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58阅读
  • 2回复

【选粹】【选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新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6-08-14
— 本帖被 historysky 从 × 【Z】√ 移动到本区(2016-08-18) —
选粹
————————————
例句:
他广泛查找并精心选粹……
离线新温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6-08-14
“选萃”还是“选粹”
陈林森
2011年2月5日《今晚报》有一篇文章《对春晚五点希冀》,其中第五点“希冀”说:“‘春晚’节目应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可搞全国特色节目选萃,‘我要上春晚’这种选荐形式就很好,但需进一步完善。”
文中的“选萃”应为“选粹”。
很遗憾,《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都既未收录“选萃”,也未收录“选粹”。但是当下这两个词还都挺活跃,特别是作为书名。两种书写形式并行不悖,互不示弱:
《清盛世瓷选粹》(冯先铭等主编,紫金城出版社)
《三十年入藏文物选粹》(林业强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李莉莉主编,语文出版社)
《三言二拍选粹》(闻言改编,四川文艺出版社)
《现代京剧唱腔选粹》(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现代出版社)
《老年保健养生选粹》(董宪瑞编著,珠海出版社)
《经典药酒保健方选粹》(郭霞珍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获奖作文选萃》(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
《宪法与行政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
《陈如泉教授医论与临床经验选萃》(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薛范编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谜语选萃》(萧镛、喻斌选编,黄山书社)
《香港早期报纸教育资料选萃》(方骏、麦肖玲、熊贤君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征诗词选萃》(解放军红叶诗社选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选萃》(浦卫忠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比较起来,“选萃”比“选粹”的例子数量还要多。在百度上搜索两种词形,前者也比后者要多许多。但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单纯看数量,而要分析语源和理据。
我们必须首先承认现代汉语中有这个词,词典未收是词典的缺憾。其次我们必须搞清,这两个词究竟哪一个是规范的,将来哪一个应当收进词典。
原《语言文字报》主编、语文出版社编审杜永道先生曾在《光明日报》语文信箱答读者问中回答了这个问题,认为应当写作“选粹”。他是这样解说的:
“萃”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聚集”,例如“群英荟萃”。另一个意思是“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例如“出类拔萃”。“粹”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纯粹”,例如“粹而不染”。另一个意思是“精华”,例如“国粹”。因此,表示“选取精华”的意思时,应该用“选粹”而不是“选萃”。
(摘自张碧涌主编《网友问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9月版)
从“粹”与“萃”两个字的比较,采用“选粹”也比采用“选萃”要合理。
“粹”是米字旁,其本义是没有杂质的大米,泛指优秀的事物(精华),如“服饰精粹”“楼盘览粹”“古镇觅粹”。
“萃”是草字头,以草的丛生引申出聚集的意思,如常用词“荟萃”“集粹”,也可指聚在一起的人和物,如“出类拔萃”的“萃”。
从组词规律来说,如果采用“选萃”,则“选”是挑选、遴选,“萃”是聚集,不符合“联合型”双音词词素关系的规律(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也不能说是“补充型”,两个词素的关系不清;如果采用“选粹”,则构成动宾关系(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称为“述宾型”),符合汉语双音词组合规律。书名采用“选粹”,也合乎编著者、出版者的意图和愿望。

http://www.bokee.net/dailymodule/blog_view.do?id=742543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6-08-18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