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27阅读
  • 2回复

【前三甲】【前三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鹿子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21-05-18
经常见到用【前三甲】,句意是前三名的意思。
这个词【前三甲】用得是否准确?
现代人都把古代科举考试的“三甲”认为是状元、榜眼、探花。其实这是对“三甲”的一种误解。古代科举考试的“三甲”绝非指状元、榜眼、探花。
“三甲”源自我国始于隋唐的科举考试制度。《辞源》释义:“宋史选举志一:"(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进士始分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第一名叫传胪。明清科举相仍分三甲,但第一甲仅限三人,第二甲称"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

一般提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都是从明、清两代的科举说起。明清的科举分为甲 、乙两科。乙科是指集中全省秀才在省城举行“乡试” ( 即省试 ) ,中试者称为举人;甲科是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会”,此次中榜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高低,进士又分为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
实际上,中国封建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年间便已经开始,但是直到宋朝太平兴国八年才开始分类“三甲”。即殿试第一等的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等的称“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的称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一甲、二甲、三甲各取若干名。
到了元、明、清,科举考试“殿试”的中榜者,一甲仅限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若干。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一甲的第二名叫榜眼,一甲的第三名叫探花;而“三甲”,实际上是殿试的末等。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三甲”,并不是指状元、榜眼、探花,而是殿试中榜进士当中第三等的。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21-05-18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进士(metropolitan graduate)】中国古代地方贡举的人才。后渐成为科举进士科及第的称诣。始见于《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郑玄注:“进士,可进受自禄也。”唐代作为经州县考试后解送胡延考生的通称,意为地方进给制廷之上,又称举人、贡士。史籍中常有“举进士”之语,即指应试之人。宋代进士科举人殿试合格,投五甲等级,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后,方为登科。辽、金、元亦作为对殿试取录者的通称。凡中进士,即可授官。明清乡试举人经会试、殿试取录后分三甲,一甲为进士及第,二甲为进士出身, 三甲为同进上出身,统称进士出身,即进士。一甲共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可考选翰林院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及州县官等。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21-12-17
《辞海》第7版:
【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于殿廷内主持,故亦称“御试”“廷试”。唐武则天曾策问贡士于洛城殿,其后停废无常,未形成制度。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从下第举人徐士廉所请,始创立殿试制度。八年,又别为升降等第,始有“省试”“殿试”之分。举人经省试中第,须再赴殿试,才算真正登科。从此,取士大权收归皇帝。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分为三甲及一甲只限三人始于元顺帝时,明、清因之。明、清考试时间在会试后一个月,本在三月,清乾隆时改在四月。明初在奉天殿进行,后改为皇极殿。考试内容为时务策,或由皇帝亲撰,或由翰林官代拟。清沿之,初在太和殿进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改在保和殿内举行,遂为定制。中式者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称为“榜眼”及“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均赐同进士出身。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