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411阅读
  • 107回复

现代汉语规范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04-06-15
汉语辞书名称,能不能用“规范”这两个字?
网友:汪惠迪
  经历十一个寒暑,凝聚了近百位专家的心血,进行过九轮加工修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不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女士向正在举行的两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个名为《辞书应慎用“规范”冠名》的议案,将矛头直指这部词典。她指出这部词典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以“规范”冠名是为了抢夺话语霸权,进行不正当的竞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回应说:以“规范”冠名而编写现代汉语字典、词典,始于由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几位同志编辑、于1994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新京报》2004年3月10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风波 “规范”冠名引发学界争论)

  《新京报》在报道这一新闻时,用了这样的标题:政协委员炮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个世纪60年代有过“炮打”,如今“炮轰”,瞄准一部刚出的词典,这件事的眼球效应想不轰动都很难了。

  “以‘规范’冠名是为了抢夺话语霸权”,这不是在扣帽子吧?也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吧?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目的是什么?“促进汉语规范化”。这句话在出版前言中讲了两遍。所以这部词典虽然没有以“规范”冠名,但是在人们心目中它是一部规范性词典。这正是《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之处。如今,一部编纂的目的相同,规模也不相上下的词典,严格按照《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所有规范标准编写,因为以“规范”冠名,就说它是“为了抢夺话语霸权”,人们有理由怀疑,你是不是已经“话语霸权”在握,想垄断“话语霸权”呢?

  以“规范”冠名就是“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这话说得就更没有道理了,原因是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之前,用“规范”冠名的语文字典或词典已经出了好几部了,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自己就出了一部,何以偏将矛头指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呢?是否只要把“规范”二字去掉,推出市场,就算是正当的竞争了呢?

  我认为值得探讨的是语文词典能不能以“规范”冠名,如果能,那么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必须经过怎样的程序才能出版。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就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当作麻雀来解剖,看看它是否有资格以“规范”冠名。当然也可以一面解剖麻雀,一面讨论这些问题。

  “抢夺话语霸权”,“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这话说得是不是有些不得体?

  相关新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风波 “规范”冠名引发学界争论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郭亚飞)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04-06-15
时代网/时代商报网络版:首页>>地方新闻>>辽沈新闻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面世
2004-4-1 1:57:16 阅读53次
收录新词和新义词4000多条,吕叔湘莅沈参加研讨
  本报讯(记者 刘冬梅)"昨日,沈阳市教育局主办了“首届规范现代汉语与语文教学”研讨会,来自北京等地的专家和沈阳400多名语文教师对争议词的正确读法和写法进行了研讨,研讨中他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多年来都存在争议的词语,在刚刚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作出了明确界定。昨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首席顾问、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也来到了沈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国家‘八五’工作规划中的重点课题,是我国第一部非常严格地依照《国家通用语言法》新编的词典,由100位专家历时11年完成,它收词7万条,收录了新词和新义词4000多条。”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吕叔湘先生在 刘冬梅记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复活了、参加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学术会议并且发言了。神!神!如吕先生地下有知,那不知会气成什么样子?
请读者注意:这绝不是愚人节新闻,是白纸黑字的记者报道。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04-06-15
唉!是否真有其事啊!

轉貼:


呂叔湘先生生前“絕作”《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出爐

北京娛樂信報 (李瑛)

昨天在人民大會堂,歷時11年、多達百名專家參與編寫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終於出爐。這部由外研社和語文出版社推出的收詞近七萬條的特殊詞典,不僅是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生前參與編寫的“絕筆”,而且是國家“八五”規劃重點圖書。
據悉該詞典從正式編寫到交稿,耗時11年,先後參加過編寫工作的專家近100人,其中集中在北京全力以赴堅持編寫工作的學者近30人。著名語言學家、中國辭書學會副
會長李行健任該詞典的主編,而已經去世的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生前則擔任該詞典的顧問。據介紹,呂先生生前就預料到自己可能看不到《詞典》出版,於是提前給詞典題寫了書名,並且在生命彌留之前爲詞典撰寫了序言。
“‘規範’是《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一大鮮明特色。”中國辭書學會名譽會長曹先擢告訴記者,“除了詞形語音都按照標準規範之外,最特殊的是這部詞典不僅告訴讀者什麽是規範的,還有針對性地說明了哪些是不規範的!”此外該詞典中首次引入類似“學生詞典”的“提示”欄目。
著名語言學家許嘉璐教授表示,我國目前在辭書編纂方面確實取得了大的發展,但卻很少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要求,嚴格按照國家頒佈的所有規範編寫的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出版總算填補了這一空白。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04-06-15
NO.1217266505 RE:炮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2004-4-2 21:45 )

只是"顾问"了一下就成了"生前绝作",呵呵,"天怎么那黑,原来牛在天上飞".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04-06-15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生前參與編寫的“絕筆”,
记者是无知还是胆子太大?一个让逝者复活!一个冠以“絕筆”!不知还会有什么新花样出来!直叫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04-06-15
语文规范化研究的新贡献

徐通锵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了,可喜可贺。我曾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编写,知道编字典、词典的艰苦,一个字、词该分几个义项、每个义项该如何注释,即使你推敲过十遍二十遍,也不一定说得清楚、说得准确。现在,李行健同志领导和组织一批退休的语言学家,并吸收高校和科研机构一些有志于词典编纂的力量,在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十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部规模宏大的词典。这不仅是语言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件不能不书写的大事。
编词典难,编有特色的词典更难。当前出版的辞书很多,但有特点的辞书有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词典,主要表现为:收词和释义讲求规范性;根据词义引申的先后顺序排列义项;凭义项注释词性。每一项特点都是语言研究的辛勤总结。就规范性而言,它就根据国家语委几十年来在审音、定形(字、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录单字13000个和近70000个词条,编纂人员再根据他自己毕生的语言研究心得进行分项释义,力求义项分立合理,释义准确,使规范性和准确性相结合,保证词典的编纂质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为实现“规范”这一目标的征途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必将对文化的普及、语文教学和对外文化交流、直至汉语研究和语言理论建设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语言是在不断演变的,会产生种种歧异;特别是在社会急剧发展的时期,语言的变化相对地比较快,产生的歧异自然也会比较多,因而需要不断地进行规范,借以引导语言的健康演变。我们还记得,解放初期,语言使用的现象比较混乱,报章杂志上不合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影响人们对语意的正确理解,使《人民日报》不得不于1951年6月6日发表《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要求人们规范地使用语言。随后,党和政府制定了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三大语文政策,并于1955年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引导语言的规范使用、健康发展。语言研究所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这一需要编纂了《现代汉语词典》,在“前言”中明确申明“这部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在字音、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部词典对我国的语文教学、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有目共睹,用不着我在这里再罗嗦。但是,语言是“活”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发展中产生一些不合规律的歧异现象,需要不断地加以规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语言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其中的语汇,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种种歧异;语言的表达,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话语中汉外语夹杂,“洋泾浜”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互联网上的语言文字的使用,不合规范的“胡言乱语”比比皆是,即使是中央和省市的电视台,屏幕下方的文字说明,也是错别字随处可见。面对这些情况,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需要语言文字的规范。规范化的对象是书面语,以规范的书面语引导口语的健康发展;而书面语的规范,字典、词典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因此《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版正当其时,定能对当前语言使用中的混乱现象起到一种拨乱反正的作用。这部《词典》是继《现代汉语词典》之后的一部讲求规范的词典,为语言文字的使用提供了一种规范性的标准。规范是人们对语言演变规律的主观认识,见仁见智,相互有不同的认识,因而不同的人可能会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找出这样那样的毛病。认识的差异不会影响这部词典的规范性和成就。《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对现代语文规范化研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是对语文规范化的一个新贡献。
词类的划分向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难点,曾发生过好几次争论,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旧分不出词类来,因而词典的编纂只能不标注词性。《现代汉语字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冲破了这个畏难的禁区,根据义项标注词性。这是一次很有特色的探索,同时也是对现在流行的语言理论的一次严肃的挑战。根据我的理解,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词类原是词的语法分类,目的是为了讲以主谓结构为框架的语法的方便。这一点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都曾多次强调(请参看《语法修辞讲话》和吕先生对汉语词类讨论问题的总结)。正由于人们固守词类与语法结构成分的联系(名词做主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做定语等),所以汉语的实词分不出类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从一个新的角度考察词类的问题,即凭义项分词类,标注词性,使同一个词能兼属几个不同的类。以“全”字为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标注就有形、动、副之别。这对语汇、语义、语法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这一研究途径实际上也复活了高名凯先生的汉语实词不能分词类、但每一个词可以有名、动、形的不同用法的理论。高先生在上一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词类问题讨论时受到“围剿”性的批判,当时李行健还是一个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写了支持高先生理论的文章,针对当时“不分词类就不能讲语法”的观点,写了《不分词类就没有了语法吗?》的论文。这在当时需要勇气,非常难得。现在李行健已是一位著名语言学家,富有词典编纂的经验,从一个新的角度冲击语义、语汇、语法的关系,复活了高先生的理论。要是高先生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第二,一个字或词可以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词类,这就给字与词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字“大”,还是词“大”?现在人们讲“词”的时候多指由若干个字组成的字组,自然是词“大”。但是,凭义项分词类,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相当于字组)有若干个不同的义项,分属于不同的词类,那就是说同一个字中包含有若干个词,结论只能是字比词“大”。如仍以“全”字为例,它既分属于形、动、副,那它就应该是三个不同的词。这就是说,现在一般所说的“词”只存在于字的义项中。这里碰到的问题的实质就是赵元任先生所说的“汉语中没有词但有不同类型的词概念”(见《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李行健主编的规范字典和词典,说的虽然是“词”,但实际上是赵元任先生的理论的一次实践。第三,一般都将汉语中的字看成为语素,规范字典和词典的实践实际上也对此提出了否定的意见,因为语素是没有办法进行名、动、形的词类划分的。一辈子从事语法研究的张志功先生最后也发现“字就是字……这是个地道的中国货,把它翻成morpheme,再把morpheme翻成语素,用以指字,恐怕有点名同实异”(参看他的《辞章学引论》)。这三点都是对当前流行的语言理论的挑战,我本人很高兴能看到这样的挑战,希望能由此使汉语的研究向深入的方向发展。
汉语的语汇是以字为基础生成的。同一个字,在它前面加一个字和在后面加一个字,就会生成不同的“词”(如“全面”和“完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了“在后面加一个字生成词”的编纂任务,希望再出一本姊妹本,编纂出“在前面加一个字”的《逆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就像《现代汉语词典》有正序、倒序两本词典那样。这两种词典各有各的用处,不然会影响使用。
祝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版,仅以此小文向参与编纂的先生们致敬。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04-06-15
语文规范的忠实执行者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评介
张志毅 姜岚

在N.Webester(韦伯斯特)的故乡过完猴年春节,便匆匆飞回来,一下飞机便拜读了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
就其精神看,这本词典跟N.Webester的《韦氏三版》(全称《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词典》)不同,倒很像《韦氏二版》,更像S.Johnson(约翰逊)的《英语词典》。S.Johnson1755年开创了英语词典的两个半世纪以来主流传统——以典立法,确定规范。中国以吕叔湘先生为首的语言学家以各种方式,包括编写《现代汉语词典》,对汉语规范化做了大量的有效的工作。今日国运昌隆,规范盛事,百端待举,正需要一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规范法规的新词典。《规范》便应运而生了。它是今日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它是贯彻语言规范化政策的迫切需要,它是学习和使用语言人的迫切需要,它是信息化、电子化的迫切需要。
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法规,未能悉数统计,仅就较重要的而言,共有《简化字总表》等“表”8个,《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等“规范”4个,《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等“规定”7个,《关于商标用字规范化若干问题的通知》等“通知”10个,《关于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意见”2个,《城市社会用字管理工作评估指导标准(试行)》等“标准”3个,《汉语拼音方案》等“方案、草案”2个,《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等“法”5个,《GB/T16159-196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规则”3个,《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1个,《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个,《辞书编纂符号》1个,《辞书编纂常用汉语缩略语》1个。《规范》尽一切可能贯彻了上述法规。下述诸项,体现了编者的可贵贡献:
与语俱进,规范有基础
语言文字在客体、主体及语言自身因素作用下,语词、语用、语音、语法、文字不断变化发展。这是规范的基础。辞书必须与语俱进,充分反映这一动态的定格部分。《规范》首先十分敏锐地选取了代表时代气息的新词。如:拜拜(bye-bye)、扮酷、扮靓、保税区、菜单②、产学研、超平彩电、超平显像管、吃拿卡要、二板市场、主板市场、二传手、二恶英(dioxin)、卡拉ok、卡通、卡通画、卡通片、可持续发展、可吸入颗粒物、可再生资源等。这些新词语,确实已进入了今日中国的普通语词行列,收入《规范》体现了“与语俱进”的精神,适应了时代前进的要求。
分清整体、群体,个体,掌握语言规范的层次标准
F.D.Saussure(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教程》特别强调注意将语言分为整体语言(langue)、群体语言(langage)、个体语言(parole)。语言规范的最高层次或唯一是整体语言的标准。群体语言及个体语言是规范的参考的条件。有时,允许群体语言的习惯升入整体语言标准。《规范》全书都贯彻了这一原则。如“拆烂污”这里的“拆”某些地区读cā,普通话中读chāi。“长物”的“长”,1947年的《国语辞典》读zhànɡ,1977年的《辞海语词分册》也读zhànɡ,1993年的《汉语大词典》第11卷也读zhànɡ,皆延续《广韵》的传统“直亮切”。自《现代汉语词典》1973年试印本开始,至《规范》读chánɡ。这个读音是个体语言开始(按段玉裁所言,“乃浅人所读”),中经群体语言,后升入整体语言。
字形词形规范化
《规范》在字头后括号内附列繁体字,如有异体字,则加星号。这比不区分繁体字、异体字的辞书,上了一个规范新台阶。在这个台阶上跟它媲美的有《新华词典》。作为它前奏的有他们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和《学生规范字典》。
《规范》还对容易写错的字或词,予以揭示。如:
“包”……下半是“巳(sì)”不是“已”或“已”。由“包”构成的字有“苞”“胞”“雹”“抱”等。
“剥”……左下是“氺”,不要写作“水”。
“颤”……左下是“旦”,不是“且”
【白蜡】……“蜡”不要误写作“腊”。
【白璧微瑕】……“璧”不要误写作“壁”。
对异形词的规范,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开了中国辞书的先河,是编者对汉语言文字规范的一大贡献。这项规范处理分三个层次。
(一) 规范力度最大的,带有强制性的,提示为“不要写作××”。如:
【铲除】……不要写作“刬除”。
【查账】……不要写作“查帐”。
【层叠】……不要写作“层迭”。
【百废俱兴】……不要写作“百废具兴”。
(二) 规范力度较大的,带有推荐性的,提示为“不宜写作××”。如:
【棒槌】……不宜写作“棒锤”。
【保佑】……不宜写作“保祐”。
【坷垃】……不宜写作“坷拉”。
(三)规范力度较小的,带倾向性的描写,提示为“现在一般写作××”。如:
【包米】……现在一般写作“苞米”。
【报导】……现在一般写作“报道”。
【轗軻】……现在一般写作“坎坷”。
以上异形词的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较弱,或者其中一两种性能较弱,处于劣势,但不明显。
从上述三类可以看出,编者对异形词的规范是煞费苦心,态度积极,操作稳妥,急缓得当。这样处理是以编者的踏实研究为基础的。他们的“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是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子项目。其成果之一是教育部、国家语委2001年12月19日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其成果之二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
注音规范化
《规范》始终把握住注音规范化的中心是注出整体语言即普通话的标准读音。与此相关的,需要反映出《异读词审读词审音表》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法则》,还要正确标注儿化和轻声。为此,设计了五种提示和一种标注。
(一) 统读×,不读×。如:
“傍”……统读bànɡ,不读bānɡ或pánɡ。
“胞”……统读bāo,不读pāo。
“糙”……统读cāo,不读zào。
(二) 提示不同义项或用法的不同读音。如:
【宝藏】bǎozànɡ……这里不读cánɡ。
【唱主角】chànɡzhǔjué……这里不读jiǎo。
【吃拿卡要】chī-ná-qiǎ-yào……这里不读kǎ。
“壳”kē义同“壳(qiào)”用于口语。
(三)提示易误读音。如:
【可塑性】kěsùxìnɡ……“塑”不读suò或shuò。
【可憎】kězēnɡ……“憎”不读zènɡ。
(四)提示儿化读音。如:
“把”的第二义项提示“口语多读bàr”。
【科教片】kējiàopiān……口语中也说科教片儿(piānr)
(五)用“另见××”,提示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如:
“采”cǎi……另见cài。
“藏”cánɡ……另见zànɡ。
(六)轻声音节不标调。如:
【白话】báihuɑ
【明白】mínɡbɑi
释义规范化
《规范》释义的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义项按时序层级排列。中型语文辞书的义项,当然也可以把基本意义或常用意义排在首位,这样可以收到主次分明之效。可是这个原则不能在全部词条中贯彻,因而必须另立时序原则。双原则并用,不如用一条原则统领全书。这条原则在“字头”义项先后时序中首次分解出不同层级。第一层级引申义项之前用“→”标示,第二层级引申出两个以上的义项,之前用“⇒”标示(引申出一个义项不加标记)。还有第三层级引申出两个以上的义项,之前用“⇒”标示。如:“看”的第一层级引申义项“观察并分析;认为”之前标出“→”。以下六个第二层级引申义项“对待”“照料”……“表示提醒”之前都标出“⇒”。
陪义和义域标注是规范化的时代色彩。现代语义学告诉我们,词的义项多是义位。义位中有主要义值,核心义值,基本义值,可称为“基本”。义位中也有次要义值,附属义值(包括传统所谓的“色彩”),可称为“陪义”。此外义位中还包含着义域,即义值的范围和使用范围。中世纪或近代以前的辞书只解释基义,现代辞书必须兼顾陪义和义域的标注。否则释义就残缺不全,用词就会不恰当,因而这样的语文辞书也不能算作规范。《规范》正是十分注重这个现代化的价位,完善了释义体系,标注出各种陪义和义域。不能悉论,仅举八种。
(一)理据陪义。如:
【孔方兄】……对钱的戏称(旧称的铜钱中间有方孔)……
【二百五】……过去银子五百两为一封,二百五十两为半封,谐音“半疯”,借指带有傻气、做事鲁莽的人。
(二)情态陪义。如:
【板儿爷】……蹬板车的人(含谐谑意)。
【半疯儿】……指说话、做事不太正常的人(含贬义)。
(三)语体陪义。有<口><文>等。如:
【擦黑儿】……<口>天快黑的时候……
【才具】……<文>才能……
(四)语域陪义。指术语、行话等词语的应用领域。如:
【超低温】……物理学上指低于-272.15℃的温度。
【超度】……佛教、道教指念经或做法事使死者灵魂脱离苦难。
(五)时代陪义。如:
【白金】……古代指银子……
【拔海】……海拔的旧称。
(六)方言陪义。如:
【拆烂泥】……这里的“拆”某些地区读cā,普通话中读chāi。
【二踢脚】……某些地区指双响。
(七)外来陪义。如:
【芭蕾】……法语ballet音译……
【扮酷】……装出很时髦的样子(酷:英语cool音译)。
(八)义域。指明词义范围或使用范围。如:
【把守】……看守;护卫(重要的地方)……
【白槎儿】……未经油漆的(木制器物)……
【伟世】……(文物、作品等)流传到后世……
辨析易混词,这是意义规范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为它能使人准确掌握运用词义。《规范》在中型语文词典中筚路蓝缕,首开辨析易混词先河。在条目释义之后,以“参见‘××’的提示”和“跟 ‘××不同’”的格式提示其间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别。其中包括三类,一类是同义词,一类是近义词,一类是同音异义词。如:
【保暖】……参见“保温”的提示。
【保温】……“保温”“保暖”都有保持热量的意思,但“保温”着重指不让内部热量散失,“保暖”着重指不让外部的寒气侵入。
【猜测】……跟“推测”不同。参见“推测”提示。
【斑痕】……跟“瘢痕”不同。
【白茫茫】……跟“白蒙蒙”不同。
突出规定性(precriptive),降低描写性(descriptive)
虽然S.Johnson开创了二百年来的语文辞书的主流传统——以规范性为主,以描写性为辅,但是以《牛津英语词典》(1928)为鼻祖,《韦氏》三版(1961)、《简明牛津词典》六版(1976)为后继者的语文辞书一反传统,高举起描写大旗,并逐渐成为新的主流。中国现代辞书的编纂刚刚起步,两类辞书都需要,也许更需要的是规范性的辞书。对于相关词条的处理,采取规定性原则和描写性原则,结果常是异同,而不是正误。例如,《规范》说“勘查”跟“勘察”不同。“勘查”侧重指检查、调查;“勘察”侧重指实地考察。但是用几亿字的巨型语料库检查,“勘查”用于实地考察也很多,“勘察”用于“检查、调查”很少。在这种微别基础上的规定,如把“版筑”定为规范词形,把“板筑”定为异形词,且未出该条。“版筑”“板筑”在战国时先后出现,见于《孟子》《管子》等书。唐宋以后雕版盛行,有关印刷的用“版”,其余多用“板”。而实际情形,在《四部丛刊》中“版筑”用166次,“板筑”用79次。在现代,“版筑”比“板筑”也稍多见。因此,《规范》是把描写与规范统一起来了。
《规范》对法规的贯彻,也不是“凡法必依”,而是带有一定的弹性、柔性。例如,法规规定,词目的规范形式应该是用黑体汉字(1989年颁布),不加其他符号,而《规范》还是加了黑鱼尾号。又如国家标准规定,义项序号应是带圈的阳码数字,而《规范》用了阴码数字。这些都不伤大雅,也许国标不尽合理。
一切钟表都有误差,即使原子钟也有每天10万分之一秒的误差。《规范》自然也有误差。如“也说”之后的词条,有的出条,有的未出条,应一律出条,因为词典有备查之用。有的释语似乎应再斟酌。如:
【川贝】……贝母的一种,产自四川。
按,似改为“主要产于四川等地”更好。“自”改为“于”,“四川”之后加“等地”,因川贝母主要产地还有云南、甘肃。
【耳塞】②游泳时塞在耳朵眼里防止进水的塞子。
按,耳塞不限于游泳时防止进水,还用于有噪声环境防止噪声干扰。
【二姆指】……示指(食指)的通称。
按,“示指”比“二姆指”“食指”都不通用,似乎不该用一个不通用的词解释通用词。
虽然有十万分之一秒的误差,但是它还是原子钟。《规范》毕竟是吕叔湘先生为首席功臣的21世纪中国语文辞书的杰作。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04-06-15
对汉语规范化的重要贡献

林 焘

大约是在十年前的北大校友返校节,行健同志对我说他正筹划组织人力编写一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样一部能够让人遵循的规范化词典确实是社会上所急需的,编词典本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要想编出一部以“规范”命名的词典,就更难,更容易让人挑毛病。我佩服他的勇气,也着实替他担心,自然也对他说了些鼓励的话。自那以后,行健同志和参加编写的同志们默默地挑起这重担,辛勤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我对他们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甘坐十年冷板凳的精神是由衷的钦佩的。在目前各种以剽窃抄袭为手段的劣质词典充斥市场的时候,这部词典的出版是对当前编词典的歪风邪气极其有力的回击。
语言规范化的提法似乎是在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才正式出现,实际上从五四运动后的国语运动开始,就已经有了语言规范化的要求,国语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语言规范工作。全国解放后不久更是大规模展开语言规范工作,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地使用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接着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在全国掀起了学习语言的热潮,长期存在的语言混乱现象很快得到遏止。“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之后,定字形,审字音,编词典,作了不少规范化的基础工作,但历次政治运动和极左思潮的干扰影响到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近二十年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按说语言规范化工作也应该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从社会上的表现来看,实际上是出现了明显的倒退,报刊杂志和电视荧屏上错别字之多,可以说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文理不通的文章更是比比皆是,和五十年前全国轰轰烈烈学语言的情况相比,只能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文化革命的大破坏,语文教育改革的严重滞后,重洋轻中社会风气的形成都是出现倒退的原因。扭转这种倒退现象显然不是短时期所能奏效的,这部词典的出版将能为我们敲起警种,并且为我们提供了现阶段语言规范的依据。
语言规范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部词典可以说是对现阶段普通话规范的一次相当全面的总结,既总结了几十年来汉语规范化工作的成就,也反映出过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规范化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重要参考。下面只就注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的规范读音无疑不应该超出北京音系的范围,但是,现在通行的一些字典和词典就没有完全遵守这原则,大约是继承了五四以来的老注音,把象声词“哟、唷”注成yo,于是出现了像yo这样在北京话里不存在的音节。这部词典能够改注成北京话存在的音节yao,这无疑是一大进步。(行健同志所写的词典前言中曾提到这个例子,除“哟、唷”外还举出了“杭育”这个词,但正文并未收“杭育”,未知是否一时疏漏。)
目前实行的审音原则基本上是五十年代拟定的,事隔半个世纪,不但语言本身有很大发展,由于现代语言学的兴起,我们对语言的看法也和五十年前大不相同,因此,审音的原则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国语运动早期曾设计出有入声的所谓“老国音”,结果行不通,因为全中国没有一个人用这种老国音说话,是人硬造的,自然失败,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教训。到五十年代拟定审音原则时,在个别字的读音上有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呢?我看是有的,大家现在意见比较多的把“一会儿”审读成yīhuìr就是相当突出的例子。北京话“一会儿”, 还有“这会儿、那会儿、哪会儿”中的“会”都只能读上声,当年审读时都改读成去声,主要是从减少一字多音现象考虑的,并没有管北京话里是否存在这种读法。这些词语的北京方言口语色彩比较浓,这种人造的读法和口语风格极不协调。尤其是“一会儿”和“哪会儿”,“会儿”读成去声,前面的“一”要从原来变读成去声改为变读成阳平,“哪”也要从上声变读成阳平,听起来更显得生硬不自然。原来拟定的审音原则规定:如果一个字的读音只在北京话里通行, 既不合语音的一般发展规律,也不在广大北方方言地区通行,这个音就不应该采用。至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音,并没有明确规定,也确实很难规定,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深入探讨把审音原则进一步完善的一项工作。
对这类过去审音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不能要求这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能够予以解决,在没有重新审定之前,只能暂时根据过去审定的读音注音。但是,为了符合口语里的实际读音,是不是可以采用一些较为灵活的办法呢?这部《词典》对异形词的处理办法是加注说明,例如,“鎯头”注明“现在规范词形写作‘榔头’”,“详实”注明“现在一般写作‘翔实’”,在字音方面是不是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也给大家一点点宽松和灵活性呢?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在注音中又新出现类似的脱离口语实际的现象。前面提到把“哟、唷”的注音从yo改为yao,取消了yo这个北京话不存在的音节,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哟、唷”北京话里实际读音是you,并不是yao。《词典》把“啊哟”的音注为ayao,并说明“现在一般读作aiyao,写作‘哎哟’”,实际上北京话的读音是aiyou ,无论是ayao还是aiyao,北京话里都是不存在的,恐怕汉语方言里也很少这样读的。
编词典最难处理的是轻声和儿化,至今我们还没有拟定出比较可行的普通话轻声和儿化的标准。这部《词典》的处理办法是“根据普通话实际读音,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轻声、儿化不标注轻声或儿化”(见凡例三注音第四条),这确是十分简单易行的办法,但正因为简单易行,也就容易出现纰漏。例如,“出来”“出去”都不标轻读,“进来”“进去”则既出轻读条,也出非轻读条,实际上普通话里的趋向补语“来”和“去”是必须轻读的。“玩”在“游戏、玩耍”义时普通话和北京话都是要儿化的,,《词典》没有指明,所举例句“该休息了,出去玩玩”如果“玩玩‘不儿化,读起来很像是闽广人说半吊子普通话。“玩”虽然没注明要儿化,可是下面的词条“玩儿不转”“玩儿得转”“玩儿法”“玩儿命”“玩儿票”又都加上了“儿”,就显得前后矛盾了。(至于这几个词语是否都有资格进入规范词典,则是另外的问题。)在这方面《现代汉语词典》处理得比较灵活,例如,对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字,既标轻读也标原调号,给使用者选择的机会,在轻声和儿化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之前,这也许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办法。
总之,这是一部对汉语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词典。每个人的经历和语言背景不同,对一些语言现象是否算是已经规范,会有不同的看法,对这样一部以规范为目的的词典中的一些内容存在不同意见,更是正常的事。有了这样一部词典,就有了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的依据和基础,这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版无疑将能对我国今后的语言规范化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04-06-15

★★致林焘、徐通锵、汪惠迪、张志毅等诸前辈★★



——请认识这几位学者的网友转告他们,说这里有一份与他们有关的帖子

最近,围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展开了一场争论。我个人认为,这场辩论不是一般的是非问题,也不单单是出版业竞争的问题,更不是《现汉》与《规范词典》一山不容二虎的问题。
面对这场争论,到今天,一些专家说了话,一些专家三缄其口,一些专家顾左右而言他,一些专家貌似中庸甘愿骑墙,也有一些官员和专家因为一开始说了过头话眼下只好躲在幕后。我认为,百姓“俗人”怎么看,是另外一回事,对语言文字领域的专家来说,如何看待此事,未免不是检验他的学术水准、学术良心和学术道德的一把标尺。
你们几位都是我崇拜的老师,在就《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发言之前,至少应当仔仔细细翻阅翻阅,以正确的规范观,以严谨的学术思想,全面考察这部辞书中汉字形音义关系的处理、收词释义举例等等方面的得与失。千万不能想当然地跟着鼓噪、摇旗呐喊。钮葆、张玉泉和署名庞观、继业的其他人都参与了这部辞书的编写。他们作为当事人信口开河、强词夺理,没有人会当回事,因为他们虽然自称“大师”,但他们的学术水平,局内人是一清二楚的。而你们就完全不同了。当然,我们无权反对你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晚辈谨希望你们三思再说。须知:你们今天的言论今后或许会被你的学生、你的晚辈、你的学术界同仁重新提起——那可涉及一位专家的学术水准、学术良心和学术道德的啊。
我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炒作已经到了尽头,它该说的话说得差不多了,该辩解的辩解得差不多了,即使目空一切的大话也已经登峰造极了。现在是人们全面考核它的真实水准了。这里不妨告诉你们:昨天一位报业的语文工作者给我看了一份材料,他一个人就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当中发现了数量惊人的差错。其中不少差错竟是因避抄袭《现汉》之嫌而自以为是进行改造而造成的。随便举一个例子吧:我们知道,繁体字“鐘”“鍾”合并简化为“钟”,那么做姓氏的简化字的“钟”对应的繁体字该是什么呢?你们不妨翻到李行健的词典的附录第30页看看,他们特意作了注释:姓氏的“钟”,繁体字只能是“鐘”。你们说他们处理得对不对。请教师长:伯牙之知音钟子期的繁体该怎么写?捉鬼之钟馗的繁体该怎么写?无盐邑之丑女钟离春(复性)的繁体该怎么写?
更多的话就不说了。因为我爱你们,所以才说以上这些多余的话——希望你们保持学术上的晚节。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04-06-15
想要“規範”現代漢語本來就是及其荒唐的笑話,幾位高才的“學者”編一本字典來“規範”漢語那更是愚不可及的荒唐事。漢語發展了這麽多年,作爲一種基於漢字的語言,本身就有很強的自我規範性,想在更高層次上“規範”是很不合實際的。

歷史上,漢語的形成是社會精英和人民群衆共同構造的。《左傳》《史記》基本上成爲了漢語的藍本。到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白話文的推廣也不是通過詞典,或者是行政手段。當局希望胡适先生牽頭編白話文的“規範”時,胡先生謝絕了,轉而註釋並出版白話文小説來推動文字的“規範”。

我覺得做學問還是要厚道一點,要踏踏實實地來。把軟骨病毉好。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04-06-15
"我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炒作已经到了尽头,它该说的话说得差不多了,该辩解的辩解得差不多了,即使目空一切的大话也已经登峰造极了。现在是人们全面考核它的真实水准了。"
我完全同意 looking815先生的话。在网上浏览一下,就会发现:大师、著名语言学家、著名语文学家、绝作、绝笔、第一 等等词语都已给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或其编写者(包括顾问,尽管未编写)。话说过头就会走向谬误,这是常识。
现在需要我们认真审视这部“规范”词典,建议有兴趣的学人都来做这件事,也建议出版社给做这件事的学者发劳务费(或将本词典的稿费拿出一部分给这些学者)。我们更应当承认别人的劳动。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04-06-15
本版主建议:

1、请各网友集中“火力”对准《规范》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而不是对讨论《规范》的学者的观点、态度、甚至“良心”展开讨论,这样可能会更有的放矢一些。
2、“良心”“态度”等是道义层面的东西,主观性很强,不好证伪,可以在另一领域讨论,这里似乎就不必纠缠了。
3、还是那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尤其是学术讨论。不同意谁的观点就直说并具体罗列反对的论据好了。这样讨论干净利索,容易把问题说清楚。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04-06-15
看了钮葆《对已经进入普通话的原方言词该怎么注音?》,我感到很疑惑:表示疑问等的叹词“嗯”是“原方言词”吗?是北方方言还是其他方言?把它标音为ńɡ、ňɡ、ǹɡ或ń、ň、ǹ有什么不对吗?

首先,这个“嗯”不光北方说,南方绝大多数地方也说,是个百分之百的普通话词汇,怎能视为方言词呢?
其次,叹词和拟声词在许多语言里都是可以超出语音系统之外的,这是世界上许多语言的共性。不知钮葆先生懂不懂英语?英语中,除ah、eh、oh、sh几个叹词外,其余词都不能由“a/e/o/s”外的任一字母加上“h”组成。
第三,叹词和拟声词是描摹声音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就要求描摹准确,否则就不知表达的是何种感情了。若是像钮葆先生那样,把这些个“嗯”标为énɡ、ěnɡ、ènɡ等,还自以为规范,那不就又回到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老国音”的路子上去了吗?——不知钮葆先生知否“老国音”为何物?那样注定是要失败的,像“老国音”一样。
第四,“嗯”标音,就是李行健先生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也是沿袭《现代汉语词典》标音为ńɡ、ňɡ、ǹɡ或ń、ň、ǹ的。若说这样就不规范,这不是故意与李行健先生过不去吗?!


不知钮葆先生是中学教师还是什么学者?原来是学什么的?怎会连这么个常识也不懂呢?其实不懂也很正常,学海无涯嘛!但不懂装懂,企图以自封的“大师”“著名语言学家”之名来糊弄我辈,岂不让我辈羞之!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04-06-15
冠名“规范”无可指责

南开大学教授 宋玉柱

自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以来,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他们的主要论点是:辞书不该以“规范”冠名,否则就是误导读者,是炒作行为。王宁先生更气势汹汹地责问:“这本词典的‘规范’指的是什么?是国家规定的‘规范’,还是用规范词来写的‘规范’?”并且指责说:“在这种情况下用规范命名,是有违学术道德的。”其语言可谓尖锐,但未免不顾事实。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所说的“规范”的含义,在该词典的“前言”中说的是很清楚的。这里的“规范”是指全面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的文件的精神和标准,即在字形、注音、词形、辨异诸方面落实国家各项规定。难道这一点王宁先生都没看清楚吗?至于王先生所说的“用规范词来写的‘规范’”,真不知所云为何。什么叫“规范词”?难道还有人用不规范的词来写书的吗?可见,为了否定“规范”命名,王先生真是煞费苦心,只可惜这种用心没有用到正地方,只能暴露出她的处心积虑而已。
王宁先生还说,用了“规范”二字,“势必使读者误以为这本词典是规范的,而别的词典就是不规范的”。这真是莫名其妙的逻辑!我说我的东西是正宗的,就意味着你的东西是不正宗的吗?天下哪有这种推理?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所有的广告词都得取消,能做到吗?
还有人指责说,命名“规范”就意味着该词典的选词和释义都是标准的。这是歪曲。如上所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规范”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指的是落实国家标准。没有人会想到选词和释义都是标准的。选词和释义,特别是选词,有什么标准呢?这样提出问题,无异于鸡蛋里挑骨头,明显地是故意刁难人。
更令人吃惊的是,江蓝生先生竟然提出提案,要求用行政手段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予以“收回”。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凭什么要收回?就因为这部词典使用了“规范”二字?难道这两个字就有这么大的罪过吗?连许多乱七八糟的辞书都没有人要求收回,而对由吕叔湘等大师任顾问,由近百名语言文字工作者,用了11年的时间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这样一部严肃的词典,竟然要采取这种极端手段,难道这是出以公心吗?说穿了,不就是这部词典带来了对《现代汉语词典》的挑战吗?挑战是坏事吗?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就是要有竞争。为什么这样害怕竞争呢?常言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徐通锵先生说得好,哪本词典好,应该由读者和市场做出判定,而不应该由哪个人或哪个单位来做出“判决”。再说,我们这么大个国家,多有几种同类性质的词典有什么不好呢?难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就天下太平了吗?可见,所谓“收回”云云,不仅是不正确和不理智的,简直就是一种霸道行径,是为智者所不齿的。
至于说到“炒作”,那要作具体分析。炒作如果是作不负责任的夸大,当然是不正当的。如果是做必要的宣传,就不能扣上“炒作”的帽子。一本新的重要的著作出版了,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作些宣传是必要的。这不能叫炒作。如果这也叫“炒作”的话,那么,请问:《现代汉语词典》已经出版了几十年,印了数百万册,为什么还要在报纸上用整版的篇幅去作广告呢?说:“规范的(注意:这里也用‘规范’二字)现代汉语词典从这里开始”,“权威的编写机构”“权威的出版单位”,等等。这些算不算“炒作”呢?但我认为这无可指责。如上所述,商品经济社会,竞争是无可非议的,这种“炒作”是可以理解的。既然你能“炒作”,为什么就不允许别人“炒作”呢?说穿了,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然而这是办不到的。
王宁先生还说:“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来以后,一些人却不停的批评《现汉》。我认为这种态度是非常错误的,而且也是违背行业道德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2月15日首发的,至今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恕我不敏,我还没看到在此期间什么地方不停地批评过《现汉》。如果真有其事,请王先生举出事实来;如果并无其事,那就是故作“惊人之笔”,是不诚信的表现。
再说,批评《现汉》又有何罪?难道《现汉》真是完美无缺,百分之百的正确吗?老实说,我就批评过《现汉》,但不是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来之后,而是在若干年以前。至今我也没有感到什么违背行业道德。
总之,我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现,是一件大好事。它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不应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当然,不是说它已经完美无缺了。这样要求一部新词典也是不公平的。相信它还会不断修改,以日臻完善。但那种想把它封杀在摇篮中的企图,是不得人心的,也是枉费心机的。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04-06-15
"1993年,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开始修订《现代汉语词典》。与此同时,《现代汉语
词典》的几位(不是个别)参修者和审定者便着手编辑《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在那本字典的“编辑说明”中明白无误地写着:在当时还没有一本按照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而编辑的标准字典,因此约请语言所的那几位同志编辑那本字典,以利于进一步推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现在出了一本规范词典怎么就怒火冲天呢?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04-06-15
NO.1217267953 RE:炮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2004-4-5 18:32 )

ID被封 于 2004-4-2 14:58 写道:
对已经进入普通话的原方言词该怎么注音?

钮 葆

词(字)典给字和词语注音,不仅是检索的需要,更是帮助读者掌握正确读音、对读音予以规范引导的需要,因而也是词(字)典的一项重要内容。
汉语中的某些 ......
普通话里面没有“哟、嗯、呒……”,那还叫“话”吗?仔细听听北方各地人们都怎么说话,再来给这些字注音;仔细听听各种话剧、广播剧、电视剧,特别是中央台的,再来给这些字注音;仔细读读小学、初中的语文课本,再来给这些字注音。怎么个“与普通话的实际读音不符”?到底是语言学家的普通话标准,还是全国那么多播音员、演员的普通话标准?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04-06-15
正确解读王力先生辞书学思想
文汇读书周报2004-03-22 11:20:02 作者:董琨

——现汉性质词典“义项按历史发展脉络排列”说质疑

■董琨



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大师,王力先生十分重视汉语辞书的研究与编纂。早在1945年,他就发表了脍炙人口的《理想的字典》(《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1)一文,对“中国字典的良好基础”、“古代字书的缺点和许学的流弊”、“近代字书的进步”、“现存的缺点”均进行了基于现代语言学立场的评述,由此出发提出了“理想的字典”的理论设想,并于次年“几经易稿”,发表了《了一小字典初稿》(同上)。当然,这“小字典”只是“理想的字典”的样品,是王力先生辞书学思想的牛刀小试。直至晚年,先生还郑重申明:“编写一部字典,这是我的宿愿。”1984年,先生以八十四岁的高龄,还“应中华书局之约,编写一部古汉语字典,预计分四册,四年完成。”后来因病谢世,未能完成,而由几位高足继承先师遗志,分工继续编写,终于使《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6月版)得以问世。这项成果为学术界所瞩目,这项合作更足以成为中国辞书学高标的风范。

所有上述这些文章成果和事实,都是语言学界包括辞书学界的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当然,为了学习和继承王力先生辞书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改善当前辞书界的现状,提高我国辞书学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水平,需要有专门的研讨与分析的文章,而且需要不止一个人来做这项研究与探讨工作。这里只是结合新近出版的李行建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版)略谈一个侧面的体会。



这就是“词语义项按历史发展脉络排列”的问题。编写组的同志们认为“这是王力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的愿望”(见李先生的《词典·前言》)。此前在1998年出版的该《词典》的前身《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李先生在其《前言》中也有类似的话:“多义词的义项尽可能按照词义的引申发展脉络排列。……这是王了一先生在几十年前提出的构想。”

我们认为,李先生在这里是误解了王力先生的本意了。诚然,王力先生在《理想的字典》的最后即点题的“理想的字典”一节中,确实提到“明意义孳乳”的必要性。但是,我们看王先生文章中提及并加以评骘的字典辞书,计有:《说文解字》、《释名》、《广韵》、《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辞源》等,而所有这些字典辞书,无一不是带有历时性质的,多数是古、近、今并举(从王先生文中所举例子亦可知),即使作为我国首创第一部字典的《说文解字》,从上古到汉代,所涉及字义词义的时间跨度也很大。王先生的《王力古汉语字典》也是如此。因此,王先生所针对的所分析的字典辞书,严格地说,都不是共时的,即同一时代平面的。故而,王先生在“明字义孳乳”之后马上谈到“分时代先后”,并指出:“本来,‘明字义孳乳’就含有‘分时代先后’在里头:本义最早,引申义次之,引申义的引申义又次之。”这说明,“意义孳乳”和“时代先后”具有同一性,也都具有历时性。

那么,今天我们如果编写针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字典辞书(无论是描写型的,还是规范型的),应不应该运用这种原则呢?答案恐怕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现代汉语性质的字典辞书是针对现代汉语这个时代平面的,并不需要也不应该照顾历时的因素,即“字义孳乳”、“时代先后”等等(这和收录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古代汉语词义是两码事,见下文)。

王力先生在《理想的字典》一文中还有这么一段话:“若就字典方法上说,根本就不该不辨古今死活。英法等语的历史比中国的历史短得多了,但是他们的字典也不是不辨古今死活的。他们普通的字典,总是一部现代字典,里头只有沿用义和新兴义,没有死义。偶然有一二个死义,也必注明‘古义’或‘罕用’。至于古书的字义,自有专书,……像咱们中国近代的字典古今死活都混在一处的,英法等国可以说是没有。”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领略到:第一,王先生是极其注意区分字典辞书的时代性质的。第二,王先生文中评述的字典,多数是把“古今死活都混在一处的”;第三,王先生对这种做法(即“字典方法”)是取批评态度的;第四,对于现代性质的字典辞书,王先生认为只要收录“沿用义和新兴义”,即活在现代语言中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对王力先生辞书学思想的部分解读和心得,不知是否准确和实事求是的?敬祈批评指正。



如果我们的理解尚有可取,那么,基于学理逻辑和辞书学编纂理论的考虑,我们就有必要对收录现代汉语词语的字典辞书而将“词语义项按历史发展脉络排列”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了。

从《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体现出的词语义项描写来看,确实多处发生了“古今死活都混在一处”的情况。这里只想着重剖析一个例子,即“班”字,见《词典》正文第30页:班①[文]用刀把玉分开;分开。-②旧指按行业区分出来的人群;……③量词……-④为了便于学习或工作而分成的单位。……为了体现“班”的词义引申发展线索,只好说其本义是“用刀把玉分开”。这是《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班,分瑞玉,从珏从刀。”从字形分析,刀在两玉之中,解为“分瑞玉”即“用刀把玉分开”是可以的。然而有意思的是,即便在上古文献中,我们也难以找到这个本义的用例。像《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似乎应该是最贴切的了。《汉语大字典》即以此作为“分瑞玉”的用例。但伪孔传在此处却注道:“班,还。”孔颖达疏云:“更复还五瑞于诸侯者,此瑞本受于尧,敛而又还之。”是同意这个说法的。所以《王力古汉语字典》根本就不提“分瑞玉”,而将“班”的本义界定为“发还瑞玉”(713页)。这是从古汉语的语言实际出发而作的归纳。《汉语大词典》对此字的描述方式是:“本指分瑞玉,见《说文·珏部》。引申为赐予或分给。《书·洪范》附亡《书·<分器>序》:‘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在“本指分瑞玉”后并不加“班瑞于群后”的书证,可见也不认为这里使用的是本义,而且另外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才紧接着说“引申为赐予或分给”。再退一步来说,这个义项即使在上古存在过的话,对现代汉语而言,也应该说是古得不能再古,死得不能再死,怎么可以混在号称“现代汉语规范”的词典里呢?把《王力古汉语字典》尚且不收的古义用来作为现代汉语性质词典的本义,未免有些匪夷所思吧。



王力先生是如何处理针对现代的字典中的义项及其排列的?读过《了一小字典初稿》的人都知道,那里面每个字只是列出“沿用义和新兴义”,即是在现代汉语中还有生命力、还在使用的义项。如若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仍然保留的古代文言义,则亦列出,但标明“此义今罕用”、“今白话罕用”等。例如:

[休](注音及举例均略,下同)①动词。停止工作也。今白话往往作“休息”。……②动词。完毕也。常用于不如意之事。……今白话罕用。③副词,用于禁止。④(文言)名词。犹言喜事。……今白话罕用。⑤动词。出妻曰休。此义今废。

最具特色的是,在上述释文之下,另起一段,标以“[语源学]”打头,详细描写该字的古音、古韵,《说文》说解、古文字字形、古义(上古义直至近代义)死义、本义引申义及其书证,等等。此外,有的字解在[语源学]之后还有[附记],基本是对易混、易错的字形、字音、字义的提示。(为节省篇幅,就不拟举例;来作“文抄公”了。)所有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该字作为汉语语词的记录和使用历史中的方方面面,也充分体现了王力先生对于汉语汉字深湛的学养和功柢。这才是先生心目中的“理想的字典”,同时,上述所有内容的综合,适足以构成汉语字典辞书的极致。不过,这样的编纂,实在是太吃功夫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当然,也不是每部字典辞书都需要具备这些内容。但是,足以令我们汗颜的是,在《了一小字典初稿》发表的将近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国家还可以说并无一部包罗如此丰富内容的完整的字典辞书问世。这应该是我们作为语言学研究者和辞书事业的工作者在现在和未来所应追求的目标。

那么其他针对现代汉语的字典辞书又是如何处理义项及其排列的呢?仍以“班”字为例,选取手头两部有代表性的词典作为标本进行考察:

1.《汉语词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初版,1957年重印第1版:

班①行列,位次。②一组曰一班。③分给。④还。⑤同″斑″。⑥齐等。⑦姓。(按:此条注释与其足本《国语词典》基本相同。)

2.《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新1版:

班①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例略,下同)②(~儿)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③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④(~儿)戏班,旧时也用于剧团的名称。⑤量词。……⑥按排定的时间开行的。⑦调回或调动(军队)。⑧姓。

可看出,这两部词典中所列的“班”字的义项,基本上都是现代汉语中所使用的。《汉语词典》中的③、④两项似有可疑,但也绝对到不了“分瑞玉”的地步。难道主编、校订《国语词典》的衮衮诸公如黎锦熙、赵元任、钱玄同等先生,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的吕叔湘、丁声树先生能不知道“班”在《说文》中的说解吗?

由此我们还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这种在现代汉语性质的字典辞书中所谓“词语义项按历史发展脉络排列”的做法,从辞书学编纂理论而言并不可取;在实践方面,则是否可理解为甚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当然,“班”字的例子也许比较极端,不见得所有的单音词的义项按这种方式排列都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也许它还有些其他正面的效果,例如把某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是同形词而分列的单音词,由于存在“历史发展脉络”而合并了(例如“折”字)。然而这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成败利弊尚可分析。囿于篇幅,在此不拟展开探讨了。但即便某些同形词因此可以合并了,也不能说分开就有什么错;因为毕竟不是历时性的词典务必溯源析流,而是共时性的词典只需归纳、罗列得当而已。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04-06-15
首先应当对“规范”加以规范
时间:2004年3月22日 作者:高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近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版,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关注,也引发了学界的争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于“规范”的不同认识。

某些媒体宣传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意在全面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所有规范标准编写”、“以汉语言的规范为使命,并在语言规范上下了很大工夫……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辞书”、“在语言规范方面,这本词典应该取得了更高的成绩……在语文生活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等。

对于此等宣传,人们自然要了解,这部词典究竟贯彻执行了哪些国家标准,并将在汉语言规范方面起到怎样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颁布的主要规范标准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汉语拼音方案》(1958)、《简化字总表》(1964)、《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标点符号用法》(1990)、《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1)等。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标准主要体现在字形和字音以及拼音和标点方面,没有涉及语言中词汇和语法以及词典的核心内容———释义和举例。那么用字和读音的规范能不能等于语言的规范呢?很显然,规范用字不能等于规范用词、用语,也不能等于规范的书面语,更不能等于规范地使用汉语,因而即使执行了这些标准的词典,也绝不能与规范型词典划等号。如果仅执行了用字与读音的标准就可以称为“规范词典”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的字典、词典都可以称为规范字典、规范词典,所有的报刊、书籍都可以称为规范报刊、规范书籍,因为出版界大多是能够自觉遵守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的。这样说来,媒体所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汉语言的规范为使命,并在语言规范上下了很大工夫……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辞书”之类的宣传都属于夸大其词,它把用字的规范暗中换成了语言的规范,混淆了语言与文字的界线。

众所周知,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不识字不等于不会说话,没有文字的民族不等于没有语言的民族,语言的规范要比用字的规范复杂得多。字典和词典不是字表,它的任务不仅在于为社会提供字、词的正确写法和读法,还要提供字、词、语的正确解释和用法。一部语文词典包括收词立目、注音、释义、举例,以及义项的划分和排列方式、词性的标注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它对词语的释义,这也是检验词典质量高低的最根本因素。但是这方方面面的内容都不是上述国家标准所能涵盖的。显而易见,如果认为全面贯彻执行上述国家规范就是对语言的规范,那就是把促进语言规范化这一艰巨的任务简单化;如果认为这只是一种营销策略,那就是对广大读者的误导。较真起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连上述的国家标准也没有完全遵守,比如它就没有贯彻《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有关大写的规定。

那么,语言的规范标准是什么呢?现代汉语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它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除了上述国家有关部门业已颁布的具体标准以外,语言规范的最根本原则是“约定俗成”的语言实际,已有的和将有的任何国家标准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实际才是检验所有字典、词典的惟一标准。

从语言实际这个标准来看,凡是国家有明确规范标准的,都要全面贯彻执行。然而,国家标准也有一个需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问题。就连我国的基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在不断修改,与时俱进,何况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国家标准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定的,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国家在不同时期颁布的标准也有不尽一致的地方,以前的标准必然要服从以后的标准。例如国家语委1986年发布了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通知,并在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对个别字作了调整,恢复了曾经作为繁体字的“叠、覆、像、囉”等字的规范字地位;在重新发表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恢复了曾经作为异体字的“翦、邱、黏、凋”等字的规范字地位。除此以外仍然存在一些有待修订完善的地方,例如“脩”字在异体字表中作为“修”的异体字加以淘汰,但事实上,这两个字在“修饰”、“修理”、“修长”等意义上自汉代以来就可以通用,而在“干肉、肉脯”的意义上,“脩”绝不能写作“修”。对此,词典有必要根据语言事实做出变通处理,以待国家标准的修订。《现代汉语词典》将这两个字单立字头,分别注释;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仍然将“脩”作为“修”的异体字处理,尽管在提示里说明“在‘束脩’‘脩金’等词中,‘脩’是干肉,给老师的酬金的意思,习惯上仍作‘脩’”,但还是错了———“习惯上仍作‘脩’”就是应写作“修”的意思,跟语言事实不符。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根据客观实际对国家标准中个别不适宜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变通处理,为这些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这才是一部负责任的词典所应具有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4年3月22日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04-06-15
转贴本论坛项梦冰先生的一个回帖:

NO.1217267778 RE:陕南属于哪个方言区的? ( 2004-4-5 12:10 )
那您又是我的前辈了,如有冒犯之处,请多原谅——我当您是文革后的师兄呢!关于《规范词典》的争论,我匆匆看了几帖,不过这既不在我的专业范围内,而且我连《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什么样子都还不知道,所以绝对没有评价它的资格。前几年我还是很爱逛书店的,这几年实在太忙,平时深居简出,书店一两个月也难得去一次,所以消息闭塞得很。《规范词典》的出版及其引发的争议我是最近才知道的。我同意版主的建议:
1、请各网友集中“火力”对准《规范》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而不是对讨论《规范》的学者的观点、态度、甚至“良心”展开讨论,这样可能会更有的放矢一些。
2、“良心”“态度”等是道义层面的东西,主观性很强,不好证伪,可以在另一领域讨论,这里似乎就不必纠缠了。
我个人还有一点想法:不同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是见仁见智的,一种是明显的硬伤。譬如一部词典能不能用上“规范”两字,我个人觉得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意见尽管交锋,不过这对使用词典的人来说并不重要。硬伤则不同,它直接关系到一部词典的质量,如果硬伤太多将对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利益损害。一部词典没有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像《现代汉语词典》,有丁声树先生、吕叔湘先生、李荣先生这样的著名学者把关,出过试用本,也出过修订本、增补本,可是我们还是可以读到商榷具体处理的文章。《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刚出第一版,问题肯定少不了,其质量是否能跟《现代汉语词典》相比我心里也有些疑问。不过如果《规范词典》的编者们能够抱着谦虚的态度,根据学术界和读者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甚至可以考虑把初版作为征求意见的试用本免费赠送,广泛听取意见,这对使用者和我国的辞书事业来说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本帖由 hanyu 于 2004-4-5 22:03 最后编辑 ]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04-06-1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疏漏一例




【按语】这是报界一位对语言文字很有研究的朋友的一篇短文,这里推荐给大家。我本人很同意本网站一些网友的主张——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要做空泛的议论,而要认真地考察它的得与失。这位朋友出于职业的习惯,对媒体上的语言文字一向喜欢较真。这一次他又一页一页地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看它哪些地方处理得高明,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尽如人意,哪些地方有不能原谅的(因为他们在宣传上过于自信了)硬伤。如果我们大家都以这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态度去考察一部学术著作,会有利于我们在做学问方面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短文】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疏漏一例




李行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称《规范》)出版以来,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说是高质量,有人说是精品,还有人说是汉语辞书的里程碑。近日我不断翻阅学习这部辞书,发现疏漏之处甚多,下面举出一个例子来:
大家都知道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个月。古人把每季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这样一年十二个月就分别有以“孟”“仲”“季”开头的名称,可是《规范》的词目里只有“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和“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却没有“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辞书立目讲究系统性,就好像有“李白”就一定要有“杜甫”。《规范》缺少了由“季”字开头的四个月份的名称,我认为这是疏漏。
这个疏漏是怎么造成的呢?说来有趣,责任原来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称《现汉》)。请比较《现汉》和《规范》的词目:
《现汉》:孟春、孟冬、孟浪、孟秋、孟什维克、孟夏
《规范》:孟春、孟冬、孟浪、孟秋、孟什维克、孟夏
《现汉》:仲裁、仲春、仲冬、仲家、仲秋、仲夏
《规范》:仲裁、仲裁人、仲春、仲冬、仲家、仲秋、仲夏
《现汉》:季度、季风、季风气候、季候、季节、季节工、季节洄游、季军、季刊、季世。
《规范》:季度、季风、季风气候、季节、季节工、季节性、季军、季刊、季世。
两部辞书的词目,所差无几。如果《现汉》收了“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估计《规范》也就不会产生上面说的疏漏了。话又说回来,如果《规范》补上了这四个词目,那不更显出它是精品、高质量吗?编写辞书要在求真上下功夫,不要在炒作上下功夫,不知读者是否赞同这个想法。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0楼 发表于: 2004-06-15
1、终于等来了剖析具体内容的帖子,欢迎!
2、看后略感失望,作者似乎并没有说到点儿上,而且还存在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3、说辞书立目要讲究系统性,这是对的,但说《规范》漏收“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请问现代汉语中有这四个词或用这四个词吗?请注意我说的是“现代汉语”。如果现代汉语中没有,一部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到是对的了。《现汉》多亏没收,如果收了肯定会有商榷的文章出现。
4、辞书立目要讲究系统性,但辞书收词不是数学运算,不能推理,而是要从语言事实出发来处理语言现象。从这一点看,我觉得这位“对语言文字很有研究的朋友”似乎并不熟悉辞书编纂,而且现代汉语的语感也不准确。

我的批评也许错了,欢迎指正。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1楼 发表于: 2004-06-15
首页 | 新闻 | 短信 | 彩信 | 邮件 | 搜Q | 商城 | 搜索 | 社区 | 企业




Sohu >> 教育首页 >> 文化读书 >> 编辑推荐 >> 各方书评


围绕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周围的目光


LEARNING.SOHU.COM 2004年3月22日17:09 [ 合恒谨 ] 来源:[ 搜狐教育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2004年2月15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首发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乃芳、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曹先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出席首发式的还有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教育部社政司、语用司、语信司领导、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发行司领导,以及教育界、语言学界和辞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共700余人。外研社社长李朋义主持了首发式。

  一本新书的出版,不免会引起读者的各种疑问,也有专家学者对它进行说明、赞许,当然也有批评。对此,编写组说明了为什么要编写《词典》,对一些根本的问题进行了问答,并解答读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同时还正面针锋相对反驳了一些学者的质疑。编写组欢迎各界的批评,因为批评也能促进工作的进一步改善。

  一些参与或没参与编审的学者都对《词典》做了解释:

  金艳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辑 说明了她参与编校的体会:提出了对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的几点看法。  

  钮 葆 说明了怎样使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附录·中国500常用姓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社会语言学研究生导师陈松岑谈了他编审《词典》时的一点感想:变异与规范是与语言生死相伴的。  

  更多的专家学者对《词典》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表达了他对词典编纂中的精神的一些看法,认为编辑编写组遇到了不少学术、标准方面的难题,他们没有绕着走,反而更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通锵在评《词典》时提出了四条原则。

  中国训诂学会会长 语文出版社编审李建国认为《词典》但开风气不为先。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丕杰在谈《词典》的“提示”时说: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一种有效方式。

  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宋玉柱也提出了自己对《词典》的“提示”的看法: 那是一种进行语言规范的新手段。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语言研究所所长张斌则认为社会需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山西教育学院教授陈庆延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敬重之情:《词典》十一年磨一剑。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闽龙华认为《词典》出版虽晚,但却是一部一部后来居上的好词典。

  当然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只能在使用《词典》的时候,进一步发现它的好处吧。希望《词典》能如大家所愿,能对语言文字表述直接、细致,成为语言文字的雕刻师,成为大家的一位最博学、最耐心、随叫随到的老师。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后来居上的好词典(03/22 14:28)
为什么要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03/22 14:24)
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十一年磨一剑(03/22 14:19)
社会需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03/22 14:15)
编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规范与变异(03/22 14:10)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解答读者(03/22 14:0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但开风气不为先(03/22 13:58)
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词典与规范(03/22 13:5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纂中的精神(03/22 13:49)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的说明(03/22 12:19)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搜索
关键字:
标题 内容





免费图铃下载区
彩信贺卡
手机WAP
彩信订阅
短信订阅



[单音]难懂的你
[单音]我是一只芒果
[单音]我是一只丑小鸭
[单音]爆米花的味道
[单音]《麦兜的故事》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和弦铃声] 铁血丹心
·[疯狂音效] 好友消息
和弦 音效 彩图 动画







搜狐商城

·新概念英语(新版)
·英语听力30天突破
·洋话连篇I综艺乐园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高效能父母的5种能力
·徐志摩林徽因诗选
更多...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2楼 发表于: 2004-06-15
江蓝生委员怎么降调了?
——读《是“并行不悖”,还是大相抵触》有感

庞观

3月10日,江蓝生政协委员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计量局联合发布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早已作废”。于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问她“依据何在?”江委员不回答依据究竟在哪里,却降了调子去转说别的,为什么呢?
《用字表》讲的是用字问题,“英里、英尺”等作为计量单位,当然不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所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但是,这些词语在社会语文生活中并不是“禁词”,还在大量使用,所以要对这些计量单位词的词形、用字予以规范。可恰恰是在计量单位词的词形、用字上,迟至2002年5月才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仍然把早在1977年国家就淘汰使用的译名正式立条、正式出字头。所以,人家编写组在《董琨同志的“再次回应”不讲道理》中说,附录《用字表》“确有规范目前辞书中计量单位用字混乱的现实意义”。江委员为什么不去检查自己主管部门所编写的《现汉》(增补本)在这方面的严重失误呢?
至于词典后面附录还是不附录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编写组那篇《董琨同志的“再次回应”不讲道理》说“作为语文词典,对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态度,主要是看在全书中涉及到的字头、词条中是否严格遵守,而不在于是否将其附录”。我看这话说得有道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这方面就比《现汉》(增补本)做得好。江委员还是多做一做自查吧,免得急于打人而捡错了石头,好吗?
(2004年4月5日)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3楼 发表于: 2004-06-15
宋玉柱先生好歹也算个教授,豆腐块文章也颇发表过一些,为人师表的,说话怎么如此轻率?对王宁先生的快人快语,竟用“气势汹汹”这种狠词,并且定性为“不诚信”,岂不太鲁莽?
读了宋玉柱先生的那段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掩羞的话,我觉得宋先生真是太天真了!请注意:
一、正像陆俭明、李宇明等先生所说的,书名冠以“规范”一词,有误导读者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和中学生的后果——他们绝对会以为释义、例证等等都是标准的(standard),其实《规范词典》里面错误很多(建议宋先生多看看读者反映),以错误为“规范”,岂不误人子弟?
二、只要是对词典稍有研究的人都清楚,“规范”,并不仅仅是遵守国家的几个“审音表”“异体字表”和“异形词表”。辞书的生命、核心在于释义。如果连释义都算不上规范,辞书名称冠以“规范”,岂不是欺世盗名?如果,“规范”仅仅是遵守国家的几个文件,那么,连傻子也能编“规范词典”了!
三、宋先生在日本呆了好多年,请问日本有辞书名冠以“规范”的吗?英国、美国是个辞书大国,也是辞书强国,有辞书冠以standard的吗?
四、《现代汉语词典》是国务院1956年明确指示编写的“以确定普通话词汇规范为目的”的词典,说是“规范从这里开始”难道有错?而且,尽管《现代汉语词典》是众所公认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但她还是不在书名上冠以“规范”之名,可谓严谨也!
五、《规范词典》一直以“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之类不符合事实的话大肆宣传,岂不是抹杀了我国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规范化工作的成就?!不知宋先生知否?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4楼 发表于: 2004-06-15
给善良的老师们提个醒儿

善良的老师们啊,我是你们的学生,我可真替你们担心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为了达到炒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目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他们会利用你们的善良和敦厚,也不管您的名声是否受损,恶意改动您的文章,删去您本来比较客观的评论。
兹举三例:
一、曹先擢先生在《规范词典》的前言里提出:词典不仅说明什么是规范的,还要有针对性地说明哪些是不规范的。到了外研社的宣传广告里,就成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仅说明什么是规范的,还要有针对性地说明哪些是不规范的”了!
二、据曹先生告诉我们,《规范词典》的前言并不都是他的原意。因为曹先生评述比较客观,外研社将他的前言几次以不符合要求为由要求退改,最后曹先生实在没有精力跟它纠缠下去了,就索性让外研社“该怎么改就怎么改好了”。没想到啊,外研社对顾问也要下此狠手!
三、我曾将报纸上刊登的徐通锵先生的文章内容告诉徐先生,徐先生大呼上当,想不到记者(按:实际上是外研社)把他的文章改得如此不合他的原意!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5楼 发表于: 2004-06-15
我来总结一下,或许不够全面,值得大家进一步去说明与讨论!
1、关于“规范”二字,这不能作为要害,词典字典本身就要求是规范的是词典的应有之义,“规范词典”要么是在词义上有重复性的成分语义重复,要么可以理解为“表示强调”,要么理解为犯了“重复”的语病,这个名字本身就存在语言学上的研究的余地。
这两个字,如果放开来讲,谁都能用,任何词典都能用这种名称,甚至可以说,有些都可以叫“非常规范词典”“特别规范词典”“规范又规范词典”等等了,连不规范的也可以这样叫了----即实际上指“努力规范的词典”。
如规范统一化来讲,对“规范”二字的使用应该加以限制,“当慎用这个名称”,就如中国的学校起名字一样,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教育部就曾说明不准用“中国”“中华”等字眼。假如我办一所学校,我就起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学”,大家意下如何?

再就是,利用“规范”二字作文章搞宣传,这个属于《广告法》的范畴,还涉及到广告宣传涉及不涉及“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同时,我在大学时比较好玩,曾经报考过法律自学考试,纯粹闹着玩,所以法律类的东西我也懂得一点点;就这个问题而言,我模糊记得《广告法》有一种精神,就是不能对其他人的广告进行“反广告宣传”,比如说针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能再进行“没有更好,只有我好”的广告宣传----对于涉及不正当竞争的广告宣传,要严厉打击,最好不要用同样的“广告宣传”的手段去进行“反广告宣传”,要去利用合适的方式去惩罚它。

2、关于里面的具体内容。
任何词典、字典都不是完美无瑕的,这一点毫无疑问。hanyu先生就有这种观点倾向。并且,批评最好是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去进行,不能空对空说问题。
当然,说任何词典都会有错误,也不会因为这样就没有办法比较优劣了,我们家乡话就有“驼(?)子选将军”的说法,就是即使都不高的两个人站在一起也会有一个高一点另一个低一点的问题。这要对比来说的,列举。这也好要靠专家来指导,读者自己有些东西是不能完全把握的了。
另外,hanyu先生又特别强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规范”使国外学生更轻松,这是对外国人来说的了。但是,就中国本土人来说,对于语言,不可过分夸大规范,还涉及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你一个人说是规范就规范吗!”,这个统计学问题,是大多数词典学家们所不擅长的了,尽量不要说的太绝了吧。

3、这个帖的内容有一些是翻来覆去的重来重去的内容,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整理,也不愿有失贴子原貌了。
似乎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就是,似乎是两大阵营在说话,“局外人”真正关心的不多,那样真的不好!
另外,有一个不好的感觉,就是,拿“大人物”来说话,他们的话合理与否且不说,我倒觉得,“他们真的那样说了?”更是一个问题。

4、辞书学界可以以此为契机,讨论一些有关辞书的问题了,这个更重要,学科地位、学科独立程度、学科含金量、学科发展、是一种“技术”问题还是一门“学问”问题等等,都可以去探讨!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6楼 发表于: 2004-06-15
size=3]退休五六年,辞书十七部
热烈祝贺我国新的“辞书大王”诞生

李行健先生自1998年至今,已经编纂“规范系列”辞书17部。兹将书名存录如下: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社,1998。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研社,2004。
小学生规范字典,语文社,1999。
小学生规范字典(插图本),台海社,1999。
小学生规范词典,上海人民社,2001。
小学生成语规范词典,长春人民社,2002。
小学生同义词反义词规范词典,长春人民社,2002。
小学生近义词规范词典,长春人民社,2002。
小学生解词造句规范词典,长春人民社,2002。
学生规范字典,中国大百科社,2001。
中学生规范词典,中国青年社,2001。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辞书社,2002。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长春人民社,2000。
现代汉语谚语规范词典,长春人民社,2001。
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长春人民社,2001
现代汉语歇后语规范词典,长春人民社,2001
现代汉语应用规范手册,书海社、山西社,2003。
看来编词典很容易嘛!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7楼 发表于: 2004-06-15
本人注意到,不仅排在第42位的“钟”姓的繁体字被注解为“鐘”(这不是误导是什么?),而且排在485位的姓居然是“锺”!请问《规范词典》的编者,这究竟是哪家的规范?这个字恐怕连编者自己也不好承认吧,否则为什么既未收到词典正文里,也没加任何注解呢?事实上,这是一个类推错误的简化字,既不在《简化字总表》里,也不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里。我们实在不知道,它是什么来源呢?与“钟”(鐘)又是什么关系呢?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8楼 发表于: 2004-06-1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之争的关节点在于词典名称中的"规范"二字,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极具规范性的词典,况且它有国家语委的背景,虽然它没说自己"成果"是国家语委准备公布的规范标准,但是难免引人联想,如果普通学者都会有这种误解,那么让学生家长如何去判断,因此"规范"之名的误导性是无庸置疑的.当人们发现这个规范并不是心慕中的那个"规范"时,只会有深深的受蒙骗的感觉,既而对所有"规范"失去信心,这是最可怕的事,也是最悲哀的事,"规范"被市场化了,"规范"被污名化了.

少数学者所做的规范到底有多大公信力?研究的深度有多少?如果国家相关的标准还难以制定出来,他们所做的规范算什么?一部分专家的规范?一部词典的规范?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离线空阶雨声

只看该作者 89楼 发表于: 2004-06-15
标注词性这件事并没有错。如果有错,只是它标得不对罢了。没有找到要领,瞎标,这有可能。
建议读一读北大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和《语法答问》,尤其是后者。

事实上,《现代汉语小词典》就是标注词性的。那是一本由大《现汉》缩减的“小学生”工具书(因而被忽视),特色便是标注了词性。哪些属于兼类,也有注明。
向无知的更深处走去,不再回头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