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01阅读
  • 10回复

【证】【症】【征】:【证症征】【症征证】【证征症】【症证征】【征证症】【征症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oingo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6-19
— 本帖被 日月止戈 执行合并操作(2011-06-04) —
小议证、症、征


    陆军

  证、症、征是祖国医学中常用的几个同音字,分别和其他字组成症状、证候、体征等特定词。这三个字不能互换使用,如“综合征”,有人误写为“综合症”;适应证、禁忌证是“证”,而非“症”或“征”。要求规范使用这些字并不是吹毛求疵。
  症(症状),是患者本人的异常感觉,如头晕、目眩、气喘、咳嗽等;证(证候),指病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表现,如风寒证常同时表现出头痛、鼻塞不通、恶风寒、脉浮等;征(体征),是医生在诊察患者时发现的迹象、现象(异常变化),如脉象变化,有结脉、代脉等。
  症状、证候、体征等虽然词义不同,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医生在记录病人症状时往往把舌、脉等部位的反应写上,如风寒证病人的症状中所表现的脉浮就是体征。证候不但可包括多种症状、体征,还可说明病因、病位、病性,如风寒一证即可包括头痛、恶寒、脉浮紧、舌苔薄白等症状和体征,又可表明病因是感受风寒,病位在表,疾病的性质属实证等。
  凭症、征都不能决定治法,如头痛一症,病因有风、寒、暑、湿、火、血淤、气滞等不同,性质又有寒热虚实的差异,因此,仅凭“头痛”这个症状是不能决定治法的。只有“证”是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的概括,是疾病过程中某阶段各种症状的综合,它直接反映疾病的本质,指导医生的治法和用药。因此说中医诊断疾病的目的就在于“辨证”,只有在辨清证的基础上才能谈“治”,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健康时报》 (2001年10月18日第十版)  





医学名词“证”“症”“征”规范使用的探讨

朱建平1
(中国中医研究院 北京 100700)



    医学名词“证”、“症”、“征”的混乱使用,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出版界。本文拟从辞源学和中西医学概念等方面,对“症”、“征”、“证”及其相关的字、词进行探析,从其词义演变,以及当今对其概念的界定,来统一、规范它们的使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证(証、證)、证候
    现在使用的规范字“证”,来源于古代的两个汉字“証”和“證”。
    “証”的本义是谏正。汉?许慎撰《说文解字》:“証,谏也。从言正声,读若正月。谏,証也。从言柬声。”[1]可见“証”与“谏”互训,在最初并无病象的意义。
    那么,古代表达病象意义用哪个字呢?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古代用“證”字。《说文解字》:“證,告也。从言登声。” [2]《辞源》载“證”:“zhèng 诸应切,去,證韵,照。” [3]概括为五个义项:①证实,证验。②谏。③法则。④证据,根据。⑤病况。通“症”。并举例说明当时“證”与“症”通假。如《列子·周穆王》载:“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这里的“證”是病人告之的病情,即现在所说的症状。
    后来“證”被俗称为“証”,从而赋予“証”的病象意义。如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今俗以証为證验字,遂改。” [4]
    中医古籍较早记载“證”的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载:“病有远近,證有中外” [5]。现存汉·张仲景《伤寒论》大多数章节以“×××病脉證并治”为题讨论外感病的诊治。同时,自古以来,“证”(証、證)与“症”在大量中医文献中时常混用。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證并治上》载:“观其脉證,知犯何逆,随證治之” [6],第一个“證”与脉连用,意指病人的脉象与症状,应用“症”而借用为“證”,而第二个“證”即今所指之“证”。又如清·唐容川著《血症论》,观其内容,主要讨论各种出血类疾病,而不单指出血的症状。因而,此“血症”应为“血证”,应用“证”而借用为“症”。
    随着中医学术的发展,学术界对“症”与“证”辨析越来越清楚。现代中医学家为了适应现代中医教育的需要,在编写中医学教材时,将“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予以高度重视。
    研究者发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在奠基性医著《黄帝内经》已经孕育,自汉张仲景以降,古代中医学家已经发明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方法。而明确提出“辨证论治”一词的是清·章虚谷的《医门棒喝》。与“辨证论治”近义的词,在明·周慎斋《慎斋遗书》则记作“辨证施治”。而“辨证”一词可能还要早。虽然宋·张杲《医说》所载“辩证”,并不是“辨证”,但从内容看,还是“辨证”。
    症是症状的简称,是病人自我的不良感觉,往往是对单个病状的描述,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症状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感冒有发热,痢疾有发热,中风也可以有发热。感冒、痢疾、中风,中西医都认为是疾病。而中医提出“证”的概念,是非常独特的一个概念,是西医所没有的概念。因为在中医看来,只知道病人患什么病还不够,还必须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明属于什么证。因为不同的证,它的治法方药是不同的。只有辨明了证,方能确定治法,并组方用药。譬如,感冒,中医还要辨明属于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等等。如果发热与恶寒重、无汗、脉浮紧一起出现,中医辨为风寒感冒证,宜疏风散寒解表,用麻黄汤等;而发热重,同时咽痛、脉浮数,可辨为风热感冒证,宜疏风清热解表,用桑菊饮、银翘散等。可见,“证”对于中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何为“证”?学术界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证是在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功能等本质变化的概括。证概念的内涵,随着学术的发展还在不断地变化。有人认为,证不仅有疾病之证,还有健康之证,因而有辨证论治,也有辨证养生。
“证”字还用于“适应证”、“禁忌证”等名词的组合。适应证、禁忌证有病理的概念,亦有生理的概念,所以使用“适应证”、“禁忌证”比“适应症”、“禁忌症”、“适应征”、“禁忌征”更准确。“适应证”,《辞海》释为:“适合于采用某种治疗措施的疾病或情况。如痈发展成脓肿,应行切开术,脓肿开成为切开的适应证;奎宁治疗疟疾的急性发作有效,疟疾的急性发作即为奎宁的适应证。” [7]“禁忌证”,《辞海》释为:“禁忌证:适应证的反义词。指不适宜于采用某种治疗措施或采用后反而有害的疾病或情况。如痈未化脓即行切开,不但不能治愈,反而可造成败血症,未化脓的痈即为切开的禁忌证。另如属实热性的病证,为用温补药的禁忌证;属虚寒性的病证,为用寒凉药的禁忌证等。”[8]其释义只讲治疗措施,有些局限。如果补充预防保健的含义,就更加全面了。同时必须指出,“适应证”、“禁忌证”名词对中西医学都适用。
    “证”与“证候”的使用也很混乱,这与两者概念界定不清有关。
    而“证候”又需与古代“證候”、“症候”、“徵候”等词作辨析。“證候”一词,见于两晋南北朝文献。晋代指可以验证的天象。如《晋书·天文志上》:“度历象昏明之證候”。南北朝还指症状。如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撰效验方五卷,具论诸病證候,因药变通。”[9]
    “症候”一词,《辞源》释:“病情,病象。” [10]并引宋·李昴英《文溪集》:“事事挂漏,色色穷空,症候转危,景象愈蹙。”又引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大抵忘已逐物,虚内事外,是近来学者时行症候。”
    “徵候”,《辞海》云“犹征兆。将要发生某种情况而预显的迹象。”并非专指疾病征象。[11]
    “证候”作为中医学名词,《辞海》释为:“指患病时出现的互有联系的一组症状。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可反映疾病的原因和病理变化,了解疾病的部位(如表证、里证)、正气和病邪的盛衰(如虚证、实证)、疾病的性质(如寒证、热证)、病机的变化(如闭证、脱证)等。辨别不同证候,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12]
    在中医学术界,对证候的概念,有两种代表性的看法:一种是证是证候的简称,两者内涵相同;另一种是证候是证的外候。证是疾病的本质,证候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即在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功能等本质变化有机联系的反应状态,表现为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与体征等。如前所述,风寒感冒证的外在表现为发热、恶寒重、无汗、脉浮紧等一组症状及体征,这组症状及体征即为风寒感冒的证候。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做出分化,并对其内涵加以界定,是必要的。因此,后一种看法今后可以作为规范名词来使用。
    因为西医没有证的概念,所以证的英译也一直有不同的译法,常见的有syndrome ,pattern。《多兰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载“syndrome”: a set of symptoms which occur together; the sum of signs of any morbid state; a symptom complex. In genetics ,a pattern of multiple malformations thought to be pathogenetically related. [13] (同时出现的一组症状,任一疾病的征候总和;症状复合。在遗传学方面,认为是在发病学上相关的多个畸形。)西医传入中国后,syndrome译为“综合征”。英文中没有证对应词,因此由pattern引申而来。pattern:《多兰医学词典》有一种释义为: a characteristic set of traits or actions, as behavior pattern. [14] (一套品格或动作的特征,如行为模式。)。英国著名中医翻译学者Nigel Wiseman 认为英文里没有“证”的对应词,pattern可用来表达一组症状和体征,同时也可用syndrome。美国著名中医学者Dan Bensky也如此译。他们对证、证候没作区别,一般两者混用。
    根据前面对“证”、“证候”的界定,“证候”可译为syndrome。“证”可译为“pattern”。当然,由于“证”、“证候”两个名词表述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指本质,一种现象,在具体使用时,应由语境来确定。
    二、症(癥)
    现在的“症”字有两个读音:症状之“症”读zhèng;症瘕之“症”读zhēng。
    症(zhèng):指疾病的表现。《说文解字》未见此字,在古代常用“證”字来表达。如《辞源》释为:“病徵。古皆作‘證’。” [15]《辞海》释为:“疾病的症候情况。如重症;对症下药。” [16]
    “症”是症状的简称。“症状”,《辞海》释为:“病人患病时所发生的异常感觉。如患感冒时的发热、喉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广义的还包括‘体征’。” [17]
    《多兰医学词典》载“symptom”一词,释为:“any subjective evidence of disease or of a patient’s condition, i.e., such evidence as perceived by the patient; a noticeable change in p patient’s condition indicative of some bodily or mental state. ” [18] (病人的主观感觉。主观感觉的变化,提示患者某些身心状况的改变。)Symptom汉译为“症状”。
    另外,“症”(zhēng)是“癥”简化规范字。
“癥”:《辞源》释:“腹中结块之病。旧题汉·华佗《华氏中藏经》上《积聚癥瘕杂虫论》:‘癥有劳、气、冷、热、虚、实、风、湿、食、药、思、忧之十二名也。’” [19] 并有“癥瘕”一词,《辞源》释:“癥瘕:腹中结块的病,坚者为癥,成物形者为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十九有《癥瘕》。” 由于“癥”简化成“症”,于是“癥瘕”便成了“症瘕”。[20]
    所谓“癥”,是腹内有坚硬结块的疾患,是有徵可稽的疾病,其造字从疒从徵,非常科学。如果“徵”简化成“征”,那么“癥”应该简化成“”,而不是“症”。“癥”简化为“症”,真是匪夷所思,不知当时简化的依据是什么?
    三、征(徵)
    规范汉字“征”,来源于三个古汉字“”、“征”、“徵”。
    中国古代“”、“征”字的义项中无一与疾病名词有关。《说文解字》:“,正行也。从正声。征,或从彳。” [21] “”为“征”的异体字,后被淘汰。《辞源》载“征”(zhēng)有远行,出兵征讨,取,抽税,通“怔”等五个义项。而《辞海》则六个义项:①远行;长行。②征伐;征戍。③收;取。④赋税;征用。⑤通‘怔’。⑥姓。但均与医学无涉。
    “徵”:《说文解字》释为“召也。从壬从微省。壬微为徵。行于微而闻达者,即徵也。” [22]《辞源》载“徵”(zhēng)有九个义项:①徵召。②徵聘。③求。④徵收。⑤迹象。⑥證明,證验。⑦姓。⑧八音之一。⑨惩戒。通‘惩’。” [23]而《辞海》载“征(徵)”有五个义项①召;征聘。②求;征求。③问;征询。④迹象。如象征;特征。⑤证验;证明。另《辞海》载“征(徵)验:可以令人信服的证据。” [24]
    由前可知,古代中医用“証”“證”“证”“症”来描述病情、病状,而不使用“徵”。西医传入后,人们在翻译医学名词时选用了“徵”字。当初翻译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可能与汉字“徵”所具有的迹象、象征、特征、证明、证验等涵义,与原意较为相符,同时又可与中医用词“証”“證”“证”“症”相区别有关。“徵”字经简化、规范后成为“征”。
    “征”主要用于西医名词“体征”、“综合征”。
    “体征”,《辞海》释为:“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如患心脏病时所听到的心杂音患肝脏病时所扪到的肝肿大或所见到的黄疸,患阑尾炎时的腹部压痛等。是医师诊断疾病的重要根据之一。” [25]与英文sign对应。《多兰医学词典》载“sign”:an indic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something; any objective evidence of a disease, i.e., such evidence as is perceptible to the examining physician, as opposed to the subjective sensations (syndromes) of the patient. [26] (提示某事物的存在;体征:疾病的客观证据,例如医生检查时发现的与病人主观感觉[症状]相反的证据。)而中医往往将体征包括在症状之内,而不单列。
    “综合征”,《辞海》释为:“亦称‘症候群’。代表一些相互关连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而同时出现一群症状,往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可出现于几种疾病或由于几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疾病。如有显著的全身水肿、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降低和胆固醇增高时,称‘肾病综合症’。不少综合征用首先发现者的一个或几个学者的姓氏命名,如阿-斯综合征等。中医学中的证候,如脏腑分证、六经分证等,其表现的症状,类似综合征。” [27]“综合征”由英文syndrome一词译得。 “徵”(征)字有迹象、象征、特征、证明、证验等涵义,而“證”(证)则有证实、证验、证据、根据、病况等涵义,所以“征”与“证”亦有相通之处。就内涵讲,综合征相当于中医“证候”。
    四、小结
    由上可知,“証”本义并无病象的意思;“證”则有病象的含义,后被俗字“証”代替,同时“證”还被通假为“症”,作症状解。“証”、“證”,在文字上被后世简化规范为“证”字,而在中医学上则被提炼成一个特有概念的专有名词。
    “症”在古代与“證”是混用的,后世被固定释为症状。但作为“癥”的简化字,有待商榷。“征”()本义与医学无关,它是作为“徵”的简化字,被作为西医名词“体征”、“综合征”译入时所选用的汉字,以便与中医名词相区别。
    “证”“症”“征”及相关字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症即症状(symptom)的简称,是病人患病时所发生的主观的异常感觉。体征(sign),是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客观的异常变化。中医称症状时还包括体征。综合征(syndrome)是西医学名词。证(pattern)、证候(syndrome)是中医学名词。就疾病而言,症状、体征、综合征、证候都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并非是疾病的本质。而中医“证”的概念是反映疾病本质的。而且,中医的“证”不仅有病理的概念,还有生理的概念。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93 .
2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0 .
3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918 .
4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93 .
5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见:四部备要.子部.上海:中华书局.据浙江局刻本校刊.1924.18.
6 伤寒论.卷二.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赵开美校刻本影印.1923.15.
7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268 .
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962 .
9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919 .
10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133 .
1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962 .
1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472 .
13 W.B. Saunders Company. 多兰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第2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Harcourt Asia Pte Ltd.2001. 1748 .
14 W.B. Saunders Company. 多兰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第2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Harcourt Asia Pte Ltd.2001. 1338 .
15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133 .
16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147 .
17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147 .
18 W.B. Saunders Company. 多兰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第2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Harcourt Asia Pte Ltd.2001. 1744 .
19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147 .
20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147 .
21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0 .
22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87 .
23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090 .
24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962 .
25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74 .
26 W.B. Saunders Company. 多兰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第2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Harcourt Asia Pte Ltd.2001. 1638 .
27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430 .
载于《科技术语研究》2003.(4):14-17
朱建平研究员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7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第7年);QQ32767629;微信jiaodui;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56123901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11-27
【症】、【证】、【征】
潇海涵月(314480959) 2009-11-27 09:46:04
请问适应证,禁忌证对否?抑或适应症,禁忌症。谢谢
壹定(214425310) 2009-11-27 09:52:06
适应症是指适合治疗哪些病症
壹定(214425310) 2009-11-27 09:52:45
禁忌症是指在治疗某些病症时的禁忌
壹定(214425310) 2009-11-27 09:52:58
俺觉得
潇海涵月(314480959) 2009-11-27 09:53:23
症,征,证,啥都有。而且都不相上下。唉。。。
北京鑫晟校对(942723787) 2009-11-27 11:09:52
综合征,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北京鑫晟校对(942723787) 2009-11-27 11:11:29
这是我们做人民卫生的教材积累的经验,还没有考证来源。
潇海涵月(314480959) 2009-11-27 11:13:10
谢谢。这个很好。
北京鑫晟校对(942723787) 2009-11-27 11:13:55

古潭清音(93766149) 11:50:16
适应证,禁忌证
校对网站长(32767629) 11:50:47
这个可能要从中医和西医来区分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admin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6-28
飞逝的秋叶  18:57:21
中医治病讲辨证论治
飞逝的秋叶  18:57:28
是否正确
校对网站长  18:57:33

飞逝的秋叶  18:57:50
证不是症吗
校对网站长  18:58:08
涉及到中医的证、征、症,要慎重对待
飞逝的秋叶  18:58:19
是啊
飞逝的秋叶  18:58:47
此处为何是证
飞逝的秋叶  18:59:35
所以如果人是虚证,扎针就要很小心
飞逝的秋叶  18:59:47
是否正确
校对网站长  19:00:32
正确
飞逝的秋叶  19:00:43
这又是为何
校对网站长  19:03:56
征候,症候,证候。中医一直有“证候”一说,其实现代就是“症候”,涉及到传统医学,现代汉语不能随便改。
校对网站长  19:04:16
如果是西医就不能用“证候”、“辨证”了
飞逝的秋叶  19:04:51
可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这种用法
校对网站长  19:05:38
现代汉语词典是词汇型工具书,我们谈的问题是百科专业问题
飞逝的秋叶  19:05:54

校对网站长  19:05:58
不是现代汉语专业范围之内,但是是我们校对职业范围之内
校对标准31群:101914132
离线bbany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6-29
常见的就是【综合征】了。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8-16
你懂的,哈(1617018366)  11:22:52
和大家分享一下下面这几个字的正确写法:
适应证、禁忌证、综合征、合并症、症候群
♡夏天♡校对(495256999)  11:23:16
  
(本消息由该成员通过手机QQ发送,体验手机QQ请登录:  http://mobile.qq.com/c )  
*Bubble.(741704765)  11:23:45
综合征
*Bubble.(741704765)  11:23:48
》?

*Bubble.(741704765)  11:23:54
是这个吗
十七(6000992)  11:23:50
就是综合征
辞书编辑—炳堂(274967620)  11:23:59

十七(6000992)  11:23:53
现汉上有
♡夏天♡校对(495256999)  11:24:06
对  
*Bubble.(741704765)  11:24:16
我一直以为是什么什么综合症呢
*Bubble.(741704765)  11:24:53
禁忌证?比如说是有什么禁忌
*Bubble.(741704765)  11:25:17
禁忌证是什么意思吖
你懂的,哈(1617018366)  11:25:23
,我会对你负责的
*Bubble.(741704765)  11:26:01

十七(6000992)  11:26:34
综合征=症候群
*Bubble.(741704765)  11:27:59
学习啦!
*Bubble.(741704765)  11:29:13
但是呢,禁忌证这个有点不明白
十七(6000992)  11:30:47
这个我也在查。辞海说 证通症,是症候的意思。那为什么用证?你懂的,哈(1617018366)  能解释一下吗
*Bubble.(741704765)  11:32:30

编辑词条 证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证 英文名称:syndrome;pattern 定义: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等本质的概括。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诊断学(二级学科) ;辨证(三级学科)
十七(6000992)  11:32:35
查到了,辞海有词条,禁忌证,适应证
十七(6000992)  11:32:43
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whwa-jia(408041207)  11:33:33
我一会发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吧。稍等,我扫描一下。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8-16
whwa-jia(408041207)  11:36:56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1-12
静琪思思  10:55:16
证,中医使用,用来表示虚证、实证、热证、寒证,指证候,不能用于病名;症,西医使用,指具体的某一种病名,即哪个部位得什么病了;征,多种疾病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些征状,不能指某一种病。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4-08
《科技术语研究》2002年第2期的一篇文章: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7-06
《汉语大词典》:
1  [zhèng  ㄓㄥˋ]
[《廣韻》諸應切,去證,章。]
“证1”的繁体字。1.告发,检举。《论语·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文选·潘岳〈关中诗〉》:“當乃明實,否則證空。”李善注:“其言當者,明示以事實;其理否者,顯告之狀空。……《説文》曰:‘證,告也。’”2.验证;证实。《楚辞·九章·惜诵》:“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證之不遠。”王逸注:“證,驗也。”明叶子奇《草木子·克谨》:“變不虚生,宜有其證。”赵树理《邪不压正》:“腊月二十四这天,早饭以后,村支部打发人来找软英,说有事非她去证不明白。”3.凭证;证据。《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平心去私,慎用六證。”卢辩注:“六證,六徵也。”《晋书·范甯传》:“時更營新廟,博求辟雍、明堂之制,甯據經傳奏上,皆有典證。”王西彦《风雪》:“我们不能因为千百个之中有一例外,就拿例外来做证。”4.以之为准则。汉扬雄《太玄·从》:“次三,人不攻之,自牽從之。測曰:人不攻之,自然證也。”范望注:“證,則也。”一说行为端正。司马光集注:“君子率性自從於善,不待攻治也。證當作正。”5.谏正。《战国策·齐策一》:“士尉以證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高诱注:“證,諫也。”6.佛教语。参悟,修行得道。唐陈子昂《为人请子弟出家表》:“庶菩提之因,發揮於正覺,湼槃之證,幽贊於宸階。”明李贽《书黄安二上人手册》:“故釋迦成道而諸人同證妙樂,其視保守一家之人何如耶?”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修三生之慧業,證前世之夙因,永結浄緣,誕登道岸。”7.病况,症候。后多作“症”。《列子·周穆王》:“其父之 魯 ,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宋叶適《翰林医痊王君墓志铭》:“未嘗多用藥,病雖數證,亦纔下一藥,曰:‘此病之本也,本除而餘病去矣。’”《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請先生照證施治,如果好了,自當重謝。”
1  [zhènɡ  ㄓㄥˋ]
症候,病象。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荔支核性太熱,補陰。人有陰症寒疾者,取七枚煎湯飲之,汗出便差。”
2  [zhēnɡ  ㄓㄥ]
“癥1”的简化字。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1-11-19
台湾《国语辞典》:
zhèng  [动] 1.告發。《說文解字·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2.用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如:「證明」、「證實」。《莊子·秋水》:「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名] 1.憑據。如:「人證」、「停車證」、「借書證」。2.病症、症候。如:「三焦辨證」、「血分證」。《列子.周穆王》:「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zhèng  [名] 疾病的徵象。如:「急症」、「絕症」、「不治之症」、「對症下藥」。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23-01-07
“症结”的“症”读 zhēng 还是 zhèng

https://mp.weixin.qq.com/s/IfPvd5T0jcWMRFlsRUhUxg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