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63阅读
  • 5回复

【回纥】【回鹘】、【回纥文】【回鹘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2-04-10
维吾尔族古称“回纥”,公元788年更名“回鹘”。《现汉》《现规》以“回纥”为准;《辞海》二者均收《大百科》以“回鹘”为准。接下来的问题是:该名族使用的文字是称“回纥文”,还是称“回鹘文”?《现汉》《现规》未涉及这个问题,《辞海》《大百科》以“回鹘文”为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年公布的《语言学名词》也是以“回鹘文”为准(13.154)。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回纥】Huíhé  [名] 我国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鄂尔浑河流域。唐时曾建立回纥政权。也叫回鹘。
【回鹘】
Huíhú  [名] 回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回纥】Huíhé  [名] 我国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鄂尔浑河流域。后曾改称回鹘()并西迁今新疆地区,即今维吾尔族。也说回鹘()
【回鹘】(未收)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12-02
《辞海》第6版:
【回纥】古族名。北魏时,东部铁勒的袁纥部落游牧于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陏称韦纥。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因反抗突厥的压迫,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成立联盟,总称回纥。唐天宝三载(744年),破东突厥,建政权于今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生。辖境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最盛时曾达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有文字。曾助唐平安史之乱,进一步密切了与唐朝的关系。贞元四年(788年)自请改称回鹘。开成五年(840年),为黠戛斯所破。部众分三支西迁:一迁吐鲁番盆地, 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一迁葱岭西楚河一带,即葱岭西回鹡;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
【回鹘】即“回纥”。维吾尔的古称。先世为丁零、狄。原为铁勒之一部。事游牧,兼营狩猎、贸易。好歌舞,信奉萨满教和摩尼教,使用突厥文、粟特文。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左右西迁,后改事农业,信奉佛教,使用回鹘文。唐贞元四年(788年), 回纥可汗请唐改称回纥为回鸺,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元明时称畏兀儿。
【回鹘文】回鹘人采用粟特宇母创制的文字。因时代的差异,字母数目有所不同,约18~23个,各个字母有词首、词中和词尾之分。初由右向左横写,后竖写右行。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3种。用双点(:)和四点()作标点符号。公元8—15世纪流行于今新撕、甘肃一带及中亚。在哈密、吐魯潘盆地和甘肃发现过回鹘文的宗教经典、碑刻和契约。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Jasonw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6-03-22
向您致敬!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8-01-26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回鹘(Uighur)】中国古代北方与西北操突厥语的民族之一;亦为建立于漠北的游牧汗国名。北魏时称袁纥,为高车即铁勒诸部之一,隋代作韦纥及乌护,唐初名回(廻)纥,又作乌纥,788年更名为回鹘。袁纥、韦纥、乌纥、回纥均为 Uiγur 的不同音译,今译维吾尔;至于乌护,有学者认为系指乌古斯(Uγuz)而言。关于乌古斯,这是民族史上的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特别是8世纪中叶突厥鲁尼字体碑铭中的“九姓乌古斯”、10世纪以后穆斯林地理文献中的“九姓古斯”与汉文文献中先后出现的“九姓铁勒”、“九姓回鹘”是怎样一种对应关系,学者目前仍在探讨中。……
【回鹘文(Uighur Script)】回鹘人使用的拼音文字。又称回纥文。自中国唐代至明代(8~15世纪)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用这种文字记载的文献,于近代在哈密、吐鲁番和甘肃等地被发现。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13世纪的《蒙鞑备录》都曾记述过这种文字。根据九姓回鹘可汗碑等文物推断,回鹘文是在粟特文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回鹘文开始使用的年代,尚无定论。10世纪后,今新疆南部回鹘人虽已改用阿拉伯字母,但回鹘文并未完全停止使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抄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到17世纪仍在被使用。字母数目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最少为18个,最多达23个。23个字母中有5个字母表示8个元音,18个字母表示22个辅音。在早期文献中有的字母表示两个以上的音,于相应字母的左方或右方加一个点或两个点予以区别。字母分词首、词中、词末等形式。有句读符号。分印刷体和书写体,书写体又分楷书、草书两种。楷书用于经典,草书用于一般文书。行款起初由右往左横写,后改为从左往右竖写。回鹘文字母在元代为蒙古族采用,形成后来的蒙古文。16世纪以后,满族又仿照蒙古文创制了满文。……
【回纥文(Uighur Script)】回鹘人使用的拼音文字。见回鹘文。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12-18
台湾《国语辞典》:
【回紇】huí hé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初與突厥為兄弟民族,後又從屬於突厥。南北朝時,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離突厥後,始稱為「回紇」,後又改稱為「回鶻」。唐時助討安史之亂及抗禦吐蕃,屢建功勛。唐文宗時,族眾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後,名稱極多,民國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稱為「維吾爾」。
【回鶻】huí hú  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參見「回紇」條。
【回鶻文】huí hú wén  記錄古土耳其語的文字。為古代維吾爾人參考粟特文字所創。屬拼音文字,有十九至二十三個字母。原來由右至左橫寫,後改自上而下直寫。西元八至十五世紀在中亞吐魯番盆地與楚河流域流行。為蒙古文的前身。也稱為「畏兀字」。
【畏兀字】wèi wù zì  回鶻文的別稱。參見「回鶻文」條。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0-10-2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规范用词】回鹘文
【英文名】Uighur script
【学科】语言学
【公布年度】2011
【又称】回纥文
【定义】维吾尔族先民回鹘人公元8世纪时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拼音文字。公元8—15世纪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至17世纪时仍在使用。字母数在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最少为18个,最多达23个。行款起初由右向左横写,后改为从左往右竖写。有大量碑铭及文献传世。蒙古文、满文从来源看皆源于回鹘文。
【见载《语言学名词》第一版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