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第一职业校对团队】校对网公司(第13年)|90+成员|站长郭明武QQ32767629手机13556123901|微信:jiaodui 【校对标准,前无古人,绝对原创!!!】

校对网:校对标准,校对公司,专业校对,杂志校对,图书校对,无纸化校对

浅谈编辑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时间:2008-11-12 10:51来源: 作者: 点击:

浅谈编辑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从事编辑工作多年来,单位里来来往往的新人不断,然而通过带他们入行及对他们平时工作的观察,我发现一个人的工作习惯(编辑工作习惯),对于能否做好编辑这一行当很是重要!

     为了深入浅出及更好理解,我们可以把编辑工作的习惯具体分为思维习惯编辑习惯。通过对两种不同习惯的简要分析,以期能够有助于他们认清方向及更好的提高。因为校对是编辑的基础,加之某些情况下编校合一的特殊性,以下所谈内容不涉及单纯的编辑工作或校对工作,此处权帮它当成一个类概念吧!下面仅就图书编辑这一行当,简要分析一二:

     一、思维习惯

     所谓思维习惯,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及学习等过程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这种习惯性思维方式是经过长时间的思维锻炼而慢慢形成的,也可称为思维定式。一般很难短时间改变或改善。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无所谓好与坏,只是具体到每个人,是否适合自己现有的工作、学习、生活而已。我们这里谈及,主要还是想通过为新同事点明问题的症结,以期大家能更好更快的入门。

     编辑工作中的思维定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习惯方面。每个人十几年乃至一生的学习生涯,所形成的个人的文字习惯是不一样的,主要集中表现于个人的用字与用词。例如,唯一/惟一、忌妒/嫉妒、想象/想像、好像/好象、按语/案语、笔画/笔划、标志/标识、成分/成份、筹划/筹画、低回/低徊、订单/定单、二心/贰心、风瘫/疯瘫、勾连/勾联、弘扬/宏扬、红彤彤/红通通、洪福/鸿福、糊涂/胡涂、浑水摸鱼/混水摸鱼、叫花子/叫化子、鲁莽/卤莽、门槛/门坎、漂泊/飘泊、情愫/情素、热乎乎/热呼呼、余晖/余辉、渔网/鱼网、元素/原素、账本/帐本、直截了当/直接了当,等等。这些问题在我们没有从事编辑工作时,往往不为我们所视;然而,当我们具体从事编辑工作时,却是有很多讲究的,亦有国家标准及现代汉语规范等。谈到这里,就要谈到编辑校对最简单的要求了,简言之,即为“规范”与“统一”!以上所举例子,有“规范”方面来衡定的,亦有需要“统一”来处理的。当我们从事编辑工作时,首先要对出版行业有关字、词等规范与统一的有关规定,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其次要通过以上的规定来比照自己的用字、用词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从出版之要求来匡正自己的文字习惯。最后习惯成自然,反作用于编辑工作,进而保证图书质量。

     (2)语言习惯方面。就语言习惯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时间以来所养成的语言习惯,本亦无所谓好与坏,只是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切记一点,那就是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行文的语言习惯,在工作时不应以自己的“好恶”来改变别人作品的语言习惯。不能以自己的语言习惯代替作者的语言习惯,毕竟我们不能把作者的作品改写了(改成自己的语言风格),那样的话,结果只能是“出力不讨好”!语言这东西说起来很玄乎,只要我们不断注意借鉴、学习、掌握社会语言,简言之,即出版应是社会语言与个人语言的结合,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语言。在具体的稿件编辑过程中,可通过翻阅几页(或者是书稿的开头部分),迅速掌握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而在工作的过程中编辑能够就着作者的语言风格作出判断、掌握原则,最终处理好一本书稿。例如,某文稿中说“某某诗人犹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被编辑改为“某某诗人犹如一颗星星冉冉升起”,实在让人啼笑皆非;某稿中有“罢黜百家,独崇儒术”,应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某稿中说“台、港、澳等地区的经济发展”(遵循大众的语言习惯,且兼顾回归顺序之先后),应改为“港、澳、台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某稿中有“阻碍市场技能的正常发挥”,应改为“阻碍市场机能的正常发挥”等。

     (3)知识结构方面。说起知识结构,各出版单位对各学科一般都有一个大体的分类,都有相关编辑室或小组,以便相关人员就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编辑工作中驾轻就熟。但是,哪怕是最细致的学科分类,也不可能避免编辑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与自己专业不相关或陌生的内容,即学科交叉。既然我们会越到一些我们知之甚少的学科知识,那么为了更好地做好编辑工作,就要求编辑人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或了解各学科的相关内容。当然,这里我并不是要苛求大家都要变成一个“全才”,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增加或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能够更好地处理好各种稿件。说到这里,我可以举一个自身经历过的、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以前在编辑一本关于幼儿的图书时,书中举例子,提到带孩子到KFC去吃“圣代”(说实话,那时候我是没有遇到过“圣代”这一词,也没有吃过此物,心下多有狐疑,遂在编辑的稿件中注了问号),后来总编辑看过后告知我并要求我去店里亲自去尝尝。把这个例子和大家分享,其实并没有什么好丢人的,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我们当然会有陌生之感,与大家分享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接触或懂得的东西还很少很少…… 例如,某书稿中引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确的应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海子的诗句);某稿中有“淳佑八年”,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会立刻注意到这里可能是错误的,应是“淳祐八年”;某书稿中有“汉语的特点是以双音节音步为主的”(知识性错误),应改为“现代汉语多是以双音节音步为主”(分清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还要分清多少的问题,注意措辞);某书稿中有“《史记·周昌传》”,《史记》之分类为8书、10表、12本记、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应改为“《史记·周昌列传》”;某稿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亦勿施于人。’”应为改为:“‘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

     二、编辑习惯

     所谓编辑习惯,是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在日常的编辑业务中,所形成的具体的编辑工作习惯。一个好的工作习惯,对于能否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仅想通过以下内容,期望所有的编辑人员都能养成一个好的工作习惯。

     编辑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手离案(毛校或对校时)。通过对刚入行的编辑人员的观察,我发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或个别的。甚至个别“新人”在毛校或对校的时候,双手基本不放在工作台上(不是一手拿笔一手按着稿件),目光只是游离于稿件之上,只有在发现错误时才动手动笔。大家都知道毛校和对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忠实于原稿,然而我是怎么也想不通,目光游离于两份稿件之上而不动手动笔(不是一手原稿一手样稿),如何能够很好地发现问题?!抛开这种习惯是否适合自己不谈,单说这种工作方法给校对工作所带来的弊端,就可以知道其并不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在校对英文或手写原稿时,这种工作方法极易疏漏字词,进而根本达不到校对的基本要求。例如,毫州/亳州、甘冽的山泉/甘洌的山泉、平价祟米/平价粜米、倾襄相助/倾囊相助等,则极易出错。

     (2)用手不用脑(不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其实,这样形容实在有点过分,然而也是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形容词了。用手不用脑,简言之,就是在编辑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只注重单个的字词或局部语素,未能从字—词—句的整体上思考问题,只局限于某一具体字词,未能从整句的高度上去考虑其是否存在问题。这也是以下无整体观的表现之一。例如,某书稿中谈及某生发药物,说“能使没有头发的地方长出头发来”(“没有”用的不准确,那弄到脸上、手上也长头发的话,岂不是很恐怖),应改为“能使掉了头发的地方长出头发来”;某书稿中有“卡拉ok”,应改为“卡拉OK”;某书稿中有“疯狂地掠夺自然追求经济增长”,文中掠夺的是“自然资源”,岂能是“自然”,应改为“疯狂地掠夺自然资源以追求经济增长”;某稿中说“以下列举11项内容以供参考”,结果是所列有12项(因一段中所列项较多,有些同志往往不注意数一下数目);某书稿中有“由光绪于1898年颁布……”(光绪只是清德宗的年号,年号怎么能颁布…… 应是光绪帝),应改为“由光绪帝于1898年颁布……”等。

     (3)不注意查核字典、词典。这个问题在很多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说了别大家不服气,就我个人而言,有时亦然!众所周知,中国汉字有八九万字之多,我们才能认得多少啊?!有不认识的字并不丢人。但是,我想说的是,别在书稿中有不认识或不知其意的字词而不去查核,想当然地认为“无错”,那样是对编辑工作的极不负责。其实,有很多字词只有我们去查核了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与记忆或留有印象,才能在下一次遇到时不会被轻易放过。例如,唉/诶;氾/汜;清冷/清泠;捱/挨;某稿中有《鄮西竹枝词》,鄮(mào,四声),因是古地名,因查核《现代汉语词典》,是要改为简体的(左贸右双打耳);等等。

     (4)无整体大局观。所谓无整体大局观,抛开上面谈到的“字—词—句”的整体而言,即是无“段—节—章—书”的整体大局观,也就是前后章节目在内容知识上是否前后对应、内容是否搭配组合合理、全书的框架结构是否完善、段落章节有无缺失内容,等等。例如,某版《三国演义》稿的“导读”部分,缺结尾收束的段落。又如前后文叙述的内容缺失等。

     (5)熟视无睹、自以为是、主观臆断。这里所说的不良习惯多是新员工常犯的毛病,年轻人总是自信的吗,有自信当然好,可是不能盲目自信啊!例如,有次翻阅审核新人编辑的稿件时,发现一社科类图书中的很多图片没有图注。我随手在稿件上标了问号,后来他在核红的时候过来问我,“为什么标问号啊”,我随告诉他“图书(教材)中图、表是要有图注和表头的,期刊类杂志用于美术化效果的除外,如《读者》中的插图,然而杂志中作为正文内容的图片、照片也还是要有图注内容来说明图片的,略不同的则在于不需要图序而已”。你能猜到他是怎么回答的吗?!他说“我以为这样的图不需要加了呢”,你看看多让人无奈啊!于是我又顺手找了一本桌上的书,翻给他看……类似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很多……

     (6)莫名其妙丢失几页稿件。这问题啊,还是个人习惯的问题,接触过的同事中不乏其人。有的前后多页稿件倒置,有的前面的几页稿件莫名其妙地跑到后面章节了,有的干脆稿件中的若干页就找不到了,你说自己一页一页看的稿件怎么会就乱了、丢失了呢?!

     (7)状态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说这个问题,主要是告诉大伙在状态不好或注意力不集中及工作效率低下的时候,要学会调节自己的状态,努力尽快从情绪的波谷中走出来。可以休息放松一会,方式多种多样,由自己摸索掌握一两中适合自己的即可。

     …………

     以上略归纳几类,略举若干小例,以便提醒大家注意,其他则由新入行的同志们慢慢积累,慢慢触类旁通吧!

                                                                                    ——以上如有不合适的地方,请同仁指正!


校对网站长电话:020-36378108、13556123901(上午10点后打);QQ:32767629;E-mail:32767629@qq.com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村南大街29号802(510403)。

【校对网www.jiaodui.com免费发布招聘、约稿、供稿信息,欢迎各新闻出版单位、文化公司、广告公司以及个人前来发布。“校对网同时提供自费出书、出版经纪服务,有出书需求的网友可以直接联系校对网站长”】

(责任编辑:校对网)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