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汉大》的体例可知,“厌胜”读 yā shèng,否则会标注成【厭2勝】【厭3勝】【厭4勝】【厭5勝】。
《汉语大词典》:
【厭勝】古代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汉书·匈奴传下》:“元壽二年,單于來朝,上以太歲厭勝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唐杜甫《石犀行》:“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宋孔平仲《辍耕录》卷一:“塞上有一山,形勢雄偉,金人望氣者謂此山有王氣,非我之利。金人欲厭勝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嫦娥曰:‘我豈醫巫厭勝者?汝自欲捧心傚西子耳。’”叶圣陶《未庆集·遗腹子》:“两坛陈绍两只火腿买来了,就放在卧房里,仿佛看作一种厌勝的宝物,又象是一定生男儿的预约券。”
厭1 [yā ㄧㄚ]
[《廣韻》於葉切,入葉,影。]
[《集韻》乙甲切,入狎,影。]
亦作“猒3”。“厌1”的繁体字。1.一物压在另一物上。《礼记·深衣》:“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荀子·解蔽》:“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杨倞注:“厭,指按也。”晋潘岳《笙赋》:“泄之反謐,厭焉乃揚。”《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西軍大敗,遍野横屍,干戈不得施張,人人重重相厭。”元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川谷流腥血,郊原厭積屍。”2.指被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棟折榱崩,僑將厭焉。”3.指被压死。《礼记·檀弓上》:“死而不弔者三:畏、厭、溺。”孔颖达疏:“厭謂行止危險之下,爲崩墜所厭殺也。”汉王充《论衡·偶会》:“或客死千里之外,兵燒厭溺,氣不相犯,相賊如何?”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篇》:“厭,木石厭死。”4.覆压。《汉书·五行志下》:“惠帝二年正月,地震隴西,厭四百餘家。”5.压制;抑制。《汉书·冯奉世传》:“奉世圖難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爲世使表,獨抑厭而不揚,非聖主所以塞疑厲節之意也。”《汉书·翼丰传》:“臣願陛下徙都於成周……東厭諸侯之權,西遠羌胡之難。”6.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游以厭之。”《北史·后妃传上·孝文幽皇后》:“此後后漸憂懼,與母常氏求托女巫,禱厭孝文疾不起。”宋洪迈《夷坚丁志·武真人》:“陳詣樓設醮厭之,火起壁間,倉卒奔下,火亦止。”清魏源《圣武记》卷八:“﹝賊﹞圍攻新城,城上銃礮擊之不能中,乃裸婦女血雞犬厭之。”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厭虫蚁。”7.镇压。《汉书·杜邺传》:“昔文侯寤大鴈之獻而父子益親,陳平共壹飯之籑而將相加驩,所接雖在楹階俎豆之間,其於爲國折衝厭難,豈不遠哉!”《新唐书·刘悟传》:“朱克融亂,議者假威名以厭其亂,移守廬龍。”8.堵塞。《荀子·修身》:“厭其源,開其瀆,江河可竭。”杨倞注:“厭,塞也。音一涉反。”9.迫近。《周礼·春官·巾车》:“厭翟,勒面繢緫。”郑玄注:“厭翟,次其羽使相迫也。”《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有自晉師告寅者,將爲輕車千乘,以厭齊師之門。”10.著;佩带。汉东方朔《七谏·自悲》:“厭白玉以爲面兮,懷琬琰以爲心。”11.压降;降低。《仪礼·丧服礼》:“先君餘尊之所厭,不得過大功也。”郑玄注:“舊讀昆弟在下,其於厭降之義。”《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元年》:“帝欲爲太妃服三年,僕射江彪啟:‘於禮,應服緦麻。’又欲降服期,彪曰:‘厭屈私情,所以上嚴祖考。’乃服緦麻。”宋曾巩《为人後议》:“於其所生,實己親也,而降服齊衰期,不得與其祭,是以禮厭之也。”清梅伯言《陆母林孺人像赞》:“父在母厭尊,今無厭尊,唐以後未有非之者也。”参见“厭降”。12.收缩。《隋书·天文志上》:“日無小大,而所存者有伸厭。厭而形小,伸而體大,蓋其理也。”13.承当。《汉书·周勃传》:“君既誅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以厭之,則禍及身矣。”颜师古注:“厭謂當之也。”晋陆机《豪士赋序》:“名編兇頑之條,身厭荼毒之痛,豈不謬哉。”
厭2 [yàn ㄧㄢˋ]
[《廣韻》於豔切,去豔,影。]
亦作“懕2”。亦作“猒1”。“厌2”的繁体字。1.嫌弃;憎恶;厌烦。《论语·宪问》:“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个不厭其取。”《北史·周纪上》:“天厭我魏邦,垂變以告,惟爾罔弗知。”宋沈作喆《寓简》卷十:“近世厭常反古,專尚奇麗。”《红楼梦》第五七回:“薛姨媽道:‘你不厭我,就認了。’”曹禺《雷雨》第一幕:“这儿我住厌了。”2.吃饱,饱足。《老子》:“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汉书·鲍宣传》:“今貧民菜食不厭,衣又穿空,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爲酸鼻。”颜师古注:“厭,飽足也。”《新唐书·高適传》:“渾、隴武士飯糲米曰不厭,而責死戰,其敗固宜。”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四》:“平生眼底厭糠秕,自對春風樂沂水。”3.谓飽尝,充分经受。宋陆游《三山杜门作歌》:“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4.滿足。《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史记·刺客列传》:“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厭。”《新唐书·周墀传》:“墀言:‘天下大鎮如并、汴者纔幾,宰之求何可厭!’”宋曾巩《宝月大师塔铭》:“而鄉邑之人,至於羈旅游客,其歸之者,無不厭其意。”明高启《与诗客七人会饮余司马园亭》诗:“亂離歡易失,無厭數相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雨钱》:“﹝翁﹞乃顧語秀才:‘頗厭君意否?’曰:‘足矣。’”5.合(心);心服。《国语·周语下》:“帥象禹之功,度之於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韦昭注:“厭,合也。”《汉书·景帝纪》:“諸獄疑,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颜师古注:“厭,服也。音一贍反。”《後汉书·侯霸传》:“歆(韓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衆多不厭。”《新唐书·突厥传下》:“而步真遂自爲咄陸葉護,衆不厭,去之。”6.指使人心服。宋司马光《贺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斷獄必求厭人心,摧抑彊猾,扶衛愚弱。”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漢高帝素恨雍齒,比沙中偶語,張良勸帝封之,以厭衆心,偶語果息。”7.合适;合宜。参见“厭2宜”。8.充满;遍布。南朝宋鲍照《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好酒多芳氣,餚味厭時新。”宋辛弃疾《西江月·和杨民瞻赋丹桂韵》词:“宫粉厭塗嬌額,濃粧要壓秋花。”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二:“九邊枕鋒鏑,原野厭膏血。”9.熟练;精通。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剪綵織字,縷金迴文,各厭其技,针神針絶,前無古人已。”10.美盛貌。《诗·周颂·载芟》:“驛驛其達,有厭其傑。”毛传:“有厭其傑,言傑苗厭然特美也。”孔颖达疏:“厭者,苗長茂盛之貌。”高亨注:“厭,美好貌。”
厭3 [yǎn ㄧㄢˇ]
[《廣韻》於琰切,上琰,影。]
“厌3”的繁体字。1.“魘”的古字。恶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虨乃詐厭,良久不悟,聲氣轉急。”2.“黶”的古字。掩蔽;掩藏。《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齊師圍成,成人伐齊師之飲馬於淄者,曰將以厭衆。”杜预注:“以厭衆心,不欲使知已降也。”陆德明释文:“厭,於冉反。”《庄子·齐物论》:“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是以陰之行不得干春夏,而月之魄常厭於日光。”3.通“奄”。忽然。参见“厭3的”。
厭4 [yān ㄧㄢ]
[《集韻》於鹽切,平鹽,影。]
亦作“懕1”。亦作“懨1”。亦作“猒2”。“厌4”的繁体字。1.安然。《荀子·王霸》:“然而厭焉有千歲之國,何也?”参见“厭4然”。2.和悦。参见“厭4然”。3.微弱;不振。清吴伟业《林屋洞》诗:“松炬厭明滅,乳竇驚青紅。”参见“厭4厭”。4.疲倦;困倦。宋曾慥《类说·修真秘诀》:“立不至疲,卧不至厭。”元无名氏《泣江舟》第一折:“暈的呵眉黛顰,厭的呵神思昏。”5.见“厭4厭”。
厭5 [yì ㄧˋ]
[《集韻》乙及切,入緝,影。]
“厌5”的繁体字。1.长揖。《仪礼·乡饮酒礼》:“賓厭介入門左,介厭衆賓入。”郑玄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厭,今文皆作揖。”贾公彦疏:“引手曰厭者,厭字或作撎字者,古字義亦通也……以手向身引之。”《仪礼·乡射礼》:“賓厭衆賓,衆賓皆門左。”2.见“厭5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