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第一职业校对团队】校对网公司(第13年)|90+成员|站长郭明武QQ32767629手机13556123901|微信:jiaodui 【校对标准,前无古人,绝对原创!!!】

校对网:校对标准,校对公司,专业校对,杂志校对,图书校对,无纸化校对

学历与从业经验:新闻传播学教师之不平衡双翼

时间:2008-11-12 10:50来源: 作者: 点击:
新闻传播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我国也不例外。

    新闻传播院校高速发展

    1998—2003年,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2001年“全国新闻传播院校会议”透露:全国有232所高校开办了与传媒有关的专业,其中123个1998—2001年增加的,新增专业点占到总数的53%。2002年11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第二次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结果是: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点总数已达323个。新闻传播教育6年(1998—2003)的发展已大大超越了78年(1920—1997)的发展。现在一所高等院校,如果不设置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都会成为一个缺憾,新闻传播学已成为高考与考研的一大热点。

    但是不能漠视,在新闻传播教育繁花似锦的背后存在不少隐忧。俞旭(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朱立(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在1998—2000年做了一个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大陆50所新闻传播院系的负责人和资深教授,他们对新闻传播教育状况的部分看法为:1)对新闻传播教育不满意76.67%;2)认为师资短缺63.33%;3)认为需要提高师资素质53.33%;4)认为教学与实践脱节40.00%;5)认为教学方法滞后50.00%。

    在目前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各种不足中,师资是一个突出问题,具有高层次新闻传播理论修养及实践技能的师资是极度缺乏的。师资是新闻传播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师资解决不好,新闻传播教育的蓬勃发展很可能成为一场美丽的泡沫。

    不平衡之双翼

    在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界,教员通常要有中长期的媒体从业经历。全美五大最佳新闻院校(分别为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锡拉丘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教授,大多都有10年以上的媒体工作经历。考核与评定教授的条件,不单看论文的级别、数量,重要的是强调有多少年的媒体从业经历和过去发表过的报道所获的新闻奖项。美国新闻传播学教授,只有17%的没有当过记者。大部分教授认为,新闻从业经验,而不是博士学位,才是聘任一位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先决条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的教员,只有18%的教员拥有博士学位。纽约州立大学新闻学院的骨干教师都是有经验的记者。最老牌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录取博士生时,除了考察学业成绩以外,还要求申请人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媒体工作经验,院方在这一条件上从未妥协过。

    我国的新闻院系也是有重视教师从业经验的传统的,上世纪30年代复旦新闻系就同上海新闻界联系十分密切,1930—1937年,上海新闻界来复旦新闻系任教的有黄天鹏、郭步陶、章先梅、樊仲云、夏奇峰等出色报人;新闻系教师,也积极去报社兼职,系主任谢六逸,在1935年主编过《立报》副刊“言林”,1937年主编了《国民月刊》。

    上世纪80、90年代,各高校也非常重视新闻学教师从业经验的积累。南京大学新闻系规定,青年教师必须走出校园,到新闻单位参加实践,一些从事新闻业务教学的教师活跃在江苏的报界与荧屏。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90年代初,90%的教师都是从新闻单位挑选的。广西大学新闻系也规定,凡刚毕业留校的教师,必须到新闻单位实践一年。但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竞争的加剧,教师的学历日益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大硬件,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新闻传播学专业也不例外。

    下面就是笔者搜集到的“2004年部分高校新闻传播学教师需求情况”。

    高 校        学历要求     需求人数     高 校     学历要求    需求人数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         1         宁波大学     硕士以上     1

    上海大学        博士         1         苏州大学     硕士以上     2

    南开大学        博士         1         湖南大学     硕士以上     1

    南京大学        博士         2         湖北大学     硕士以上     1

    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         1         安徽大学     硕士以上     1 

    山东大学        博士         1         贵州大学     硕士以上     1

    中南财经大学    博士         1         山西大学     硕士以上     1

    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         1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以上     1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博士         1         南开大学     硕士以上     2

    西北师范大学    博士         1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以上     2

    电子科技大学    博士         1         东北大学     硕士以上     1

    深圳大学       博士         1         黑龙江大学    硕士以上     1

    郑州大学        博士         1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以上     1

    西南交通大学 硕士以上       2         西北民族大学 硕士以上     1

  兰州商学院     硕士以上         1       总 计 博士 14 硕士以上   20

    新闻传播学教师有一双翅膀——高学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有了这对有力的双翼,教师自由翱翔于教学天空。可惜这双翅膀没能均衡发展,越来越高的学历、愈来愈少的从业经验,使得教师的一只翅膀快速成长壮大,一只却日渐萎缩虚弱。新闻传播学教师偏安于高校一角,埋头写论文、著书立说,参与业界的热情日益消解,而大量的学术论文与著作除了高校内的一些同行外,少人问津。那么不平衡的双翼是怎样造成的?板子应该打在谁的身上?

    我国目前新闻传播院系的中、青年教师多是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硕士课程设置对实习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而且博士、硕士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英语过关考试的压力,也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实习问题。毕业的硕士、博士步入教学岗位后,每年都有发表论文的压力,硕士学历的教师还要面对考博的压力。加之高校扩招后,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许多新闻传播学教师要带3—4门课,新闻传播学的课程、教材更新很快,有的课程还要求双语教学和制作电子课件,加之不少高校都设立了分校区,教师要在路上颠簸几个小时,上完课后精疲力竭,根本没有精力去媒体参加实践活动。     当问及美国媒体的一线大牌记者“什么样的老师对他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最有帮助”时,56%的记者回答,最好的新闻学老师是那些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而没有博士学位的。新闻传播学的方向是多元的。教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要求博士学位较合理,而教新闻的采、写、编、评,电视新闻的摄、播,国际新闻的编、译的教师,则从业经验更为重要。如南开大学传播理论的教学就要求博士;摄影、传媒管理、新媒体传播方向的教学就要求硕士,且有从业经验者优先。分清教学方向和特点、教啥课要啥人,相对一门清的要博士,对学校来说更为有利和明智。

    高校进人机制——新闻传播院系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双向瓶颈

    笔者调查了不少将于2004、2005年毕业的新闻传播学硕士、博士,其中有大约60%的人毕业后想去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当问及是否会选择去媒体锻炼几年后再返回高校时,得到的回答都是斩钉截铁的“不”,问及原因,一致回答“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应届毕业不选择留在高校而进入媒体,即便日后在媒体工作出色,再想回到高校任教的可能性会很小,这是由高校进人的机制决定的。高校的进人80%以接收应届硕士、博士生为主,调入人员名额很少,而且对调入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多为高校间副高以上教学人员的流动。极少数接收在职媒体从业人员为教学人员的高校条件都非常高,山东大学2003年在新闻媒体招聘一名新闻业务教学人员,要求是:1)具有新闻传播学或中文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从事新闻工作15年以上并在本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上海交通大学2004年也招收一名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学人员,要求是:1)博士学位;2)10年以上从业经验;3)副高职称。这些条件让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媒体优秀的从业人员要想进入新闻传播院校,必须要通过一个非常窄小的瓶颈。再看新闻媒体,也大有和院校老死不相往来之势,他们对院校大量优秀的教学和学术成果缺乏兴趣。

    我们新闻教育界和媒体的密切交流的传统很久远。创办上海民治新专的新闻教育家顾执中提出:“新闻教育要把现在正在工作着的各种先进经验和错误教训拿来放在学校中,分析研究,做出结论,以教育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成舍我在创办北平新专时期,所聘请的张友渔、左笑鸿、萨空了、赵家骅等都是有丰富办报经验的人。

    可惜,这种优良传统承继的力度越来越小了。近几年,新闻院校教师迫于论文、职称和教学压力,自顾不暇,疏于和业界人士往来;业界人士也认为新闻院校教师过于书生意气,和新闻界的实际脱离太远,两者就在缺少沟通、缺乏理解中越来越疏远、相顾两漠然,这是双方的遗憾。作为人才供给方的新闻传播院校对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传媒人才不能了然于胸,媒体对专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也颇多失望。供求双方的“两张皮”让人对大量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就业非常担心。

    当然也有可喜的消息不断传来,如范敬宜出任清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兼任北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福建日报总编黄芝晓担任复旦新闻学院院长;凤凰卫视的刘长乐担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董事。不过这种新闻教育界和媒体的互动还只是局限于少数一流媒体和一流新闻院校之间,大部分媒体和院校之间还是“死水微澜”。

    打通新闻传播院校和媒体的双向瓶颈,利在双方。新闻传播院系教师到媒体兼职的问题不大,因为媒体的用人机制非常灵活,解决双向瓶颈的难点在高校,高校的人事制度对新闻传播学之类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来说是存在不足的,新闻传播学教师的科研压力过大。对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作同样的科研量化考核、下达同量的科研任务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应用学科教师需要把相当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实践上。所以,形成院校和业界人士的良性互动,疏通双向瓶颈的主动权与关键在高校一方。

    真的希望我们能如新闻教育家陈望道所说的那样“新闻院校和新闻机关能够以形影似的亲密关系,开辟自己的前途,谋求人群的幸福。”(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校对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