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第6版: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旧译“祆教”、“火祆教”、“火教”、“波斯教”、“拜火教”等。波斯古代宗教。传为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奉《波斯古经》为经典。认为世界有两种对立的本原在斗争:一种为善,化身系光明神阿胡拉·玛兹达:一种为恶,化身系黑暗神安格拉·腊曼纽。认为在善恶两端的斗争中,人有自由选择的意志,也有决定命运之权。相信人死后,灵魂须受末日审判,阿胡拉·玛兹达将根据其人在世言行或送上天堂或投入地狱。故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道德箴言为“善思、善言、善行”。认为火是光明和善的代表,是阿胡拉·玛兹达的象征,故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公元3—7世纪为萨桑王朝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该教在本土渐衰。今在伊朗南部、印度盂买、巴基斯坦卡拉奇等地尚有少量信徒。6世纪南北朝时主要经中亚粟特人传入中国,因其礼拜圣火,故称“拜火教”;又因崇拜日、月等天体,亦称“祆教”(祆字,从示从天)。隋唐时曾在洛阳、长安建祆祠,唐祠部设萨宝府官,主持祭祀。北宋末南宋初,在汴粱、镇江等地还有祆祠,民间也有拜火习俗。宋后渐湮没无闻。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古代伊朗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公元前7世纪末6世纪初由琐罗亚斯德对古代雅利安人传统宗教进行改革后创建。因崇拜善神阿胡拉·玛兹达而称玛兹达教。琐罗亚斯德先在伊朗东部大夏(今阿富汗巴尔赫地区)传教成功,后发展到伊朗西部和中亚各地。至3世纪,琐罗亚斯德教成为波斯萨珊王朝国教,臻于鼎盛。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统治伊朗后,逐步衰落,部分教徒迁居印度西海岸。……
---------------------------------------
注:祆,读 xiān,关中谓天为祆;祅,读 yāo,古同“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