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校对固然要校,但不要太细致,这不是要大家不专心工作,而是出于大局考虑,因为我们有出片时间的限制。中国文字太复杂,语言方面的细究起来会有很多缺陷,如何把握是个度的问题,诸如上述例子,我觉得,如果有时间就改,没时间不改也不会算错。
依我看,“扫雪的人吐着热气,干的真起劲”其中“的”改为“得”,这点不用和编辑争论吧。
“交通警察过了一把赶场演员的滋味”其中“滋味”改成“瘾”,这点也不用通过编辑吧。
其他两句,没有问题,做校对,要克服“刻板”,也要注意“矫枉过正”。报纸是办给大众看的,有许多口语化的字句,在语法上不通,在现实生活中却常用,我们不是搞语言文字研究的,所以这方面我没有必要浪费太多时间深究。
此外,校对的注意力还应该多放在审的方面,也就是说有关政治的东西,要多看,万一走了眼,压了红线,可是无法挽回的后果。诸如“深化改革”写为“淡化改革”之类的,字面上没错,语法上也没错,可就是意义上180度大转弯~~
再次,自私一些地讲,校对没有必要把太多的压力给自己,这样深究,自己不累吗?
说得多了一些,也是一家之言,望大家多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