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飛錢】古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始于唐宪宗时。亦指该种汇兑的票券。《新唐书·食货志四》:“憲宗以錢少,復禁用銅器。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文献通考·钱币二》:“太祖時取唐朝飛錢故事,許民入錢京師於諸州便换。”《续资治通鉴·宋真宗祥符九年》:“三司言諸司欠商賈飛錢,欲罷來年官市繒絹償之。”章炳麟《訄书·制币》:“且夫唐宋之飛錢交會,必有帑廥以爲本。”
【便换】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商人至京,将钱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或各军各使等机构,换取票券。商人离京去各地经商,可凭券至当地有关机构取款,谓之“便换”。此法宋代犹行。《旧唐书·食货志上》:“茶商等公私便换見錢,並須禁斷。”《宋史·食货志下二》:“先是,太祖時取唐飛錢故事,許民入錢京師,於諸州便换。其法:商人入錢左藏庫,先經三司投牒,乃輸於庫。”用便换方式汇兑的票券也称“便换”。唐赵璘《因话录·羽部》:“有士鬻産於外,得錢數百緡,懼川途之難賷也,祈所知納於公藏,而持牒以歸,世所謂便换者,置之衣囊。”
【便錢】1.宋代商人交给京师左藏库以兑换证券的钱。《宋史·食货志下二》:“先是,太祖時取唐飛錢故事,許民入錢京師,於諸州便换……至道末,商人入便錢一百七十餘萬貫,天禧末,增一百一十三萬貫。”参见“便换”、“便錢務”。2.借钱。《资治通鉴·後唐同光二年》“豆盧革嘗以手書便﹝假﹞省庫錢數十萬”元胡三省注:“今俗謂借錢爲便錢,言借貸以便用也。時租庸錢皆入省庫。”
【便錢務】宋在京都设置的钱币汇兑管理机构。《宋史·食货志下二》:“開寶三年,置便錢務,令商人入錢詣務陳牒,即輦致左藏庫,給以券,仍敕諸州凡商人齎券至,當日付給,違者科罰。”参阅《文献通考·钱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