋”。2.大屋;大殿。《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爲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王逸注:“夏,大殿也。”《文选·〈楚辞·招魂〉》:“冬有穾夏,夏室寒些。”李善注:“夏,大屋也。”3.五色。《周礼·天官·染人》:“染人掌染絲帛,凡染,春暴練,夏纁玄,秋染夏,冬獻功。”郑玄注:“染夏者,染五色。”宋叶適《送周明叔王成叟并上昌甫仲止二兄》诗:“琢琱而佩環,染夏爲裳衣。”4.古代汉民族自称,也称华夏、诸夏。《书·舜典》:“蠻夷猾夏,寇賊姦宄。”孔传:“夏,華夏。”《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謡。”李善注:“夏,諸夏也。”5.指中夏,中原地区。唐韩愈《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其先姓烏石蘭,九代祖猛,始從拓跋氏入夏,居河南。”马通伯校注:“夏,謂中夏也。”6.禹乐名。《礼记·乐记》:“故天子之爲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韶》,繼也;《夏》,大也;殷周之樂盡矣。”郑玄注:“《夏》,禹樂名也。言禹能大堯舜之德。”7.泛指大乐歌。《诗·周颂·思文》:“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诗·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郑玄笺:“夏,大也……樂歌大者稱夏。”8.舞名。文舞。《穀梁传·隐公五年》:“始初也,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范宁注:“夏,大也;大謂大雉;大雉,翟雉。佾之言列,八人爲列,又有八列,八八六十四並執翟雉之羽而舞也。”杨士勋疏:“注:獨奏文舞。釋曰:‘禮有文舞,有武舞。文舞者,羽籥是也。’”《孔子家语·论礼》:“兩軍相見……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象舞》,《夏籥》序興。”王肃注:“夏,文舞也。”9.水名。夏水。传说此水冬竭夏流,故名。故道从湖北省沙市东南分长江水东出,流经今监利县北,折东北至沔阳县治附近入汉水。《楚辞·九章·哀郢》:“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楚辞·九章·哀郢》:“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10.水名。汉水的别称。《左传·昭公十三年》:“王沿夏,將欲入鄢。”杜预注:“夏,漢别名。順流爲沿,順漢水南至鄢。”11.佛教语。僧徒称年为夏。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九:“《爾雅》注云:‘一終名歲。’又‘取歲星行一次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皆據一終爲名,今比丘或言臘,或云夏,言兩同其事也。一終之義。”12.朝代名,即夏后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禹子启所创立的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13.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也称大夏。建都统万城(今陕西省横山西北)。14.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于公元618年自立为王,国号夏。初建都乐寿(今河北省献县),次年迁洛州(今河北省永年东南)。15.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北宋仁宗时,党项羌贵族赵元昊所建。史称西夏,亦简称夏。建都兴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东南)。1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元末明玉珍所建。都重庆。17.姓。
2[xià  ㄒㄧㄚˋ]
[《廣韻》胡駕切,去禡,匣。]
“夓2”的今字。夏季。四季的第二季。阴历四月至六月。《书·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唐韩愈《送孟东野序》:“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红楼梦》第七十回:“展眼已是夏末秋初。”
3[jiǎ  ㄐㄧㄚˇ]
[《集韻》舉下切,上馬,見。]
“夓3”的今字。木名。亦作“檟”、“榎”。参见“夏3楚”。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