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736阅读
  • 2回复

【朦胧】【蒙眬】【矇眬】【曚昽】【蒙胧】【蒙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独惭昆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2-05-10
【朦胧】
现汉5:(ménɡ1ónɡ)形①月光不明。②不清楚;模糊:暮色~|烟雾~。
辞海6:模糊不清。如:暮色朦胧。来鹤《寒食山馆书情》诗:“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新华字典:1.月光不明。2.不清楚,模糊。
现规2:ménɡlónɡ①形月光不明月色~。②见“蒙眬”。现在一般写作“蒙眬”。

【蒙眬】
现汉5:ménɡlónɡ形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睡眼~。也作矇眬。
辞海6: 目不明貌。如:睡眼蒙眬。
新华字典:目不明:睡眼~~。
现规2:ménɡlónɡ①形形容两眼半睁半闭,昏昏欲睡的样子睡眼~。②形形容景象模糊不清眼前~一片。不要写作“矇眬”。

【矇眬】(不建议使用)
现汉5:ménɡlónɡ同“蒙眬”。
其他字典里没有

【曚昽】
现汉5:(ménɡlónɡ)〈书〉形日光不明。
新华字典:日光不明。
其他字典没收录

【蒙胧】【蒙泷】两词现汉、现规.辞海里未收录,不建议使用。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离线独惭昆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5-12
曚昽,日光不明。

朦胧,月光不明。

字不离母,一看“日”、“月”两个偏旁就明白了。

后来,“朦胧”的义项有所扩展,泛指不清楚、模糊。例如:暮色朦胧,烟雾朦胧。这样不细致地区分日或月,其内涵包括了“曚昽”的义项,因而“曚昽”这个词日渐式微,逐步被“朦胧”取代,渐趋淘汰的地位。

但无论是“曚昽”,还是“朦胧”,都是指客观物象的,是说事物、环境模糊不清。

矇眬,同上边的两个词儿一样,一看偏旁就明白了。“目”字旁,目不明貌。例如睡眼矇眬。它与客观物象无关,是主观视觉模糊不清。

不过,矇眬的“矇”字,在简化字中已经合并入“蒙”字,所以现在书写“矇眬”这个词语,标准的写法应该是“蒙眬”。

“蒙眬”,旧版教材本为“矇眬”,现在改为“蒙眬”,根据是:教育部于2002年3月31日颁布试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把“矇眬”作为“含有非规范字的异形词”,而把“蒙眬”作为规范词形。
   教材改“矇眬”为“蒙眬”是有根据的,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把“蒙眬”确定为规范词形,却很不妥当,因为这样的规定既不符合汉字的表意特点,又不符合汉语联绵词的构词规律,从而直接影响表达效果。也许《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是根据“矇”字已被简化为“蒙”而作出这样的规定的,但是,“矇眬”之“矇”是否应当简化为“蒙”也很值得讨论。
   古今汉语一直存在着三个读音为ménglóng 的联绵词——曚昽、朦胧、矇眬。它们读音相同、结构类似,不同的形旁表示不同的意义:“日字 旁”的“曚昽”表示“日光不明”,“月字旁”的“朦胧”表示“月光不明”,“目字旁”的“矇眬”表示“目光不明”。三个ménglóng,词义既有相同点又有细微的差别,不能互相代替,表现了汉语语汇的丰富和表达的精确。




把“矇眬”简化为“蒙眬”,既然不符合汉语联绵词的构词规律和汉字的表意特点,也就必然不容易被人们接受。尽管“矇眬”被确定为“含有非规范字的异形词”,相当多的人还是习惯于写作“矇眬”。
      “蒙眬”不被接受的情况,在词典、字典的编写中也有表现。《现代汉语词典》(1997年版)和《现代汉语规范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94年版),都是只在读阴平mēng的“蒙”字后面括号里注有繁体字“矇”字,而在读阳平méng的“蒙”字后面则没有注。这说明,编写者只把“蒙”看作是读阴平声的、表示“欺骗”或“瞎猜”意义的繁体字“矇”字的简化字,而没有把“蒙”看作是读阳平的“矇眬”之“矇”的简化字,而且《现代汉语词典》还为“矇”字单列了字头,并设置了“矇眬”词条。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离线孑子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12-16
“睡意朦胧”,还是”睡意蒙眬“?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