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84阅读
  • 6回复

【拉登】【拉丹】【本拉登】【本拉丹】【本•拉登】【本•拉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1-03-01
校标:【本·拉登】(注意,报纸以及时政杂志习惯参照新华社标准的“拉丹”)

---------------------------------------------------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新华社译名室1993年出版):拉当、拉登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3-01
到底是“拉登”还是“拉丹”?

瓜  田

  拉登是地球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人物,鼎鼎大名的基地恐怖分子头目。一会儿说,由于疾病缠身,活跃不起来了,过了一阵子,就又在网络上露了面。美国人一直在琢磨着,能从哪个老鼠洞里把他掏出来,可惜总也没有收获。
  我今天忽然想起他来,当然并不是发现了拉登藏身之地的新线索,而是想到了中国人对他的两种译名相持不下的有趣现象。
  前些年,拉登刚刚进入传媒的视线,被译作“拉登”。由于这厮闹得全世界鸡飞狗跳,所以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最后到了无人不知的程度。“拉登”二字已经牢牢地占领了受众的记忆。这时候,忽然见到一两家报刊,在有关的各种消息中使用“拉丹”这个译名。还见到有文章解释“拉丹”为什么比“拉登”译得更好。采用“拉丹”的一派,是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报刊。新华社有关部门似乎是受命专门搞定译名标准化的,应该说,来头大,对敲定译名有某种权威性(近日拜读一位专家的著作,他对这种部门的权威性表示出可以商榷的态度)。可事情就邪了门了,这“规范”过的译名“拉丹”愣是没有人理睬,电视节目也罢,铺天盖地的报刊也罢,还是“拉登”、“拉登”地我行我素,谁也没有要改的意思。
  这时候,一个有趣的情况出现了:一面是不多的几家媒体在用“拉丹”,另一面是其他多数传媒,使用“拉登”。于是,在中国传媒上出现了一个很需要统一起来、却一直统一不了的译名。我不怕麻烦,在网上利用搜索引擎做了一个统计。使用“拉登”的消息2 420 000条,使用“拉丹”的消息110 000条,“拉登派”差不多是“拉丹派”的13倍。读者的直觉,“拉丹派”可能还要少一些。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几个:一,由政府有关部门强行规定,大家一律采用标准化的“拉丹”。二,召开一个座谈会,由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新闻主管部门参加,大家畅所欲言,摆一摆到底是用“拉登”好,还是用“拉丹”好。看看能不能达成共识。三,少数服从多数,“拉丹”一派干脆从众算了,也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就“拉登”了也没有什么损失,不丢什么面子,免得大家读报纸被不同的译名弄得十分闹心。四,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大家继续各说各话,各行其是,“丹”水不犯“登”水。等拉登不在了,他的名字的使用频率也就急剧下降,问题也就自然消灭了。
  第一个办法不妥。他拉登算个什么东西,还要劳动中国的有关部门为他的译名下个文件?这也太抬举他了,不行。第二个办法,开会,这是我们研究学术或者开展各项工作的强项,但这要占用专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似乎也不值得,毕竟这个问题也太小了。少数派原本觉得自己具有权威性,这回轻易就倒戈了,也太栽面儿。第四个办法可以不说,根本算不上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就剩下第三个了,就是请新华社的几家报刊委屈一下,随大流,也“拉登”算了。
  我倾向于第三种办法。译名标准化是好,但要搞得及时才行。一个译名出现,大家已然叫开了,就有了约定俗成的流通资格,没有特别的理由,很难再改过来。譬如“熊猫”,没有比这个错误更明显的了,可一旦约定俗成,中国十几亿人就都“熊猫”下去,没有改成“猫熊”。其实明明是猫熊么!其次,就“登”“丹”二字的选择而言,也很难说“丹”就比“登”好到哪里去。相反,读起来,似乎“登”更顺口一些。再次,港澳台的媒体也习惯用“拉登”。在译名上,我们还是尽可能地统一一些,避免差异太大,沟通不便。“拉丹派”坚持到底,也说不上什么“光荣的孤立”,弃“丹”从 “登”,也没什么丧失原则立场的大错误可犯。这种事情,用不着这么较劲。

见:http://www.qstheory.cn/ts/zxyd/xszlhj/201005/t20100513_29569.htm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5-02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5-02
基地组织头目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阿拉伯文)的姓名在英文中作 Osama bin LadenUsama bin LadenUsama bin Ladin《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中既有 Laden,又有 Ladin,前者可译为“拉当”(法语)、“拉登”(德语、罗马尼亚语),后者可译为“拉丁”(瑞典语),但这些似乎都都与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无关。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6-25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本·拉登(Osama Bin Laden, 1957~ )】国际恐怖分子,“国际伊斯兰圣战阵线”组织首脑。全名乌萨马·本·穆罕默德·本·拉登。又译为拉丹。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其父穆罕默德·阿瓦德·本·拉登原籍也门,后移居沙特,逐渐成为建筑业大亨。拉登是其幼子,并继承数亿美元家产。1979年,阿富汗抗苏战争爆发,拉登作为“圣战组织”成员,前往阿富汗参加反对苏联侵略的斗争。他除为“圣战者”兴建军火库、医院、道路外,还投身战斗。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因不满于美军驻扎沙特,而移居也门。1991年又前往苏丹。因资助国际恐怖活动,于1994年被剥夺沙特国籍。随后定居阿富汗,建立“基地组织”,训练国际恐怖分子,通过传真、移动电话、因特网或信使,遥控指挥“基地”分子,联系包括南黎巴嫩、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菲律宾、埃塞俄比亚、车臣的恐怖分子,并坚决支持“塔利班”运动。1998527日,“基地组织”联合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和“贾玛伊斯兰”、约旦“穆罕默德军”、克什米尔“安萨运动”、总部设在英国的“流亡者”等8个团体,在霍斯特发起成立“国际伊斯兰圣战阵线”。声称不将美国驻军和以色列赶出阿拉伯领土,绝不停止战斗。……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8-02
《人民日报》2017108日第3版:1993年,因被指控为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组织提供支持,并庇护本·拉登等国际恐怖分子,苏丹被美国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名单并受到美国制裁。
《人民日报》2017920日第23版:经济问题是一个方面,但实际上,很多“独狼”恐怖分子家境并非贫寒,很多甚至是中产阶层,本·拉登更是富甲一方。
《人民日报》201758日第7版:回顾过去10多年的全球反恐战争可以发现,尽管国际社会取得了诸如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重创“基地”组织的重大战果,但“基地”组织并没有消亡,只是蛰伏蓄势,伺机而动。

《人民日报》2017210日第21版:此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负责阿富汗境内多个“基地”组织训练营的创建和运作,与该组织领导人扎瓦赫里和前领导人本·拉丹交往甚密。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1-05-03
《辞海》第7版:
【本·拉登(Usama〔 Osama〕bin Muhammad bin‘Awad bin Laden〔 Ladin〕, 1957—2011)】亦译“本·拉丹”。恐怖组织“基地”组织首领。祖籍也门,生于沙特阿拉伯吉达。父为建筑商。幼时就读于伊斯兰宗教学校,后在利雅得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学习经济和工商管理,当过工程师。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参加伊斯兰圣战组织,并参与创建圣战者服务中心,招募阿拉伯志愿者抗击苏军。1988年“中心”改称“基地”组织。1989年苏军撤离后与追随者一起返回沙特。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开始转向反美,—度流浪苏丹。因暗中支持恐怖活动,1994年被取消沙特阿拉伯国籍。1996年辗转阿富汗,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塔利班组建“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旨在通过暴力将美国人赶出伊斯兰世界。2001年因策划美国九一一事件,成为“世界头号通缉犯”。201151日,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近郊一住宅内击毙。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