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76阅读
  • 4回复

几个地名的读音问题(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6-05-03
几个地名的读音问题
(1)“百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汉语拼音版)》拼写为“Bose”,可当地人并不读“bo(阳平)se(去声)。我问过来自那个地方的人(汉族人),他们说读“bai(上声)se(去声)”,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多读“bai(上声)se(去声)”。 

(2)“六安”,《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Lu(去声)'an(阴平)”,可六安籍的一个学者在《语文建设》撰文指出,“六安”里的“六”,本地人并不读“lu(去声)”,而是读“liu(去声)”。

(3)李大钊的故乡“乐亭县”,本地人读“乐”为“lao(去声)”,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的却是“le(去声)”。我问乐亭人:“你们那儿是不是把‘欢乐’[huan(阴平)lè(去声)]读成huan(阴平)lao(去声)啊?”他们说: “不是!‘欢乐’就是huan(阴平)lè(去声),‘乐亭’就读lao(去声)ting(阳平)。”请问普通话该不该承认这个“lao(去声)”音?

(4)“阿”在词典中没有“a(去声)”这个音,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读黑龙江省“阿城”这个地名时却是“a(去声)”。另外这个“a(去声)”音也出现在有关清朝皇室的影视作品中,“阿玛”“阿哥”中的“阿”不都读“a(去声)”吗?普通话该不该承认这个“a(去声)”音?(蓦然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8-24

1百色,读“bai(上声)se(去声) 

2六安,读“liu(去声)

3乐亭县,读lao(去声)。

4阿玛阿哥中的建议读“a(去声)。建议普通话承认这个“lao(去声)音。

本人的意思。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8-24

李大钊的故乡“乐亭县”,本地人读“乐”为“lao(去声)”,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的却是“le(去声)”。

真的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的却是“le(去声)”?我是河北人,是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长大的,也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听到lao(去声)ting(阳平),从来没听过读le(去声)ting(阳平)的音!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8-24

乐亭大鼓书

《长城在线》


29x.jpg  乐亭大鼓书,又称乐亭调,是河北省主要地方曲种之一。它发源于唐山市乐亭县一带农村,根据当地语言、音调、文化传统创造,并经过历代大鼓艺人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中期已形成完整的唱腔体系,清乾隆六年(1741)正式定为乐亭大鼓书,恭亲王在观看演出后又赐名乐亭大鼓,此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乐亭大鼓书自清代进入全盛时期以后,始终在曲艺界占有主要地位,在北方广大农村有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乐亭大鼓书说唱高手辈出,唱腔、板式不断创新,演唱内容不断丰富,演出书目有长、中、短、微篇共计150多种,自清代以来的温荣、赵永焕、吕占山、陈俊山、郑云来、王佩臣等人为乐亭大鼓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乐亭大鼓书在内容上主要有征战御敌、历史故事、侠义公案、神话传说、寓言杂事五大类。其唱腔属于板腔结构体,这种唱腔委婉清秀优美动听,褒忠斥奸情感切切。脚本有长篇、中篇、短篇和微篇,唱词多为十言和七言,主要板式有慢板、四平板、二六板、流水板。伴奏音乐主导乐器为大三弦,辅以皮鼓、铁板击节。

  乐亭县大鼓曲艺队是河北最大的乐亭大鼓组织,目前有演员50多人,主要的保留书目是《杨家将》、《呼家将》、《小八义》、《凤仪亭》、《西厢记》、《平原枪声》、《桐柏英雄》、《韩英见娘》等。
http://www.hebei.com.cn/node2/hbgl/whys/dfxq/userobject1ai218788.html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8-24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李大钊同志(公元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发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及开展北方广大地区的革命斗争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