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15阅读
  • 2回复

【岭东】【岭南】【梅州】【潮汕】【潮州】【汕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朔漠鹰扬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4-09-29
岭东,这里讲的古岭东的“古”是指秦汉之前,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岭东”则是有别并相对“岭南”而言的。据清乾隆《潮州府志》有说,“江西有湖西岭北之分,广东则有岭东岭南之别。”又据《水经注》载,“‘岭南’背靠五岭而面大海,‘岭东’则为五岭之东,而穷于海,盖以五岭为始,而讫于揭阳也”。又据明《临汀汇考》载,“五岭之最东为大庾岭,大庾岭之最东为大庾县之秉峤,顺循其岭脊而一下,东至包括揭阳属之海滨,与江西福建分阽(界),至揭阳岭止,为禹贡扬州域内,而揭阳以西今粤省在五岭南者皆九州域外”。


从上述记载不难看出,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上“岭东”与“岭南”是不相同的。岭南在五岭之南,大庾岭之西,岭东则在大庾岭之东侧。岭南不在古扬州之域而岭东则属古扬州域内,地处今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汀(汀洲,今龙岩、三明市部分)虔(虔州,今宁都瑞金石城等)梅(今梅州市)循(循州,今惠州河源兴宁五华等地)之地”,而梅州汀州等则属岭东地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岭东,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据史载,夏商周时期的百越族人,是这里的主要先民。岭东的百越族人和岭南的百越族一样,原都生活在今闽粤交界处至浙江部分地方,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地处滨海,颇得渔盐之利,逐步发展,至越王勾践时日趋强盛,春秋后期,与吴国一争高下,图盛霸业。但至战国中期势趋衰微,至公元前306年为楚国兼并,余部散居于今浙江江南部和福建山区,史称“百越”。“百越”的一支于战国后期南徙两广。他们为开发中国东南地区作出了贡献,并与北方长江、黄河流域的巴蜀人、荆楚人,秦晋、齐鲁人,一道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据明汀州《临汀汇考》载,地处岭东的汀虔梅循之地,皆“扬州腹内地,据今图在三省交界处”,“皆土田之 ”,边境虽有高山,但数千里“土田辽阔”。我们可以从目前出土发现的古代文物来了解远古时岭东地域梅州先民的情况。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jiaodui;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56123901
离线朔漠鹰扬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4-09-29
你大概是看到客家围屋入选了所以觉得奇怪吧。那些入选的客家围屋全都在广府地区(比如增城、从化)。客家围屋还曾经入选潮州文化内容呢。

潮州除了在书画方面会和“岭南画派”沾点边之外,剩下的文化概念都是以“岭东”或“岭海”自称,潮州城广济门城楼上最大的一块牌匾就写著“岭东首邑”。这广济门城楼建成的时候,整个梅州可都还属潮州管辖呢,如今他们若希望投奔“岭南文化”,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要梅州人不怕岭南以北的客家人跟他们闹分家就行了。【网友】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jiaodui;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56123901
离线朔漠鹰扬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4-09-29
梅州自古别名“岭东”……


梅州管辖了七个县域:梅县、大埔、兴宁、蕉岭、五华、丰顺、平远。这七个县域自古以来,就统称为“岭东”,而不是“梅州”、“嘉应”,或者“客家”。
      明代,被称为岭东先贤的有李士淳、罗万杰等。在清代中期以前,梅州一带就出了被称为四大才子的宋湘、温伊初、杨赞绪、李威光等。清末,来自嘉应州的丘逢甲、黄遵宪、兴宁县的胡晓岑、潮州府的丁乃潜,因诗文别具一格,形成了“岭东诗派”,他们成为岭东诗派的开创者,被称为“岭东四大诗人”。还出现了被称为“岭东三大女诗人”的范荑香、黎玉贞、叶璧华。另外,岭东文派的代表人物有:温仲和、温廷敬、丘晋昕、吴世骥等。
      另外,丘逢甲、黄遵宪、丁日昌和大埔县的何如璋,又被称为清末“岭东四先生”。梅州所管辖的七个县域,所产生的名人,自古就被冠以“岭东”之名。尤其是“岭东诗派”的代表人物,完全是产生在现在梅州地级市所管辖的范围之内,而又不限于古梅州,比如范荑香、丁日昌、温廷敬这几个人,是来自原潮州府,划给现在的梅州地级市的大埔县、丰顺县;胡晓岑、温伊初等人,来自直到清代初期仍属于惠州府的兴宁县、长乐县。

     现在有一小部分的兴宁人、五华人,不太认同梅州,因为古梅州是设立于宋朝,其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梅县、蕉岭县、平远县等三个县,并不包括兴宁县、五华县。而大埔人、丰顺人又不太认同“嘉应”的说法,因为大埔县、丰顺县并没有由嘉应州管辖的历史,在清代存在嘉应州的时候,大埔县、丰顺县是由潮州府管辖的。甚至连平远人、蕉岭人都不太认同“兴梅”的说法,因为“兴梅”一词,似乎除了强调兴宁、梅县两地之外,把梅州其它各县都忽略了。

      由于梅州七个县是一直到解放后,才形成目前在同一个“中级行政区域”的格局。所以,各县对“嘉应”、“兴梅”、“粤东北”、“客都”,甚至“梅州”等名称,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丰顺一小部分福佬(潮语)人,又不太愿意接受“客都”的名称。

     而“岭东”一词在这里,却一向都能得到七个县域,共同的认可。清末汕头同文学堂,也是由祖籍梅州蕉岭县的丘逢甲创立,可以说,丘逢甲是梅州人把“岭东”的概念,传播到潮汕地区的先行者。
        我们说:梅州自古别称“岭东”,不是因为梅州七个县域,自古就在同一个中级行政区域。这七个县域,其实是解放后,才重新融合到一块儿的。这种情形有点像江门市,江门市原来五个县域,也分属广州府、肇庆府,但后来整合为一个地级市后,常常以“五邑”为别名。“五邑”这个说法,是个个县域都照顾到了。原来鹤山县是从新会县、开平县两个县域划出来,成立一个县的,所以“五邑”也曾称为“四邑”,然而为了照顾各县人民的感受,江门市政府,还是坚持以“五邑”的说法为主,甚至连江门大学,都不叫江门大学,而叫“五邑大学”,以这样一个名称,照顾各县人民的感情。

      梅州难道就不能也因为照顾各县人民的感情,而称为“岭东”吗?这当然是没有难度的,问题是上级宣传部门愿意不愿意跨出第一步。更何况,梅州地级市这七个县域,自古以来就统称为“岭东”,这其实是更尊重历史的做法。

      潮汕地区的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个城市旅居海外的侨胞,常常统称为“潮州籍”,参加以“潮州”命名的统一的同乡会馆,那是对历史的尊重。江门市的五邑华侨,称为“五邑籍”,是为了团结江门地级市各县。梅州七个县的侨胞,其实是可以被统称为“岭东籍”。
     早在1896年,嘉应州五县,并大埔县共6个县,旅居香港的客家人,就曾结成的同乡联谊组织,称为“义安公社”,1960年以后,丰顺籍的一些客家人,也加入了这个同乡联谊组织。“义安”就是其实应该是古潮州府的别名,但是韩江上游的七个县域,也曾归属古代的义安郡,所以他们以“义安”命名,并没有冒领潮汕的别名。而今,如果岭东可以泛指梅州、潮汕、河源、惠州构成的“大粤东”,那“岭东”最应该特指的,也还是梅州七个县域,因为“岭东”只是由梅州蕉岭人传播到潮汕地区,当初也是为了自家人和潮汕人,可以联合、相融。这么分析来,梅州人仍然没有冒领潮汕的别名。——“岭东”一词用在梅州地级市,比用在潮汕地区,更为天经地义和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jiaodui;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