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第一职业校对团队】校对网公司(第13年)|90+成员|站长郭明武QQ32767629手机13556123901|微信:jiaodui 【校对标准,前无古人,绝对原创!!!】

校对网:校对标准,校对公司,专业校对,杂志校对,图书校对,无纸化校对

我对图书操作的一些看法之三(兼与心蕾商榷)

时间:2008-11-10 23:22来源: 作者: 点击:

补充日期: 2004-11-27 12:18:46

补充一点,不要简单地用数量来对比不同类别的书。应该用投资收益率。

例如,我出一本财经书,卖到1万册的毛利相当于1.5万册的文学书,2.5万册的教辅书。

 

(责任编辑:校对网)
你提出的观点从什么消费群入手,出版社考虑成本而出现装帧问题等等,我觉得全是说了也等于没说的话,因为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我觉得完全是纸上谈兵。

  我用实践说话:
  1。
  北京有个姑娘叫霍艳,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得奖者,她以前出过两本书,但都有书商操作,炒做的很厉害,但就是卖不出去,每本销量均为8000左右。
  她前不就刚出了本书,内容都是以前的,叫《生如夏花》,那本书装帧非常的漂亮,我看到第一眼就说,就凭这个装帧,这本书的销量绝对超过二万(这本书首印一万),果然没多久,它就有加印一万册,但二万册已经是顶量,不会再加了,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基础就决定它只能做到这么多。

  2。苏得的《夏天在倒塌》,操作者藏永清(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苏得的这本书首印6万,操作者是出春风文艺出版社分划出去的辽版华宁出版公司,公司员工全是从春风文艺挑选出去的精英分子,但是这本书的销量就是上不去,压了很多。
 但是,以前操作的新概念写手的书却很成功。
  同样的新概念作者,同样的发行人员,为什么结果却落差这么大呢?
  我也想了很久,答案只有一个:细节决定成败。苏得的那本书的装帧不具有普遍性。

  对于绝大多数来说,起印量都不大,一般为8000-10000。就这个,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哪怕再滥的书,这个量市场一般都能消化掉。
  但是要想加印,这明显就跟经济学上的250法则有关系。一个读者,他理论上能影响到250个人,所以只要他认可了你的书,马上就会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推荐,这样会大大的刺激你的图书销量。

  心蕾,你的经营思想明显的还停留在产品运营时代,我是学广告的,试想一下,如果个个商品出来都能经得起市场考验,都有很多消费者喜欢,还要我们这些做广告的干吗?
  而且,我可以大胆预言:在中国,广告业越发达,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就越多。
  根本原因:还是源于消费者的盲从心理。

   学编辑或者中文专业的去做出版,十个有八个失败,学经济或者干记者出身的人去干出版,十个十个成功,比如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得,读书人公司老板汤小明(学经济的出身,《谁动了我的奶酪》是靠融资操作),干记者出身的,大腕金丽红,作家出版社社长张胜友。
  知道差别在哪吗?就在于观察问题的视角。

   成功的思维和观察方法,是获胜的关键。我觉得。

 

Boyuan,你的感觉不错阿,居然能以2万为基准。我所知道的,今年很多人是以8000为分界线。当然,卖和发是两个概念。发了2万,也许一年后退回5000、8000的。

书的类别不同,市场所能消化的量的基数也不一样。比如说财经书,有的细分类别,市场只能消化3000册。而有的却能卖到10万册。

比如励志书,不好的时候,卖个2000册都不到,好的时候卖到100万册。

比如小说,烂的时候,卖300册,好的时候,几百万册。

现在讲的是细分,在大面上讲道理,谁说都有理。不妨放到细分类别上讨论,看看谁的感觉最好!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