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06阅读
  • 0回复

冀教版语音的音变【冀教社拼音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5-08-05
冀教版语音的音变

       人们说话时,不是把一个个字音孤立地发出来,而是把好多个字音连串地读出来。由于连续说话时音节和音节、声调和声调的相互影响,就产生了音变现象。普通话的音变现象很多,应特别注意的是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具体情况如下:

一、冀教版“谁”读作“shéi”,不读“shuí”。例如:(注意:以下例子均出自课本,括号内数字代表课本页码)
谁(冀一•下•22、23、92)
二、变  调
(一)“一”“不”的变调
1.单用或在一词一句的末尾读本调。例如:
“一”字诗(冀一•下•124)
2.在去声(四声)前一律读阳平(二声)。例如(按第二个字音序排列):
(1)一
一不小心(冀一•下•89) 一次(冀一•下•53) 一定(冀一•下•44、45、113) 一动不动(冀一•下•54)  一个(冀一•下•11、12、31、110、111、112、115、131、137)  一个渔翁一钓钩(冀一•下•124)  一件(冀一•下•54)  一看(冀一•下•97、104、131、132)  一亮(冀一•下•156)  一切(冀一•下•84)  一岁一枯荣(冀一•下•20)  一位(冀一•下•52、110)  一样(冀一•下•105)  一阵(冀一•下•42)  一挣(冀一•下•92)  一座(冀一•下•114)
(2)不
一动不动(冀一•下•54)  不对(冀一•下•32、33、111)  不会(冀一•下•110)  不见(冀一•下•134)  野火烧不尽(冀一•下•20)  不就(冀一•下•156)
不怕(冀一•下•44、107)  不让(冀一•下•69)  三过家门而不入(冀一•下•158)  不是(冀一•下•55)  不用(冀一•下•22、23、134)  
3.在阴平(一声)、阳平、上声(三声)前,“一”读去声,“不”仍读去声。例如(按第二个字音序排列):
(1)一
① 阴  平
一杯(冀一•下•110)  一出现(冀一•下•89)  一帆一桨一渔舟(冀一•下•124)  一根(冀一•下•54)  一黑(冀一•下•104)  一江明月一江秋(冀一•下•124)  一颗(冀一•下•110)  一岁一枯荣(冀一•下•20)  一声(冀一•下•25)  一天(冀一•下•114、137、155)  一些(冀一•下•152)  一张(冀一•下•128)  一只(冀一•下•43、47、54、66、81、82、83、127、134)  一枝(冀一•下•115)
② 阳  平
一层(冀一•下•43)  一俯一仰一场笑(冀一•下•124)  一年一轮(冀一•下•152)  一群(冀一•下•31、65、87、114、128)  一抬头(冀一•下•134)
一条(冀一•下•65、92、93、97、111)  一团(冀一•下•26)  一帆一桨一渔舟(冀一•下•124) 一直(冀一•下•54、108、134)
③ 上  声
一把(冀一•下•65)  一百(冀一•下•52)  一点儿(冀一•下•44、73、81、82)  一顶(冀一•下•88)  一朵(冀一•下•118)  一俯一仰一场笑(冀一•下•124)  一帆一桨一渔舟(冀一•下•124)  一老一小(冀一•下•138)    一起(冀一•下•138、150、157)
(2)不
① 阴  平
不知义(冀一•下•147)   不捉弄(冀一•下•52)
② 阳  平
春眠不觉晓(冀一•下•19)    不能(冀一•下•47)    不如物(冀一•下•148)   不停(冀一•下•137)   不行(冀一•下•93、95)  苟不学(冀一•下•148)  人不学(冀一•下•147、148)   子不学(冀一•下•147)    玉不琢(冀一•下•147)
③ 上  声
不敢(冀一•下•104)   不管(冀一•下•108)   不响(冀一•下•49)
(二)“一”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不”肯定否定连用或构成(动词+不+到、动、过、及、见、去、上、着等)短语时,读轻声。例如(按音序排列):
1.一
读一读(冀一•下•3、16、29、35、46、57、59、130、159)  对一对(冀一•下•35)  记一记(冀一•下•57)  讲一讲(冀一•下•162)  试一试(冀一•下•110、112)  听一听(冀一•下•85)  想一想(冀一•下•46)  写一写(冀一•下•4、7、10、13、21、24、29、34、42、46、51、56、64等等)  演一演(冀一•下•28)
2.不
(1)肯定否定连用(按音序排列)
好不好()  能不能()
(2)构成【动词+不+到(苏教)、多、好、及(苏教)、见(苏教)、了、起、清、去(苏教)、然、着(苏教)、住,等等】短语(按最后一字音序排列)
借不到(冀一•下•96)  看不见(冀一•下•70)  要不然(冀一•下•45)  挡不住(冀一•下•69)  关不住(冀一•下•69)
(3)按照上面规律应该读轻声,而没有读轻声的。例如:
【原文如此】
(4)课外拓展
(三)“动词+不+得”构成短语时,“不”“得”都读轻声。例如:
舍不得(冀一•下•26)  
(四)单音节形容词叠音部分如果是儿化音,那么声调都要变成阴平。例如:
好好儿(hǎo hāo er)(冀一•下•135)
(五)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即ABB词语),不管原来是什么调的字,多半读成阴平。例如:
亮闪闪(liàng shǎn shǎn)(冀一•下•67)  懒洋洋(lǎn yáng yáng)(冀一•下•26)  毛茸茸(máo róng róng) (冀三•下•169)  湿漉漉(shī lù lù)(冀四•下•98、131)  沉甸甸(chén diàn diàn)(冀五•下•6)  暖融融(nuǎn róng róng)(冀一•下•25)  鼓囊囊(gǔ nāng nāng)(冀五•下•134)
扑棱棱(pū lēng lēng)(冀六•下•176)  血淋淋(xiě lín lín)(冀二•下•149)
三、轻  声
(一)子
1.作名词的后缀,读轻声。例如:
孩子(冀一•下•55、70、71、97、115、152)  院子(冀一•下•69)  句子(冀一•下•24、41)  虫子(冀一•下•27)  燕子(冀一•下•31、39、40、95)
金子(冀一•下•43)  豆子(冀一•下•70)  脖子(冀一•下•87)  蚊子(冀一•下•92)  蝇子(冀一•下•95)  身子(冀一•下•97)  胆子(冀一•下•104)  杯子(冀一•下•110、111)  肚子(冀一•下•111)  鸽子(冀一•下•138)  日子(冀一•下•158)
2.“子”不是作为词的后缀,而有具体的意思时,不读轻声。例如:
(1)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例如:
子孙 \ 独生子 \ 子女 \ 孝子
(2)人的通称。例如:
男子 \ 女子 \ (莘莘)学子 \ 娘子 \ 商业巨子 \ 孺子可教 \ 《游子吟》
(3)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例如(按长幼顺序排列):
晏子 \ 老子 \ 孔子 \ 曾子 \ 孟子 \ 诸子百家 \ 天子 \ 王子
(4)古代贵族五等四爵的第四等。例如:
公侯伯子男 \ 子爵
(5)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例如: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6)子部。例如:
子书
(7)动物的幼崽或卵。例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蚕子 \ 鱼子
(8)幼小的;稚嫩的。例如:
子姜
(9)某些植物的子食。例如:
花结子儿了 \ 瓜子 \ 松子
(10)小而硬的颗粒状物体。例如:
棋子 \ 算盘子 \ 弹子
(11)派生的;从属的。例如:
子公司 \ 子城 \ 子堤
(12)铜钱;钱。例如:
口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了。
3.特殊情况。不读轻声。例如:
石子(冀一•下•110)  
4.中文翻译后,日本人名字后面的“子”不读轻声。例如:
佳子()
(二)儿
1.作名词的后缀,读轻声。例如:
2.“儿”不是作为词的后缀,而有具体的意思时,不读轻声。例如:
(三)名词或动词的第二个重叠音节。
  1.重叠名词本身,或其作为主语或宾语,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按辈分排列):
爷爷(冀一•下•73、75)  奶奶(冀一•下•107)  姥姥(冀四•下•173)  爸爸(冀一•下•47、49、105、113)  妈妈(冀一•下•54、61、71、96、97、104、113、140)  叔叔(冀一•下•115)  姐姐(冀一•下•65、66、67、93)  本本(冀一•下•3、15、36)
2.重叠动词本身,或其作为谓语,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按音序排列):
背背(冀一•下•37)  读读(冀一•下•37) 伸伸(冀一•下•25)
3.按照上面规律2应该读轻声,而没有读轻声的。例如:
【原文如此】
4.重叠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作为定语或状语,第二个音节不读轻声。例如:
弯弯(冀一•下•8)  小小(冀一•下•5)  蓝蓝(冀一•下•5)  沙沙(冀一•下•22、30、33)   纷纷(冀一•下•26)  轻轻(冀一•下•30)  快快(冀一•下•25)  呵呵(冀四•下•46)  尖尖(冀一•下•43)
5.ABB词语中“一”+重叠量词,量词的第二个音节不读轻声。例如:
一张张(冀一•下•128)
6.ABB词语中动词+重叠拟声词,第二个拟声词不读轻声。例如:
颤巍巍(冀四•下•162)  顶呱呱(冀一•下•40)   叫喳喳(冀一•下•8)
7.(1)叠字名词和叠字动词(即AABB词语)的末一个音节(即第2个A和第2个B),不读轻声。例如:
欢欢喜喜(冀一•下•26)
(2)叠字名词和叠字动词(即AABB词语)的末一个音节(即第2个A),读轻声。例如:
欢欢喜喜(冀一•下•26)  叽叽喳喳(冀四•下•39、45、98)
(四)名词、动词或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词—— “上”“下”“里”“面”“边”有时读轻声,有时不读轻声。
1.上、下
(1)①“上”用在名词后,读轻声。例如(按首字音序排列):
背上(冀一•下•150)  草地上(冀一•下•32、126、127) 草帽上(冀一•下•44、45)  草叶上(冀一•下•83)  草原上(冀一•下•87、89)  大地上(冀一•下•26)  大树上(冀一•下•93)  地上(冀一•下•30、52)  地球上(冀一•下•90)  海南岛上(冀一•下•1)  海滩上(冀一•下•11、12)  花瓣上(冀一•下•82)  肩上(冀一•下•49)  肩膀上(冀一•下•54)  篱笆上(冀一•下•69)  伞上(冀一•下•66)  身上(冀一•下•111)  世界上(冀一•下•85、140)  树上(冀一•下•53、54、134)  树木上(冀一•下•88)  桃树上(冀一•下•32)  头上(冀一•下•88、128)   小本本上(冀一•下•3)   宴席上(冀一•下•152)
②“上”用在名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天上(冀一•下•52、74、134、135)   晚上(冀一•下•105)
(2)①“上”用在动词后,读轻声。例如(按首字音序排列):
镀上(冀一•下•43)  过上了(冀一•下•158)  爬上(冀一•下•133)  披上(冀一•下•1)  送上(冀一•下•70)
②“上”用在动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3)①“下”用在名词后,读轻声。例如:
②“下”用在名词后,不读轻声。例如(按首字音序排列):
草帽下(冀一•下•45)  房檐下(冀一•下•95)  伞下(冀一•下•65、66)  树下(冀一•下•94)  塑像下(冀一•下•138)  屋檐下(冀一•下•31)  阳光下(冀一•下•28)   月光下(冀一•下•105)
(4)①“下”用在动词后,读轻声。例如:
留下(冀一•下•12)  剩下(冀一•下•151)
②“下”用在动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2.里
(1)用在名词后
① 读轻声。例如(按首字音序排列):
杯子里(冀一•下•110、111)  池塘里(冀一•下•65)  春天里(冀一•下•28) 村子里(冀一•下•160)  地里(冀一•下•69)  肚子里(冀一•下•111) 风里(冀一•下•2)  公园里(冀一•下•137、138、142)  河里(冀一•下•93、156)   花园里(冀一•下•116、118)  家里(冀一•下•96)  井里(冀一•下•131、132、133)  浪里(冀一•下•5)  森林里(冀一•下•126、127)  树林里(冀一•下•53)  水里(冀一•下•52、110)   水塘里(冀一•下•27)
屋里(冀一•下•70)   心里(冀一•下•74、96)  阳光里(冀一•下•43)  瑶池里(冀一•下•151)  油菜地里(冀一•下•33)  园里(冀一•下•150)  院子里(冀一•下•69)  嘴里(冀一•下•137)  
② 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2)用在指示代词后,读轻声。例如:
这里(冀一•下•11、12、127、128)  那里(冀一•下•11、12)
(3)按照上面规律应该读轻声,而没有读轻声的。例如:
【原文如此】
3.面
(1)用在方位名词后,读轻声。例如:
上面(冀一•下•161)  下面()  前面()   后面 ()   外面(冀一•下•69)
(2)用在方位名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里面(冀一•下•131)
(3)按照上面规律应该读轻声,而没有读轻声的。例如:
【原文如此】
4.边
(1)用在方位词后,读轻声。例如:
下边(冀一•下•134)
(五)趋向动词—— “出”“过”“见”“开”“起”“是”“住”“来”“去”“出来——出去”“过来——过去”“回来——回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上去”“下来——下去”有时读轻声,有时不读轻声。
1.出
(1)用在动词后,读轻声。例如(按首字音序排列):
得出(冀一•下•112)  纺出(冀一•下•30)  露出(冀一•下•89)  爬出(冀一•下•25)  长出(冀一•下•97)  走出(冀一•下•27)
(2)用在动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2.过
(1)用在动词后,读轻声。例如:
见过(冀一•下•35、53)   看见过(冀一•下•22、23、35)    下过(冀一•下•43)  住过(冀一•下•160)
(2)用在动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穿过(冀一•下•8、114、128)   绕过(冀一•下•8)   逃过(冀一•下•49)
3.见
(1)用在动词后,读轻声。例如:
看见(冀一•下•22、23、35、43、44、47、53、73、93、95、105、129、156)  听见(冀一•下•82、132)
(2)用在动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4.开
(1)用在动词后,读轻声。例如:
劈开(冀一•下•157)
5.起
(1)用在动词后,读轻声。例如:
打起(冀一•下•71)  捡起(冀一•下•11)  拉起(冀一•下•71)  竖起(冀一•下•82)  跳起(冀一•下•40)  挽起(冀一•下•2)  扬起(冀一•下•5)
(2)用在动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6.是
(1)读轻声。例如:
还是(冀一•下•104、141)   要是(冀一•下•115)
7.住
(1)用在动词后,读轻声。例如:
站住(冀一•下•53)
8.来——去
(1)来
① 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表示动作的趋向,读轻声。例如:
出来(冀一•下•43)  端来(冀一•下•110)  喊来(冀一•下•150)  回来(冀一•下•116)  跑来(冀一•下•54)  起来(冀一•下•25)  送来(冀一•下•129)  找来(冀一•下•111)
② 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2)去
① 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表示动作的趋向,读轻声。例如:
回去(冀一•下•139)  
② 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3)“来”“去”的此种用法不读轻声。例如:
数来数去()  飞来飞去()  走来走去()  跑去又跑来()  闹来闹去()  摆来摆去()
9.出来——出去
(1)出来。读轻声。例如:
流出来(冀一•下•156)  溢了出来(冀一•下•110、111)
(2)出去。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10.过来——过去
(1)过来。读轻声。例如:
飞过来(冀一•下•65)  跑过来(冀一•下•132)  跳过来(冀一•下•66)  清醒过来(冀一•下•27)  游过来(冀一•下•65)
(2)过去。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11.回来——回去
(1)回来。读轻声。例如:
飞回来(冀一•下•45)
(2)回去。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12.进来——进去
(1)进来。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2)进去。读轻声。例如:
放进去(冀一•下•110)
13.起来。读轻声。例如:
大喝起来(冀一•下•150)  叫起来(冀一•下•97、131、132、133)  扣押起来(冀一•下•152)
14.上来——上去
(1)上来。读轻声。例如:
捞上来(冀一•下•133)
(2)上去。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15.下来——下去
(1)下来。读轻声。例如:
背下来(冀一•下•154)
(2)下去。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六)量词——个
1.用在数量词后,读轻声。例如:
一个(冀一•下•11、12、31、110、115、124、131、137)  三个(冀一•下•16)  十二个(冀一•下•151、152)
2.用在动词后面,读轻声。例如:
挖了个洞(冀一•下•156)  有个(冀一•下•88、160)
3.① 用在指示代词后,读轻声。例如:
这个(冀一•下•113、127、152、162)  那个(冀一•下•90)
② 用在指示代词后,不读轻声。例如:
【原文如此】
4.读轻声的情况。例如:
【原文如此】
(七)固定词语轻声与否的情况(指后面一个字)
1.以下词语读轻声。例如(按首字音序排列):
B:报酬(冀四•下•75;冀五•下•70)  别人(冀一•下•63、66、75)  玻璃(冀四•下•5)
C:掺和(冀二•下•161)  刺猬(冀一•下•26、27、28;冀五•下•21)
D:打算(冀二•下•64)  地方(冀一•下•161)  点心(冀一•下•90)  动静(冀一•下•107)  动弹(冀一•下•27)  队伍(冀二•上•138)
E:耳朵(冀一•下•81、83、84、85)
F:风筝(冀二•下•120)
G:告诉(冀一•下•5、97、113、140)   胳膊(冀二•上•12;冀五•下•128)   疙瘩(冀三•下•15;冀五•下•9;冀六•下•90)  姑娘(冀一•下•30、35、137、138、139、140、141)  骨碌(冀三•下•146)  故事(冀一•下•104、113、138、162)
H:和尚(冀二•上•156)  狐狸(冀一•下•101、126、128、129)   葫芦(冀二•上•60)
J:教训(冀二•下•50)  结实(冀一•下•49)
K:窟窿(冀五•下•113)   快活(冀二•上•44)
L:喇叭(冀一•下•69;冀四•下•14)  累赘(冀五•下•104)  篱笆(冀一•下•69、70、71;冀五•下•39)  里头(冀一•下•134)  莲蓬(冀一•下•165;冀四•下•3)  粮食(冀二•上•114)  趔趄(冀五•下•139)  琉璃(冀二•下•165)  骆驼(冀二•下•100)
M:蚂蚱(冀五•下•16)  玫瑰(冀三•下•72;冀四•下•96、171)  眯缝(冀一•下•26)  明白(冀一•下•75、111、113)  名字(冀一•下•152)
N:念叨(冀二•上•94)
P:
Q:
R:认识(冀二•下•33)  
S:时候(冀一•下•22、23、35、52、138、155、160)  属相(冀一•下•152)
T:笤帚(冀五•下•133)  唾沫(冀四•下•14)
W:尾巴(冀一•下•54、92、93、94)
X:稀罕(冀二•上•69)  喜欢(冀一•下•52、55、71、138、141)
Y:眼睛(冀一•下•26、43、74、107、137)   衣裳(冀五•下•52)  月亮(冀一•下•131)
Z:早晨(冀一•下•114)   帐篷(冀二•下•120)  招呼(冀一•下•54)   知识(冀二•上•104)  芝麻(冀一•下•70)  庄稼(冀一•下•70)   嘴巴(冀一•下•27)  
2.以下词语不读轻声。例如(按首字音序排列):
D:动物(冀一•下•26、52、55、89、150、152)
F:父亲(冀一•下•155)
H:
M:
P:
S:
Y:已经(冀一•下•1)
Z:知道(冀一•下•22、23、47、49、112)
3.特殊词语说明
(1)朋友(冀一•下•73、74、75)、好朋友()时读轻声。
(2)小朋友(冀一•下•138)时不读轻声。
(3)小学生(冀一•下•110、114)时不读轻声。
注意:朋友、好朋友时读轻声;小朋友时不读轻声。
4.轻声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而且和词汇、语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普通话里,有些词读不读轻声,词义和词性往往是不同的。例如:
D:大方   轻声:① 不吝啬;不小气。◇为人大方,从不斤斤计较。② 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不做作。◇谈吐大方 ③ 装束、样式等不俗气。◇朴素大方
                非轻声:① 有专门学问的人。◇贻笑大方 ② 一种绿茶,主要产于安徽歙县、浙江淳安等地。
       大人  轻声:① 成年人。◇家里只有孩子,大人们都不在。② 旧时对官员的敬称。      
                 非轻声:对长辈的敬称(多用于书信)。◇父母亲大人
       地方  轻 声:① 中央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区别)。◇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② 本地。◇地方特色
                非轻声:① 区域;部位。◇你家在什么地方?② 部分。◇文章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地道  轻 声:正宗的;纯正的;符合标准的。◇地道的长白山人参
                非轻声:地下的通道。◇过马路请走地道。
       东西  轻 声:① 泛指各种事物。◇上街买东西去了 ② 特指使人厌恶或喜爱的人物。◇看他那贼眉鼠眼的样子,准不是好东西。
                非轻声:东边和西边;从东到西的距离。◇操场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
       多少  轻声:① 指数量的多和少。◇多少不等 ② 或多或少;稍微。◇上了几年学,多少有点文化。
                非轻声:①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数量。◇今天来了多少人?② 指代不定的数量。◇要多少,给多少
G:过去  轻声:包含除“非轻声”以外的所有意思。
                非轻声:指以前的时期;也指以前的事情。◇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H:呼噜  轻声:睡觉时因呼吸受阻而发出的响声。◇打呼噜
                非轻声:模拟呼吸受阻或吞食时从喉咙里发出的声响。◇喉咙里呼噜地响
J: 脊梁  轻声:脊柱;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民族的脊梁
                非轻声:脊背。◇光着脊梁在院里乘凉。
       精神(二•上•27) 轻  声:① 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饱满 ② 有活力;有生气。◇小伙子显得格外精神
                非轻声:① 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主观世界。◇精神文明 ② 内容的实质所在;主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
X:兄弟  轻声:① 弟弟。◇我有个兄弟在北京工作。② 称呼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子。◇兄弟,注意安全!
                非轻声:① 哥哥和弟弟。◇兄弟俩 ② 泛指志同道合、友情深厚的人。◇梁山众兄弟 ③ 比喻像兄弟一样密切而平等的关系。◇兄弟单位
Z:照应  轻声:照顾;照料。
               非轻声:呼应;配合。◇文章前后照应
      自在  轻声:安闲舒适。◇老两口生活得挺自在。
                非轻声:形容没有拘束和精神负担。◇逍遥自在
四、儿  化(冀教版出现儿化现象时,音节不缩写)
五、语气词“啊”的音变(冀教版暂未研究)
六、版本依据
1.一年级上册:
2.二年级上册:
3.一年级下册:2008年11月第3版  2009年11月第7次印刷(2011春季)

2010-08-25初作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