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58阅读
  • 1回复

邵公谏厉王弭谤(止谤、弥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7-25
《国语·周语上》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
  厉王虐,国人①谤②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③,则杀之④.国人莫⑤敢言,道路以目.
  ①国人:国都之人,贵族、工商业者,或许还包括一部分近郊农民。国,一指国都,二指国家。
  国,诸侯封地称国。
  都,士大夫封地中设宗庙的地方称都。
  邑,士大夫阶层封地称邑。
  ②谤:从旁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公开指责,批评的分量重。
  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讥,微言讥讽。
  讽,背诵。用含蓄的话劝告或指责。
  诵,背诵,高声朗诵。
  谏,用语言纠正君主或尊长的过失。
  “诽”、“谤”又由指责别人过失,汉代后引申为不顾事实地说人坏话或恶意攻击。
  ③以告:以(之)告(王)。之,代谤者。
  ④注意句子主语的省略和变化。
  (王)得卫巫,(王)使监谤者,(卫巫)以告,(王)则杀之。
  ⑤莫:没有一个人。“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比较“莫愁”。
  (1)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按照报告把那些指责他的人杀掉了。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
  (2)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①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②,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③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④.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⑤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⑥能几何?」
  ①是:这。
  ②诗,采诗说,“振木铎于路,以采诗,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诗,可以兴、观、群、怨。
  以赋诗来表情达意为一时流行:
  兴——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感发志意”(朱熹)
  观——考察现实社会的认识作用。“观风俗之胜衰”(郑玄)
  群——互相感化和认识的教育作用。“群居相切磋”(孔安国)
  怨——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怨辞上政”(孔安国)
  ③艾:ai4音。【诗经.国风.王风】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做互文解:好像土地上有高山河流平原湿地,衣食财物从这里出产。
  ⑤胡,同“何”,哪里。
  ⑥与,同“欤”,语气词,Yu1音。
  (2)译文:
  周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人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召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更严重。河流壅塞而崩溃泛滥,伤害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通畅流淌;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公卿以至列士进献讽谕诗,让盲乐师进献乐曲;让史官进献史籍;让太师进献劝谏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近臣尽力规劝,让王室成员弥补天子的过失,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之言教诲天子;让国内元老将这些意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这样做事就不致违背情理。
  “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财物用度都从这里出产;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低平之地、水浇之田,衣服、食物也从这里出产。人民用嘴发表意见,政事的好坏就列举出来了。推行好的防止坏的,就能使财用、衣食增多起来。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在考虑成熟之后自然就表现在言谈中,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堵住了老百姓的嘴,还有多少人会关心政事呢?”
  (3)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①敢出言,三年,乃②流王于彘.
  ①莫:没有一人。
  ②乃:于是,就
  (3)译文:
  周厉王不听。从此以后,老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过了三年,老百姓就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去了。
  《邵公谏厉王弭谤》主旨:周厉王是个暴君,他采用禁止、杀戮的镇压手段堵塞言路,对邵公的劝谏置若罔闻,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举奋起,把他流放到彘地去,拥戴周公、邵公执政,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共和政治。说明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不让人民说话的暴君最终只会自食其果。邵公能够重视人民的意见,体现了我国古代就已有民本思想的优秀传统。
  特色:1、邵公的谏词,运用比喻手法和排比句式,从正反两方面阐发道理。
  2、整段谏词逻辑严密,议论透辟,深刻有力。
校对标准31群:10191413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1-17
《汉语大词典》:
【弭謗】禁止非议。《国语·周语上》:“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韦昭注:“弭,止也。”唐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虞卿》诗:“本矜能弭謗,先議取非辜。”宋欧阳修《论茶法奏状》:“不護前失,深思今害,黜其遂非之心,無襲弭謗之迹,除其前令,許人獻説。”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