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马、有木有”这些词语为什么不收?
作为规范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收录新词语所取的态度,既是积极的,又是慎重的。所谓积极,是说对于那些反映新的事物、新的思想观念的,有影响、有生命力的新词,要及时收进词典,以满足读者查考的需要。所谓慎重,是说《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语不同于某些新词词典,它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是普遍性和稳定性两条。坚持这样的原则,不把没有被社会普遍使用的词语和短时间内流行、生命力不强的词语收入词典,使词典既能满足查考需要,又能起到指导语言正确使用的规范作用。“神马、有木有”是网络词语,就是普通话词语“什么、有没有”,只用于网络这一交流平台,并没有被社会普遍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不收这类词语。
2.“CPI、B超”这类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能查到吗?
“CPI、B超”这类词是由西文字母(包括拉丁字母、希腊字母)等构成的,或由它们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通常称为字母词。字母词绝大多数属于外语词或外来词,如CPI、PK、X光,有少数是汉语自身产生的,主要是汉语拼音缩写构成的字母词,如RMB、HSK。为满足读者查检的需要,《现代汉语词典》从第3版开始专立“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单元,按照常见、常用的原则收录了一些字母词,排在正文之后。第6版共收录了239个这类词语,包括媒体中常见的AA制、B超、CPI、DNA、ETC、GPS、FTA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字母词等。
3.“作”和“做”怎样区别使用?
长期以来,社会上“作”和“做”的使用比较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6版本着“注重语言事实,讲究学理,尊重习惯,便于操作”的原则,对全书中所有用到“作”和“做”的词语做了归类分析。认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作”的书面色彩较浓,宜用于书面语体,主要用来构词,为不成词语素;“做”的口语色彩较浓,宜用于口头语体,具有词的地位,主要用于造句。第6版是这样处理的:
(1)凡能单独使用的一般用“做”,不论其所带宾语是名词还是动词,如:做家具、做功课、做朋友、做了一篇文章、做检查、做装修、做研究、做贡献、做决定、做了很多修改。
(2)用在单音节动词后面时,看成一个词,推荐用“作”。如:比作、变作、称作、当作、读作、化作、记作、叫作、看作、认作、算作、写作、用作、装作。
(3)在双音词、成语或四字格等固定结构中有“作”或“做”的,一般遵从习惯写法,如:做东、做证、做作、小题大做、做贼心虚;作弊、作孽、作声、作死、作秀、下作、作茧自缚、雷声大作、述而不作、自作多情。
需要说明的是,第6版是依据人们对词语的实际使用而做的简化处理。目前,人们对“作”和“做”的使用还有分歧,使用中只要做到同类情况处理一致就可以了。
4.“想象”还是“想像”?
“想象/想像”其实反映了“象/像”的使用区别。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中曾规定以“象”代“像”。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将“像”作为“象”的繁体字处理,并在脚注中注明“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确认“像”为规范字,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但未对两字的用法做明确分工。
2001年10月18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委召开了“‘象’与‘像’用法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确定“想象”为推荐词形。
《现汉》第2版以前“像”作为“象”的附列字而未独立字头,“想像”没有立条;第3、第4版“像”独立字头,立“想像”为主条、“想象”为副条;第5版按照“‘象’与‘像’用法研讨会”的意见改立“想象”为主条,“想像”为副条。
5.“唯一”还是“惟一”?
“唯一/惟一”其实反映了“唯/惟”的使用区别。“唯、惟”二字在“单单,只”义上自古以来都是通用的。从先秦到汉唐,“唯、惟”并存,不分伯仲;宋代特别是明清以后,“惟”字逐渐占上风。《现代汉语词典》从试印本开始,主张用“惟”而不用“唯”,将“惟一”立为词条,就是从这一用字传统考虑的。
不过,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某些广泛流行的词语中,人们习惯用“唯”,如佛教中常见的“唯识论、唯我独尊”,哲学美学中常见的“唯心、唯物、唯我、唯美”等。为了和“唯物、唯心”呼应,中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用“唯一”。
由于“唯物、唯心”这类词语影响太大,《现代汉语词典》同一个语素采取了两个字形:普通词语用“惟”,如“惟独、惟恐、惟其、惟一”;专用词语用“唯”,如“唯物论、唯心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种处理由于破坏了用字的一致性而被人诟病。
鉴于这种情况,第5版在“唯、惟”二字的“单单,只”义上,舍“惟”而取“唯”,如:唯恐/惟恐、唯利是图/惟利是图、唯命是从/惟命是从、唯命是听/惟命是听、唯其/惟其、唯我独尊/惟我独尊、唯一/惟一、唯有/惟有。这样跟“唯物、唯心”的用字就一致了。
6.“账目”还是“帐目”?
“账目/帐目”其实反映了“账/帐”的使用区别。《现代汉语词典》第1、2版,曾将“关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账簿、债”等语义的“账”作为“帐”的附列字,从第3版开始,“账”字独立字头,表示上述语义推荐用“账”。《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收录了“账本—帐本”,注释中说:“‘账’是‘帐’的分化字。古人常把账目记于布帛上悬挂起来以利保存,故称日用的账目为‘帐’。后来为了与帷帐分开,另造形声字‘账’,表示与钱财有关。”第6版在“账”字下收录了“账本、账簿、账册、账单、账房、账号、账户、账面、账目、账务”等词。为了提示“账/帐”目前已经分工使用,上述词不宜写为“帐”,“帐”的义项❷注为:“旧同‘账’。”
7.“标志”还是“标识”?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把“标志、标识”视为一对异形词,明确要求使用“标志”,不推荐使用“标识”。“标识”一词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的确比较少见、少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广泛开展,各种“标识”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和法规文件里,使之迅速转变成为常用词了。不仅如此,许多人不知道这里的“标识”该读biāo zhì,而错读为biāo shí,还以为它的意思是“便于识别的标志”,与“标志”的意义并不等同,用法上也有区别。第6版从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出发,给“标识”biāo shí立条,承认这一用法,同时,当“标识”读为biāo zhì时仍作为“标志”的异形词处理:
【标志】(标识) biāo zhì❶ 名 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地图上有各种形式的~|这篇作品是作者在创作上日趋成熟的~。❷ 动 表明某种特征: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
产,~着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标识】biāo shí ❶ 动 标示识别:秘密等级是~公文保密程度的标志。❷ 名 用来识别的记号:商标~ | 发文机关~。
8.“T型台”还是“T形台”?
“形”是指物体的形状,“型”则指物体的类型。《现代汉语词典》中“形状”的注释为:“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类型”的注释为:“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形状侧重于个体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征,而类型侧重于同类事物中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人们对个体事物特征的一种归类。就“T型台”而言,单个的台子形状确实是T字形的,但人们在命名这种事物的时候,已经把这种个体事物特征进行了归类,抽象出了“T字形”这种共同特征,即“T型”,因此,命名为“T型台”是可以的。同类情况的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所收“透平叶片”词条里有“枞树型叶根、T型叶根、双T型叶根”等,用的都是“型”。
9.“荫”为什么保留了yīn的读音?
“荫”本有阴平yīn和去声yìn两读,《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去声yìn,只能用于“封妻荫子、荫庇”等词语。按此规定,“树荫”等词语中的“荫”一律写作“阴”。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文字,人们常从字的偏旁推知字的意义。“荫”有草字头,与树木有联系,“树荫、林荫道”等比“树阴、林阴道”等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北京有柳荫街和柳荫公园,济南有槐荫区,哈尔滨的森林公园和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都有林荫大道的路牌,这些都是随处可见的客观事实。基于上述考虑,《现代汉语词典》为“荫”字保留了yīn的音和义。“树荫、绿荫、林荫道、绿树成荫”与“树阴、绿阴、林阴道、绿树成阴”作为异形词并存。
10.“荨麻”读qián má,“荨麻疹”为什么却读xún má zhěn?
“荨麻疹”原读qián má zhěn,因这种皮肤病的症状是局部皮肤突然红肿发痒,跟皮肤接触到荨麻(qián má)所起的红斑一样,所以命名为“荨麻疹”。由于“荨”字比较冷僻,许多人读字读半边就读成了“xún”,于是“荨麻疹”也就从qián má zhěn读为xún má zhěn。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把“荨”定为两个音:(一)qián(文)~麻(二)xún(语)~麻疹。这里采取了变通的办法,“荨麻”是植物名,读qián音;“荨麻疹”是皮肤病名,读xún音。
第6版是这样处理的:
【荨麻疹】xún má zhěn(旧读qián má zhěn)名皮肤病……
11.“六安”是读lù’ān还是读liù’ān?
《现代汉语词典》前几版中,“六”字在liù这个音之外,还有一个lù的音,用于地名“六安”(在安徽)、“六合”(在江苏)。“六安、六合”等地名中的“六”到底该不该读lù呢?lù、liù属于文白异读,lù是文读音,保留在很多方言区,如安徽、江苏等地。主张读lù的人说,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六安、六合等地名中的“六”应该读lù,因为当地人就这么读。其实,“六”字在安徽、江苏的方言中,不仅地名“六安、六合”读lù,语文义的“六”如“六斤苹果、六个小时、星期六”也读这个音。如果不说方言而改说普通话,这些话里的“六”就都读成liù了。名从主人,说的是人名、地名中多音字的取舍原则,而不是放弃普通话的读音去读方言音。根据这样的调查研究,第5版删去了“六”字lù的读音。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个地名叫“百色”,第1版曾收这个地名的读音bósè,第2版以后删去了,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